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技术是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文章在简述认知无线电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对于现有无线电带来的难题。再针对这些新的难题,并基于现有的无线电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适应于认知无线电环境的无线电监测系统雏形,并给出了新系统模型下的测向子系统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个人通信产品的研发领域,随着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推广应用,代表着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软件无线电的感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的架构又开始渐渐浮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超宽带无线电综述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超宽带无线电是一种全新的无线电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在民用和军用通信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军队的通信,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外有关超宁带无线电技术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首先从信号隐蔽性,处理增益,多径分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对超宽带无线电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与常规无线电(包括跳频,直接序列扩谱、“蓝牙”,HomeRF和IEEE802.11等)进行了比较,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外超宽带无线电军事应用和民用研究的现状,最后指出院 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软件无线是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技术,也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论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结构。并且结合高速处理器芯片TMS320C76701的特点,论述并提出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的一种应用模式。为数字信号处理器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冀松媛 《科技信息》2011,(34):420-420
认知无线电是具有自主寻找能力、提高空闲频谱使用效率的一种无线电技术,可实现无线射频传输环境下的频谱检测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检测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与阐述,对发展无线电调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慕一  林宏心 《科技信息》2010,(10):111-111,112
认知无线电(CR)是一种智能的通信系统,通过有效利用空闲频谱从而极大提高频谱利用率。本文研究认知无线电中频谱决策与自适应重构技术,提出了基于用户业务特性、无线环境以及CR节点能力的自适应频谱决策方案。当前基于加权遗传算法实现的CR自适应重构方法存在权重难以选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非支配排序免疫遗传算法的CR自适应重构方法。所提算法通过引入免疫算法中的浓度控制机制和均匀初始化技术改善遗传算法种群多样性,从而有效提高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贫乏,如何充分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其核心思想就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频谱空洞"并合理利用所发现的"空洞"的能力。文章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探讨认知无线电系统为避免干扰其工作频段上可能存在的授权用户而要满足的基本要求,简单介绍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12,(11):86
近日,2012年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在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指导下,由中国无线电协会主办。会议主题为"强化频率管理、确保无线畅通"。中国无线电协会副理事长、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飞波发表讲话。中国无线电协会理事长、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致辞。来自国内外的无线行业专家、通信行业制造商、运营商等500余人参加。与会代表围绕无线电频谱管理、无  相似文献   

9.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美国加大了对无线电工作监管的力度。美国成立了联邦通信委员会、电信和信息管理局及部门间无线电顾问委员会等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资源规划、一般无线电管理、特殊情况无线电管制、无线电台(站)管理、无线电设备管理和无线电干扰防治等无线电使用的方方面面做了署,力图加强监管,促使无线电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通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城市中不断增加的各类无限通话装置,数字脉冲干扰量也在不断增加,无线设备、有线电视、汽车通信等通讯设备都会受到影响。本文对无线电通讯会造成何种干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针对干扰来源制订了相关处理政策,希望为我国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无线电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重要性日益显现,无线电频谱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地位不断上升,无线电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突出表现为管理范围不断扩展,难度日益加大,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浙江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海域广阔,信息化水平较高,无线电管理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在当前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智慧浙江”建设,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浙江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依法进行无线电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踏勘,对创建于1935年的西安广播电台及其自制天线、地线、发射传播装备技术和科学广播节目作了考察。认为该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并认为张学良在其开播典礼上的讲话是为中国政要关于无线电广播科技知识的最早一篇广播稿范本,而且作了很贴切的口语化处理,以苏俄建设伯力无线电台中心网为例,强调无线电在启迪民智、传达消息、统制舆论方面的重要功能,从而丰富了早期科技广播稿体裁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3.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革命性智能频谱共享技术,可显著提高频谱使用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似然比判决的协同频谱检测算法用于多用户认知无线电系统的主用户检测.该算法特别考虑了主用户和多个认知用户之间不同的信道衰落和路径衰减状况,并根据最优的似然比判决法组建数学模型,保证了检测算法的高度精确性.随后,对相关参数进行了合理简化,降低了算法复杂性.实验表明,该文算法拥有非常高的检测精度,复杂度也不高,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实际的认知无线电系统.  相似文献   

14.
无线电导航系统是航空电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对无线电导航进行在线和总体调试时,往往需要多个地面台和机载设备提供激励信号,大大降低了调试的灵活性。主要以航空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指点信标、自动定向仪和仪表着陆系统等)为对象,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并实现机载无线电导航系统集成射频激励器,产生调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激励信号,从而提高无线电导航系统调试的灵活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韦 《科技信息》2008,(32):101-102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的无线环境,通过一定的方法相应地改变某些工作参数来实时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目的。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中最具挑战的问题之一。详细介绍了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并对频谱感知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测向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无线电应用更加广泛,从无线通信到遥控、遥测,但无线电之间的干扰也就不可避免.查找无线电发射源及干扰源就成为无线电管理部门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本文讲述了无线电测向的原理,几种不同的测向体制及测向系统在查处无线电干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加速普及和信息化的全面渗透,无线电管理通过对无线电频谱资源这一稀缺国家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在引导无线产业健康、有序推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目前无线电领域的"十二五"建设方兴未艾,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未雨绸缪,提前对下一个五年规划进行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才能更加契合全球视野和时代需求,从更高层次谋划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无线用户的数量急剧增长,频谱资源变得日趋紧张,而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对频谱资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提高无线频谱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人们希望通过更少的频谱资源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而随着短距离无线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频率共享成为趋势,对短距无线电设备的占用度进行测量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现有无线电频谱使用效率,而且为物联网频谱的技术监管和管理规划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光载无线电(RoF)技术融合了微波射频技术和光子技术,充分体现了光通信“高速”和无线通信“移动”的技术特色,可大幅降低无线网络的能耗,代表了未来光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方向。本文从RoF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出发,在分析RoF涉及的关键技术基础上,探讨了目前RoF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DSP技术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通信的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DSP技术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了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采用DSP技术完成信号滤波、解调等功能的方法,并归纳了实现相应功能的DSP数学模型及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