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破除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认识论中心和社会规范解释原则,从实验走向实验室异质要素"去中心化"的冲撞与博弈。后SSK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要素,科学实践中的"技术"而不是科学,"行动"而不是观察,"干预"而不是表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后SSK研究从实验走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之外的技术与工业领域,走向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具有交叉、融汇趋势。  相似文献   

2.
技科学通常是指一种关于科学和技术之间相互缠绕关系的思维方式。近年来,人们开始从技科学视角去考察科学史。哈伍德《论技科学的起源》一文中的布尔迪厄式社会学分析属于人类主义解释,而皮克林SDST一文中的"去中心化的社会学"分析则属于后人类主义解释。两者的差异在于:前者偏重于社会维度解释,物质维度被忽视或不过是看作是知识生产的因果输入的共同来源,是技科学解释中的"外在因素";而后者突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物质维度,消解了"核心作用"和"主要原因"重要性在历史叙述中的作用,认为物质、社会和概念三个维度都是技科学史学解释中的缺一不可的"内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观察渗透理论"还是"观察的独立性"一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哲学倾向争论不休的论题。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跳出理论与实验孰先孰后的二元争论,以理论、数据、仪器三维辩证互动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仪器和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中相对独立的重要力量,过去被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了。阿克曼试图以仪器与技术的累积进步来化解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并以仪器的应用程度来解释当前社会科学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化和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 引言 温伯格(S.Weinberg,1933~)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由于创立把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统一起来的"标准模型"理论的贡献,与萨拉姆(A.Salam,1926~1996)和格拉肖(S.Glashow,1932~)共享197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17日至2014年9月26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基于地面大型望远镜和空间设备的射电光谱学"、"中国射电天文学发展与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SKA)"、"我国核物理和核科学装置发展研讨"、"网络社会集群行为的多学科探究"、"雾霾颗粒物的健康效应"、"超导技术在未来电网中的应用"的第501、S21、502—505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农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系统的研究是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应用"3S"技术建立了农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重点防护林等工程的管理系统.针对农区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分析了利用"3S"技术建立农区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优势,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农区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控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及其开发的技术路线.利用"3S"技术进行农区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控管理可以增强工程管理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制图报表、建档的数字化、办公自动化,是GIS在农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应用和迅速提高生态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4-6日,美国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The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4S)与美国科学史学会(History of Science Society,HSS)及技术史学会(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SHOT)在克里夫兰联合召开2011年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科学--对《科学》的科学启蒙含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科学启蒙中,至少与<新青年>一样重要的<科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出版了32卷,369期,347册,千多名作者的近万篇文章,约3千多万文字.这3千多万文字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因此,它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应用层面或器物层面(船坚炮利等技术产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或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律、理论等)、科学的价值层面或精神层面(科学观念、精神、原则、方法等)以及科学的体制层面或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研究机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学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四个层面去帮助中国人理解科学是什么的启蒙工作、普及工作.这是一种超越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启蒙、维新运动在知识层面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代表的激进派在价值层面启蒙的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9.
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论"对科学技术哲学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白尼革命以来的科学发展 (包括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进步 )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使这段历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难以忘怀 ,也最富有挑战性的一段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常常引起巨大的震动 ,无论是对科学本身 ,还是对科学家本人 ,以至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 M 克朗 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 商务印书馆 ,1986年 ,第 7页 )。特别是二战以来 ,科学得到迅猛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研究热潮———“科学论”(ScienceStudies)的出现。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科学学家以及伦理学家等…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解释具有实用特征(pragmatic aspect).这一特征与"科学解释的标准形式"相比,具有解释主体的相关性,即因解释主体的差异寻求多样化的解释形式.本文通过生物学解释的特征的分析,指出生物学解释具有因解释主体不同而形成的语境相关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学解释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活跃在科学哲学阵地上的结构主义流派已崭露头角,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它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给集合论谓词下定义的方法把科学理论形式化。50年代阿当斯(E.W.Adams)曾认为科学知识可用集合论来表述,并建议将科学理论分为特征属性的基本结构和预期解释两大部分。随后萨普斯(P.Suppes)肯定了用形式化方式研究科学理论的合理性。1971年,史尼德(J.D.Sneed)发表了《数学物理学的逻辑结构》一书,它标志着科学哲学中结构主义流派的出现。在这本技术性很强的专著中,史尼德提出新的判别标准来识别科学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汉斯·波塞尔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不同解释模式.本文试从分析主义模式、历史主义模式、诠释学模式、辩证法模式、进化论模式等方面对科学发展的解释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南工业大学的邀请,“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4S)”秘书长,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社会学系施勒姆(Wesley Shrum)教授于5月4日~28日在华进行了访问和讲学。在华逗留期间,施靹姆教授应邀在北京、长沙、西安和昆明等地作了学术报告。 施勒姆教授向我们介绍了4S学会的情况。“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简称4S)”是一个国际性的学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夏,我到波士顿访问老友R.S.Cohen教授.他赠我他与B.E.Babich教授(女)合编的《尼采与科学》(二卷集),并希望我能向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界同行作一介绍. 二卷集的第一卷书名是Nietzsche,Theories of Knowledge,and Critical Theory——Nietzsche and the Sciences Ⅰ(《尼采,知识论和批判理论——尼采与科学之一》),第二卷是Nietzsche,Epistemology,and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的研究现状表明,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科学译著文本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在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和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两个领域所表现出的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亟待加强.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无意和有意两种变异可能,而无意变异又具体表现为传教士"理解变异"和"口授变异",以及中国人的"笔述变异".因此,对照翻译底本和今人译本钻研当时的科学译著并深入思考这些变异背后的文化含义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复兴两大领域.研究儒学与科学关系拟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是:(1)以儒学、科学、基督教的互动关系为背景;(2)区分科学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表现形式;(3)把握中国传统科学与西学冲撞与融合的主线;(4)以科学译著的文本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一种传统的观点,科学的目标是解释而非理解.然而,包括爱因斯坦和亨普尔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科学的目标是理解.但一些人坚持认为,即使这些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用到"理解"这个词,他们只是随便一说;"解释是科学的目标"才是他们严肃认真的看法,至少对于亨普尔是如此.本文反驳了这一观点,探讨了"科学的目标是理解"这...  相似文献   

18.
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科学史学家科恩提出的科学革命发生的四个判据很有代表性,对判断科学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些判据不能解释曾发生的理论革命或较小的科学革命,使人们对是否发生过科学革命产生怀疑.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关于科学革命研究的梳理与分析,重新界定了科学革命概念的内涵,审视了内外史解释的不足,分析了"科恩解释"的局限性,提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语境解释"及语境转化模型,说明了此模型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是一个文学化的命题,它切中的是包括科技价值论在内的科技社会学基本内涵,存在于科学与反科学观点两极对立的语境中.我们在命题时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就反科学主义思潮所指责而言,技术之罪甚于科学.但我们现在是在研究二者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科学"和"技术"内部的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显得很不重要.这样,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科技"--"科学和技术"--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评价问题,亦即科技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和解释方式的讨论,可以大体上划分为自主论和还原论(或称之为"分支论"),两种观点在对"突现"的理解、解释方式的看法是相互对立的;而对于"突现"问题和解释方式的讨论,最终可以归结到对进化现象的解释.对进化过程给予公理化解释和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计算描述是还原论的观点,但是,这种计算解释遭受到即使不是无限也是巨大的复杂性的困境.强大运算能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仿真实验成为解决计算困境的突破口,以康韦(J.Conway)证明了细胞自动机与图灵机完全等价为契机,导致了对生命过程的计算主义理解的兴起并产生了计算主义生命本质观.计算主义生命本质观带有还原论的色彩,但是,并非完全地支持还原论,实际上弱化了还原论,因为主张从部分到整体的突现过程的可计算性与可预言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