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糁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胞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细菌三大类群生物量排列依次为无芽孢细苗>芽孢细菌>厌气性细菌,2)芽孢细菌的活动能力为秋季>夏季、上土层>下上层;3)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R/S比值为150~160cm>0.5~10.5cm>30~40cm>60~70cm;4)细菌生物量略高于丝状微生物生物量,5)土壤各类群微生物生物量根际(R)高于根际外(S),存在着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1)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2)芽孢细菌占无芽孢细菌数量比值随春、夏和秋的季节变化依次递减;3)在0.5~10cm土层中的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多于其它各层;4)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根际大于根外,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4.
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扫描和环盘电极等方法研究酸性介质中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多步氧化反应行为,证实在1.1V电位处发生的反应是:Br--eBrad,(1)Brad+BradBr2(aq).(2)在电位1.5V处发生的反应是:Br2(aq)Brad+Brad,(2′)Brad+H2O-e=HOBr+H+.(3)其中反应(1)具有典型的可逆性.实验测得Br-离子的扩散系数为1.8×10-5cm2·s-1,反应(1)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0×10-3cm·s-1.  相似文献   

5.
通过正交设计,选择最佳条件,使嘌呤的电极过程变为准可逆过程,利用简单准可逆过程的脉冲极谱理论,通过图解法,获得嘌呤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嘌呤二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a分别为0.08和0.14,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3.5×10-3cm/s和2.2×10-3cm/s.结合循环伏安法,计算出嘌呤相应峰的形式电位E0'分别为-1.16V(VS.SCE)和-1.30V(VS.SCE).研究结果表明,E0'与嘌呤浓度无关,而互pH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风和台湾暖流引起东海沿岸上升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三维数值模型,首先计算了夏季风和台湾暖泫引起的东海沿岸上升流,结果表明,风和台湾暖流的作用都可产生顺岸呈带状分布的上升流,风生上升流在20m至30m水层速度较大,其值一般为1.0×10^-3cm/s;而台湾暖流形成的上升流则在30m以下速度较大,其值在浙南和闽北一般为1.0×10^-3cm/s在舟山近海为0.5×10^-3cm/s。此外,运用Eulerlan=lagrangian方法数值探讨了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解结晶法合成了Keggin结构杂多酸荷移跃迁盐(BEDT-TTF)8[PMo3NbW8O40].X-射线衍射测定为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4.20(0)×10(-8)cm;b=43.39(0)×10(-8)cm;c=13.55(6)×10(-8)cm;β=91°;V=8.353×10(-21)cm3.该化合物具半导体性质。σr.t=3.7×10(-2)Scm(-1).EA=160meV.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其为Spin-Peierls体系.  相似文献   

8.
报导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与酿酒酵母跨界原生质体融合的最初产物细胞F0和F0a在连续96小时的培养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及光合细菌DNA含量分别为(4.21±0.04)×10-8μg/cel和(2.44±0.12)×10-8μg/cel.F0培养24小时DNA含量为(10.5±0.59)×10-8μg/cel,到培养96小时为(5.30±0.40)×10-8μg/cel,高于任一亲株;而F0a则从(17.1±0.59)×10-8μg/cel降低至(9.27±0.37)×10-8μg/cel,高于双亲DNA含量之和.经统计学t检验,融合产物DNA含量与双亲DN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t>t0.01(10).本研究表明原生质体融合初期,遗传物质DNA在整合过程中数量逐步降低后可达稳定水平,而其含量高于任一亲株细胞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根据完全不可逆过程的循环伏安理论测定了嘌呤的动力学参数.嘌呤2个峰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5和0.3,标准异相速度常数ks分别为4×10-2cm/s和2×10-3cm/s,峰电位处的正向电子传递速度常数k(Ep)分别为6×10-3cm/s和5×10-3cm/s.为了估计测定这些参数的误差,定义了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可逆性因子fr,并进行定理计算.2个峰的fr分别为0.6和7×10-4,fr的大小说明测定这些参数所引入的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α、ks及fr与嘌呤浓度(c*0)、线性电位扫描速度(v)及pH无关;k(Ep)、c*o与pH无关,而与v有关.动力学参数说明峰Ⅰ是准可逆过程,峰Ⅱ是完全不可逆过程,且峰Ⅰ的电子传递速度比峰Ⅱ大.  相似文献   

10.
在pH7.00缓冲溶液中,当有0.0020%OP存在时,泰尔登在-1.95V产生一灵敏极谱波,利用此波可测定痕量泰尔登,检测下限为5.4×10 ̄(-9)mol/L。用恒电位库仑法,计时库仑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得反应电子数为2,吸附量为1.17×10 ̄(-10)mol/cm ̄2,扩散系数为4.3×100 ̄(-5)cm ̄2/s。  相似文献   

11.
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皇甫川流域人工油松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和好气性细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芽孢型细菌的分解转化活动强度依次为 :0~ 1 0 cm>2 0~ 3 0 cm>1 0~ 2 0 cm>3 0~ 40 cm>40~ 5 0 cm;放线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1 0 cm>1 0~ 2 0 cm=3 0~ 40 cm>2 0~ 3 0 cm>40~ 5 0 cm;真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 ;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排列为 :0~ 1 0 cm >1 0~ 2 0 cm=2 0~ 3 0 cm>3 0~ 40 cm>40~ 5 0 cm.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性 .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各类群数量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不同类型沙地中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依次为:结皮层(固定沙地)》0~15 cm》30~45 cm》75~90 cm,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芽孢型细菌中的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占优势;放线菌中的95%以上是链霉菌属,其中白孢类群占优势;霉菌中的青霉和毛霉占优势;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和凋落物的多少呈正向关系;从固定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再到流动沙地的过程,是沙地微生物类群、植物群落和有机质丧失的过程,是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了龙胜县里骆林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生化活性以低海拔土壤较高。2.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常绿阔叶林高于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分布以0~20cm土层最多,20~40cm次之,40~80cm最少。各剖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更有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辽宁省康平县海洲乡的典型土壤和典型植被的根际土测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在相同生长状况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在沙地治理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响应与演变规律,为寻求该地区的最佳固沙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基本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土;各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类型的沙土中分布比例不相同,微生物三大类群总数量排列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半固定沙丘不同地带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组成和各类群之间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植被在相同的生长地带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乔本植被微生物数量要高于灌木丛和草本植被。  相似文献   

15.
 按照生态系统组成特征,在流动沙地人工构建了集防风固沙、局部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3 大功能于一体的模块沙障。为掌握模块沙障对局部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程度,测定了土微生物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研究设置了5 年后的模块沙障内部及其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沙障内部土壤3 大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91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比对照样地高1.33 倍、1.76 倍和2.83 倍,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47 倍和67.64%;模块沙障覆盖下0~1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比对照样地0~10 cm 土层高1.22 倍,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分别增加0.83 倍、0.87 倍和2.14 倍,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样地增加2.01 倍和29.41%。此外,模块沙障及其内部填充基质能够通过降雨淋溶、填充基质扩散等作用有效的改善沙障迎风侧或背风侧70 cm 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蔗糖酶、脲酶活性,实现了“肥岛作用“改善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布袋沙障对风沙流和土壤湿度的影响,通过测定风速和采集地表0~30 cm 输沙,同时对地下0~40 cm 土壤含水率进行测试,分别研究1 m×1 m、2 m×2 m、3 m×3 m 规格布袋沙障防风效能、粗糙度、输沙量和土壤湿度差异。结果表明,布袋沙障能够有效提高0~30 cm 高度范围的防风效能,增加地表粗糙度,显著降低0~30 cm 地表输沙量和改变风沙流结构。3 种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顺序为1 m×1 m>2 m×2 m>3 m×3 m,1 m×1 m 与其他两种规格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差异显著(P<0.05),2 m×2 m 和3 m×3 m 规格布袋沙障的防风效能间无显著差异;粗糙度顺序为1 m×1 m>2 m×2 m>3 m×3 m>对照,1 m×1 m、2 m×2 m 和3 m×3 m 规格沙障粗糙度分别比对照高91.31%、78.88%和76.26%,差异极显著(p<0.001);0~30 cm 输沙量顺序为对照>3 m×3 m>2 m×2 m>1 m×1 m,对照的0~30 cm 输沙量达到了71.43 g/(min·cm2),是布袋沙障的32.98 倍,3 种规格布袋沙障与对照沙丘2~10 cm 和0~1 cm 两层沙量的比值λ均大于1,说明在监测期内地表均处于风蚀状态。土壤含水率顺序为对照>3 m×3 m>2 m×2 m>1 m×1 m,在0~20 cm 土层此变化趋势明显,对照的土壤含水率分别比3 m×3 m、2 m×2 m、1 m×1 m 规格沙障样地的土壤含水率高55.15%、58.63%和67.45%。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环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环青海湖区土壤有机碳0-10cm表层含量最高,均值为2.82±1.56%,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10-20cm、20-30cm和30-40cm土层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2.01±1.03%、1.63±0.87%和1.21±0.91%;整个研究区0-40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仅为1.92±1.27%.半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说明,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3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0-40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的模型为指数模型.而且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下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均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为有计划地保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荒漠植物霸王,维持其生态位,以该区生长衰退霸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3(地下)、0(齐地面)、3、5、10、15cm)的平茬处理对霸王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不同留茬高度下,霸王不同灌丛平茬效果以当年生枝条数量、长度、直径等指标为依据均优于同一灌丛处理;② 不同留茬高度下,霸王株高增长量均比对照高,最高为留茬高度-3cm时,为对照的3.64倍;当年生枝条的萌发数量均比对照多,不同灌丛留茬高度为3cm时最多,为对照的23.08倍,为同一灌丛的5.45倍;留茬高度为-3cm时,当年生枝条直径最大,为对照的1.58倍,为同一灌丛的1.25倍;留茬高度为3cm时当年生枝条长度最长,为对照的2.63倍,为同一灌丛的1.98倍;③ 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不同灌丛,霸王营养生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3cm>0cm>-3cm>10cm>15cm>5cm;同一灌丛,霸王营养生长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0cm>-3cm>5cm>0cm>15cm>3cm。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北昌黎黄金海 岸,对不同输沙量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在风速相近、物质组成一 致和下垫面性质相同情况下,随着风沙流总输沙量的增加,在非均匀沙床面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垂向分布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点 。其中,随总输沙量增加粗沙输沙量总量并无增加,其输沙量下层减少、中层增加、上层减少,垂向分布转变为典型负幂函数模式 ;中沙在不同高度的绝对输沙量均有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4 cm)减少、上层(4~60 cm)增加或基本持平,其垂向分布基本 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尤其是在0~60 cm高度内的分布随总输沙量的增加由负幂函数转变为指数函数;细沙输沙量总量和不同高度的 输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6 cm)减少、上层(6~60 cm)基本持平或增加,垂向分布符合典型的指数函数 布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应与不同风速气流的携沙极限以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线沙坡头地区的人工植被固沙工程系统稳定性进行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的人工植被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均超过自然流动沙丘。2.36龄和28龄人工植被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与自然被国家沙丘相比基本相似,从微生物各类群数量看,到目前为止,最长年限36龄人工植被沙丘与自然植被固定沙丘相比,还没有达到最稳定程度,人工植被固沙工程尚处在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