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农村改革是以大家庭包干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在这基础上,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开放农贸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恢复乡村政权组织等一系列措施,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重大改革后,在农村中涌现出了许多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专业村和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经济联合体,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农村已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发达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们林业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好作用。通过发展林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优化农村生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森林资源,绿化美化乡村;发展林业产业,扩大农村就业;明晰山林权属,推进民主管理。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挖掘林业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小城镇发展这一链式反应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然而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这一链式反应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在甘肃省酒泉市域,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同向转化,但二者存在着明显的相位差,在实现产业结构转化的同时并没有促成劳动力在空间上聚集,致使小城镇发展普遍不足,城乡一体化受阻,为了实现这一链式反应,必须加大乡镇企业的规模化经营,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乡镇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策参考     
农业部通知要求切实解决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编制问题一、建立、健全乡镇级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的编制,是乡镇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县、乡机构改革中,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乡镇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借鉴有关省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从发展经济、稳定农村的战略高度尽快提出解决办法。二、根据国家法规,解决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编制,强化其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是: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  相似文献   

6.
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持续经济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的数据建立动态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重庆市工业、城市服务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农业、建筑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较弱。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解放出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解决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崛起的新生事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有生力量。同时也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福利事业和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开辟了广阔道路,对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目前各地在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上,仍有一些思想障碍,必须实行五"破"五"立",以便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乡镇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一要破除"划地为牢"观,树立"良禽择木"观。有的地方人为地把发展乡镇企业圈定在本村、本乡、本县范围内,划地为牢,不敢也不想越雷池半步,束缚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今后,必须破除这种旧观念,学"良禽择木而栖",树立哪里能赚钱,就到哪里办厂、办店、办场的新观念。特别是地处边远、信息不灵、交通不便、供电供水紧张、资源短缺、科技人员贫乏、发展乡镇企业困难大的地方,更要开阔视野,敢于走出寨门,乃至闯过国门,让乡镇企业在适宜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伟  韩洁 《科技智囊》2009,(1):54-7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乡镇企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也是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力量,在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但也有许多弊端,尤其是其布局思路上与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着冲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最终确立,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积极推动我国乡镇企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苏州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苏州模式是分不开的。大批小城镇成为连接城乡的枢纽,它们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建设规划的角度出发,分析苏州地区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2000多万家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3万亿元,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乡镇企业的发展已充分证明,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的完善——必须着眼于乡镇企业的改制苏南模式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农副工贸协调发展,两个文明一起抓为基本内容的发展路子。从60年代末到现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之后,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苏南模式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在苏南,乡镇工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苏南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农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有力地推动了苏南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铸就了苏南模式。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在起变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臻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31-33,3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已成为近几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是由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城镇化水平加快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应从政策优惠、劳动力自身素质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这是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提出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由于选择了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就农村而言,乡镇企业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就用综向对比的方式,就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问题谈一点想法及建议。一、乡镇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所谓乡镇企业,是指农村经济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各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统称。它包括乡、镇、村和其它联合组织及农民个体举办…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生产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要实现这个转化,就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观念。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引导亿万农民致富,建立新型城乡关系,缩小三大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阐明过在农业合作化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条件下,组织被排挤出农业的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腾飞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则是乡镇企业。但目前乡镇企业的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融资困难是当前困扰我国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提出一条企业、银行、投资者三方共赢的融资模式以有效地解决乡镇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性和发挥农村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三农"问题及农村社会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苏南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由于发展了乡镇企业,所以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建设的“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道路,曾被誉为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而闻名遐尔。目前,苏南乡镇企业的情况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省需要重视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产业发展问题。文章探讨了云南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存在的七个方面问题,即: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未能兴旺、乡镇企业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制度设计与落实还不完善,以及农村土地经营与流转、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