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廖廷良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9):90-90,83
本文研究了人物命运同"环境"和"遗传"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德莱赛的自然主义观点。揭示了"悲观论"和"生物决定论"在小说中的局限性。本文得出结论是:赫斯特伍德的悲剧在于生存环境使他变得穷困潦倒,然后受到情人的抛弃,最后自杀;杜洛埃的悲剧在于其居无定所,永远过着寻花问柳的生活;嘉莉的悲剧则是在冷酷的世界里无力改变环境。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旧中国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剧中刻画得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当属繁漪,她与传统的悲剧人物式主人公最为接近。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性格因素浅析繁漪这个令人关注的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4.
孙化娟 《科技信息》2007,(29):27-28
《日瓦戈医生》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反思了革命的挫折、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生悲剧,还在于其环境描写的精当——小说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描写中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手法的交叉融合,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空间和自然空间,使读者从中玩味美的意境,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剧中人物分析入手, 认为曹禺塑造女性的形象的基点源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悲剧特点是“悲”而 “惨”而非 “悲”而 “壮”, 有悲剧人物而无悲剧英雄, 这与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梦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个人的毅力与其内心的冲突赋予了影片《立春》浓郁的悲剧色彩。该影片的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悲剧美。影片主人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是渺小和无助的 在他人的目光中是变态和另类的 在自我的内心中是孤傲和矛盾的,这些关系的错综交织奠定了《立春》的悲剧美基础。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充满悱恻的史诗,充满了浓郁的悲剧风格。《史记》悲剧风格的形成与司马迁的悲剧性格是分不开的。同时,司马迁也受屈原的悲剧精神影响,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史记》的悲剧风格表现在对悲剧人物、悲剧英雄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英国19世纪小说中占有十分突出而独特的地位。分析了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艺术和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总结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立体教学环境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缓解除或消除外语学习者心理障碍的产生。 所谓的立体教学环境,是指把外语教学的三维,即学生、目的语和教学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立体的课堂结构。它要求教师能促使参与的人物立体化、环境立体以及所传授的目的语知识立体化。 参与人物的立体化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以及语言材料中的人物科学地统一起来。 环境立体化是指把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教室内语言教学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 立体化语言观念是指把目的语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音、语法、语篇等层面的知识同具体的交际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结合起来。 外语教学是一个综合性活动。旨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立体学习环境的建立,将成为英语教师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也说虎妞     
黄政华 《科技信息》2009,(33):I0204-I0204,I0168
笔者欲全面评价虎妞这个人物,对她的性格特点加以提炼,形成一个较全面、完螫的系统,以及分析她是否具有一种悲剧美。虎妞是小资产阶级没落成员,性格复杂,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形成她泼辣、大胆、粗鲁、豪爽而又满腹心计的特点,她也有本阶级的缺点,好吃、懒惰、追求剥削的生活,然而她的个人不幸遭际令人同情,她对婚姻及幸福生活追求的勇气、胆识令人赞许。虎妞身上不具有传统的悲剧美,却具有较宽泛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也是他悲剧创作的开始。文章主要是评论小说中的悲剧。而小说中的爱格敦荒原是主要的人物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是发生悲剧的主要因素。在小说中游台莎和约布赖特太太这两个人物最终难免与死。不论是谁,只要他们想反抗荒原,他们,或多或少,会得到惩罚;反之,他们会有幸福的生活。简而言之,谁背叛自然谁将会迷失,那么悲剧也将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虎妞对样子的追求,是她对幸福的向往,对命运的反叛。但她与样子的结合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婚姻,其结果是以悲剧告终。虎妞是一个城市悲剧女性的形象。虎妞悲剧的形成有以下原因:(1)家庭环境的驱使;(2)社会环境的制约;(3)畸形的性压抑。  相似文献   

15.
《离骚》是一首不朽的抒情长诗,但它更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悲剧。《离骚》这首抒情长诗充分地展示了悲剧人物屈原突出的人格与当时恶劣社会环境的剧烈冲突,表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的崇高的美。  相似文献   

16.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古代悲剧与希腊悲剧产生的时代及不同的主题、人物、结局进行了比较,并简析了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否定了中国古代无悲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余行玉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恶姑塘》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再现了上个世纪中叶我国处在变革时期的那个典型环境,并把握住环绕人物,促使人物行动的环境,塑造出了众多有如可以触摸一般兀自活动在读者面前的"这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作者既没有一味地拔高,去创造"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也没有刻意贬低,将人物妖魔化,完全是按照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面貌,自然描摹。可以说,作品塑造的人物群像,具备了典型形象必备的真实性,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都让人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注意作品中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本文从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因素两个方面深层分析了哈代创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黎汝表试图用新的视角和观念重新检视过去的岁月,写出了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皖南事变》、《湘江之战》和《碧血黄沙》等作品,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本文试就黎汝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性格及其形成的环境因素,文学形象与哲理意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