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海  程驰 《科技信息》2007,(20):64-64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以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八角茴香挥发油、β-环糊精分子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包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法实验方案,采用研磨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最佳包合条件是:广藿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2,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1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6.99%和81.06%。  相似文献   

3.
通过优化β-环糊精-苯佐卡因包合物(β-CD-benzocaine,β-CD-ben)的制备条件,研究其对苯佐卡因水解速度的影响。具体以β-环糊精、苯佐卡因为原料,水溶液搅拌法为制备方法,在不同投料比(苯佐卡因:β-CD分别为1∶0. 5、1∶1、1∶2和1∶3)、搅拌时间(3 h、5 h和8 h)、包合温度(40℃、55℃和80℃)、干燥后产物洗涤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的条件下,优化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投料比,苯佐卡因∶β-CD=1∶1,搅拌时间5 h,包合温度55℃,干燥后产物洗涤剂选择异丙醇。通过形态表观、电镜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5×10﹣6g/mL的苯佐卡因溶液和β-CD-ben包合物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速度。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β-CD-ben包合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苯佐卡因的水解程度。该研究结果对β-CD-ben包合物制备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补充,为增加不稳定药物稳定性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超声包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以包合物的包合率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超声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工艺条件.同时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之比为1∶5、超声时间为45 m in、包合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可达80.9%.表征结果表明,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因此,超声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研磨法制备桉叶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应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法进行实验,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桉叶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0,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2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8.01%和93.01%.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拟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工艺的影响,以薄荷油的收率为指标,找出最优处方工艺.并用TLC,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扫描与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薄荷油:β-环糊精为1:4,包...  相似文献   

7.
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阿维菌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溶液搅拌法制取包合物,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客体投料质量比为100∶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8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用HPLC法确定包合率为39.6%,用称重法确定收率为81.1%,并对包合物做了TG分析.结果表明:被包合后的阿维菌素的水溶性、光稳定性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阿维菌素杀虫杀螨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8.
姜枳陈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β-环糊精包合姜黄,枳壳,陈皮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用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优选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影响包合的主要因素为A(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投料比)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A3B2C3,即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的比为8: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h,挥发油利用率为最高.此工艺简单,流程短,稳定可行,便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用包合物增加白藜芦醇的水溶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将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藜芦醇/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条件。【结果】在投料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为50 min,搅拌速率为865 r·min-1,最终测得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8.78%,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验证了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形成。【结论】经过包合的白藜芦醇在水中溶解度由0.03 g·L-1提高到27.85 g·L-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槲皮素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对包合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成功形成。考察了投料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包合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投料摩尔比1:1、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70℃,在此条件下所得的包合率最高,达到60.1%。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大于投料摩尔比。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92.4μg/mL,与纯槲皮素相比提高了约81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羟基酪醇进行包合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利用率.通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和研磨法3种环糊精包合技术方法,确定最优的包合方法,再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包合工艺.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最佳包合方法是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工艺为:在恒温50℃条件下,羟基酪醇体积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6,搅拌1 h,搅拌速度为1 200 r/min.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羟基酪醇-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可行,操作简单,可有效提高羟基酪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柏子仁油,然后采用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柏子仁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产率为主要筛选指标,考察影响包合工艺的主要因素,并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包合条件.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与柏子仁油的质量体积比为10:1,包合温度为70℃,包合时间为60 min,水与β-环糊精的体积质量比为12:1的...  相似文献   

13.
探索环糊精改进叶绿酸铁性质的可行性.紫外法测定环糊精与叶绿酸铁的包合常数;研磨法制备包合物;测定包合物溶解速度和增溶度,测定溶液降解半衰期和固体样品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系列环糊精中,叶绿酸铁与β-环糊精具有最大包合常数(Ka=2869.8 L/mol),β-环糊精包合物可加快叶绿酸铁的溶出度,提高溶解度,增强溶液及固体样品的光热稳定性.β-环糊精包合叶绿酸铁具有较好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旋光法研究β-环糊精与氧氟沙星的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旋光法对一系列不同摩尔配比的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中性水溶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氧氟沙星可以形成多种包合比的包合物,主要有1∶2、1∶1和2∶1的包合物,包合物的存在形式与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有关,溶液中β-环糊精/氧氟沙星的摩尔配比在1∶1~2.5∶1范围内形成的包合物以1∶1包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血三七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和饱和水溶液进行包合,以挥发油提取量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药材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挥发油和β-环糊精β-CYD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环糊精和水的比例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优选出了血三七胶囊中血三七叶中挥发油最佳的提取和包合工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的水,浸泡1h后,再提取6h为最佳提取工艺;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5(mL∶g),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1∶12(g∶mL);在40℃下,包合2h.优选的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工艺可制得稳定的分子间包合物,且挥发油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β-环糊精对香葱油香精的包合作用,利用研磨法,筛选出香葱油香精—β-环糊精包合物的较佳制备条件.即温度40℃;研磨时间2.5h;挥发油与β-环糊精质量比为1∶14.在此条件下,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包合率都比较高,分别为98.32%和82.21%.  相似文献   

17.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α-亚麻酸的包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2,即α-亚麻酸:β-CD为1:8,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5h的包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饱合溶液法制备了火麻仁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收得率、油利用率、包合率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出包合的最佳条件。经薄层层析、红外光谱法鉴定,证实火麻仁油与β-环糊精确已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叶酸(FA)-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A-β-CD包合物,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β-CD和FA的质量比对包合物收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包合物的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磺胺甲噁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原料摩尔比1∶1、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60℃,其包合率可达86.03%;差热曲线分析得到包合比为1∶1,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20℃、30℃、40℃和50℃下研究了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