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向云团发射激光后,能生成风暴和闪电的新技术。该技术借助"双激光"刺激云团中的粒子。研究人员希望这项技术有一天可以通过向云团发射高能激光束人工降雨,或者是激发闪电。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光学和光子学学院以及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项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让第二道激光束围绕在第一道激光束周围,把它当作一个储能器,比以前更大距离地支持中央激光束。这个次要"装点"束负责为高强度的主光束提供能量补给,并防止它消散,如果单凭主光束自己会很快消散。云团中的水冷凝和闪电活动与大量静电带电粒子息息相关。借助正确类型的激光刺激这  相似文献   

2.
天空中雨云密集时,常常会伴有雷鸣和闪电发生。黑夜里,闪亮耀眼的闪光划破了漆黑的夜空,那是多么眩目的景象。然而美丽的闪电也可以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一个被闪电击中者的命运是在千分之一秒里被决定的,击中他的是一条带电量为2~4万安培,有几公里长但只有几毫米粗细的电流。电流周围的空气被加  相似文献   

3.
球状闪电,一种由等离子体构成的闪电,在雷雨天气里往往带来很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和财物巨大损失。这种闪电存在时间很短,较难追踪。此前,球状闪电对人们来说一直是个谜。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康斯坦丁核物理研究所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球状闪电由呈阳性的氢离子和呈阴性的氢氧基离子构成。球状闪电中的这些离子被水汽包裹着,水分子能够阻止两种离子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得球状闪电能够存在一些时间。根据这种特点,他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球状闪电。  相似文献   

4.
正"我要瘦成一道闪电!"为了更美,总有妹子立下此等减肥目标。闪电真的细如一条线吗?并非如此,你不信?来来来,咱用科学研究告诉你答案。闪电通道的直径其实并非一个易于获取的参数,由于闪电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且强烈的电流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直接探测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所以,科学家曾通过观测闪电击中的树木、岩石或泥土,测量闪电所导致的树皮爆裂、岩石泥土烧焦路径,或者设计实验检测闪电击中的金  相似文献   

5.
海溶 《科学大观园》2006,(14):54-55
数百年来,世界各地都曾报道过球形闪电现象。它十分罕见,是一个发光的球,它所到之处除了带给人们恐惧,就是一场场莫名奇妙的灾难。日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忐撰文解说球形闪电现象,进而揭示球形闪电的神秘面纱。它是网球大小的光球,发出咝咝声响  相似文献   

6.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0,(24):66-66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用引雷火箭制造出闪电奇观。一把巨大的“闪电镰刀”劈开阴沉的天空,场面十分壮观。据报道,这种引雷火箭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21):36-37
(一)站着的士兵:在法国某小城,闪电把在树下避雨的3个士兵击毙了,但他们仍然“若无其事”地站着。雷雨过后,路人同他们搭讪,听不到回话,便触了触他们的身子,结果3具尸体顿时倒地,化为一堆灰烬。  相似文献   

8.
孙波 《科学大观园》2010,(18):59-59
新的研究显示,在日击者报告的球型闪电中,至少半数可能只是过度刺激大脑导致的幻觉。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被闪电击中的幸存者。他们在逃过一劫后往往会利用遇险时烧焦的服装和皮肤上的伤痕,回忆被电压高达2亿伏特、速度达光速三分之一的电流击中时的场景。2016年4月的一天下午,杰米·桑塔纳一家就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当时他们正在外骑马,几个人在差不多到家门口时被闪电击中。率先苏醒同伴们虽然受了惊吓,但安然无恙,而昏迷不醒的杰米则浑身像金属一样僵硬。他们看到杰  相似文献   

10.
大海 《科学大观园》2013,(14):53-54
据《心理牙线》杂志报道,宇航员落到森林里,担心自己被狼吃掉;飞船在发射过程中竟然被闪电击中……诸如此类的离奇故事绝非杜撰,而是确有其事。在人类航天史上,即使是计划最周全的任务,也有可能遭受一些荒唐事故的困扰,有时候这种荒唐事故甚至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地接踵而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宇航员在很多事故中竟然全都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试论技术预见理论的基本假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由政府主导的技术预见是在技术预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预见之所以不同于技术预测就在于它们各自所依赖的不同的理论假设,此即技术预见理论体系是建橡在“资源稀缺论”基本假设之上的,技术预测理论是建构在“社会契约论”基本假设之上的,借此我们可以从根本上将技术预见与技术预测给严格地区分开来,以助于人们在从事技术预见理论研究和实施技术预见工程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不同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自身有其独具的特色,对德胜科技园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优势(S)、劣势(W)、机会(O)、挑战(T)进行SWOT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德胜科技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为其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提供较好的基础,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抓住德胜科技园区的产业发展机遇,同时为我国其他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CI和SSCI引文索引收录的发表于1900-2021年的521篇英文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定量化分析工具呈现了近十多年来预测心智研究的时空分布、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而后从人类高级认知加工、神经科学技术和特殊群体三个方面分析了预测心智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研究发现,预测心智研究发文量整体上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英国是预测心智的主要研究国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是预测心智主要的研究领域;从最初关注内感觉过渡到人类高级认知加工是预测心智发展的必然结果,借助神经科学技术可以清晰地再现大脑进行层级预测编码和错误预测最小化的过程,以特殊群体作为切入点也是预测心智研究的一个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荣富 《科学大观园》2009,(5):F0003-F0003
澳大利亚的彼得·特伦,也许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雷人”。他每天的乐趣就是在自家的院子里,制造高达50万伏的人造闪电。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每10秒钟雷电就会光临地球一次。这意味着我们的星球几乎每时每刻都处于电闪雷轰之下。闪电常常落到人身上,而且,它们似乎更青睐男人。有关雷电选择性的最早记录见于  相似文献   

16.
炎龙 《科学大观园》2010,(24):71-71
在金星上除了要忍受高温和强大的空气压力外,还要小心在厚厚的硫酸大气层里上演的闪电风暴。尽管地球和金星有着截然不同的大气层,但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雷电风暴却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受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聚类方法能够将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引入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本文采用一种由模糊逻辑单元组成的聚类神经网络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运用文中所述模型及算法综合考虑了历史负荷情况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等对未来负荷变化的影响。通过与传统的方法进行中长期负荷预测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正要切实减轻育龄夫妇抚养孩子的负担,政府有必要对养育家庭进行财力支持,可以按孩子数量抵税,也可以直接补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这一数据比之前各方的最低预测还要低。比如,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预测出生高峰将出现在2018年,而对2017年出生人口的最低预测为2023.2万。而最新的数据表明,出生高峰在2017年就过去了,2017年出生人口比国家卫计委的最低预测还要少整整200万。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能够成功预测某个现象的科学理论比仅能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更有可能为真(或更应该被接受),这种观点被称为预测主义。但有论者指出预测主义会导致严重的悖论:对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接受必须了解科学家提出该理论的动机,而这必须有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介入才能做到,但这似乎并不符合科学界的实际情况。通过剖析预测主义悖论产生的根源,为预测主义背后的直觉提供认知解读,由此可以提出消解所谓预测主义悖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闪电划过夜空,雷声滚滚而至,那情景宏伟壮观,震人心魄,宛若一幅大自然壮美的图画,值得欣赏,值得赞叹.但你必须记住,欣赏这幅图画,你应该站在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靠它太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