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2.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3.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4.
春播油菜     
我县横村公社富乐科技组和胜峰公社板头科技组,去年从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引进6503品种,经过一年小面积春播试验,表现为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6503油菜是四川省农科院用“川油2号与沪州5号”杂交选育而成,据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1971~1973年试种结果,产量从每亩220斤提高到347.2斤;1974年富乐大队科技组试种7厘多田,收菜籽13.5斤,折亩产193斤左右,板头科技组试种3厘多田,收菜籽5.2斤,折亩产168斤。播种前油菜田还可多种一季蔬菜,改三熟为四熟,同时春播油菜全生育期比冬播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嵊县农科所对“春大豆—汕优6号制种”耕作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田制种比麦田制种省肥,而且能提高制种产量。春大豆品种为“菲斯克”,4月2日播种,7月6日成熟,亩产290斤。“珍汕97”  相似文献   

6.
晚粳宁1318是宁波市农科所1978年用前和晴与湘虎25杂交,于1981年定型的晚稻新品种。去年在全市各地试种示范均获得丰收,尤其是中低产稻区,增产幅度更大。如慈溪县彭桥乡张岙村种植10.64亩,平均亩产762斤,比8.75亩农虎6号增产14.1%;宁海县长街乡大湖村种植8亩,平均亩产843斤,比3亩秀水48增产12.3%;余姚县二六  相似文献   

7.
我所地处浙西,系低丘红壤新造田。1974年前栽培“早熟三号”大麦,亩产在350斤左右。随着土壤的不断改良,1974年试种“908”小麦2.31亩,亩产424斤。1976~1977年扩大到18.8~22.2亩,亩产475.2~409.4斤,1978年47亩,亩产496斤,丰产田亩产超过600斤。本文以丰产田资料为主,就“908”小麦苗蘖动态结构,叶面积及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等方面,结合几年来单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亩产600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梁稻是临海县城关镇后山大队一九七八年三月自四川井县农科所引入的一个水稻新品种。该队七八年作早稻试种一分,实收稻谷二百一十斤。折合亩产1050斤。七九年迅速扩大种植早稻8亩,亩产851~1067斤。并在早季收后的田中试种连作晚稻五分,7月12日播种,8月13日插秧,仍获得亩产536  相似文献   

9.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10.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1.
东单1号是东阳县种子公司用“东01”自交系作母本,“自330”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单交种。自1980年试种推广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去年东阳县推广面积已达3.3万亩,占秋玉米面积的45.3%东单1号是1980年选育成  相似文献   

12.
由省农科院植保所、丽水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水稻早熟晚籼新品种“6202”,去年在遂昌县主要稻瘟病区,作单、双晚共试种了200亩左右,平均亩产单季稻都在1100—1200斤左右,高的达1300多斤,双晚稻在700—800斤左右,高的达1000斤左右。深受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14.
嵊县里东区前冈村,地处四明山支脉的复卮山腰,海拔在500米以上。一九八三年,嵊县食品公司小菜场开展高山蔬菜栽培的研究,到前冈村试种甜椒10株,长势良好。经申请批准,一九八四年又在该村扩大试种,共有64户人家参加,种植面积8.7亩,收售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三交式顶交种“72—1”,是以本地硬粒型农家品种“盘安黄籽”为母本,以外地马齿型优良单交种“新单一号”为父本杂交而成,适合作秋玉米栽培。在1972年小面积制种、试种获得成功后,1973年横店、南溪两个公社种植面积扩大到1173亩,普遍地获得了丰收。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长岭公社唐村大队科学实验小组和金华地区农业试验站,他们继1971年春季试种杂交高粱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探求杂交高粱再生效果,在山坡地上进行高粱再生试验又获成功。唐村大队科学实验小组1.15亩晋杂十二号再生高粱实收889斤,折亩产772斤;金华地区农试站0.054亩晋杂五号再生高粱也获得了亩产722斤,这为我省山区旱地  相似文献   

17.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18.
现将瑞安县飞云江农场等单位一九七一年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几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列表介绍于下。由于试验小区面积都很小,故此资料仅供参考。品种名称品种来源一试种单位全生育期 (天)亩产(斤/亩)主要特性188314.5扬麦1号飞云江农场嗓县农科所193斗86.3春性较强,株型紧凑,耐肥抗倒,每穗粒数较多,较抗赤霉病,分巢力较弱,怕湿怕冻。610一县一化一奉飞云江农场!1 912竺·乙685.穗大、粒倒,耐湿病较重。多、粒重,耐肥抗,后期赤霉病、秆锈川一侧.一郑州下各农啄县农科所号凡j1935弓6,3东阳县屏岩公张山坞大1 82426社队西北农学院用丹麦z号与6025小麦…  相似文献   

19.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劳模、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付主任陈孝钦同志更加意气风发,与云路大队农科队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艰苦努力,1977年7.66亩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好收成。经过验收,三熟平均亩产达到3514.2斤。其中二号田1.11亩,三熟亩产达到3925.5斤,小麦亩产1101.3斤,早稻杂优亩产1472.4斤,晚稻杂优亩产  相似文献   

20.
我队涂地是一九七一年九月关塘门的,总净面积372亩。在近两年试种了大麦、棉花、油菜等主要农作物获得成功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还应该因地制宜地积极发展各种绿肥作物……”的教导,一九七三年下半年在涂地试播草子(苜蓿),由于没有经验,季节拖迟,生长不好,去年下半年我们在涂地上又试播了60亩(其中撒播40亩)。据地区农科所在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二日测产(测产前两天均为晴天)撒播的亩产7830斤,条播的3400斤,株高达91公分,茎粗也有0.3公分,主根长11公分。并由于草子根系的作用疏松了表土15公分左右。实践的结果打破了过去那种认为草子不能高产,涂地草子更难夺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