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天,儿童陪护机器人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同时它也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正常社会交流、生命的真实性认识、安全依恋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各种争议也因此而生。以"中道"的观点看待人机共处,则能直面机器人与人共处的事实,从而避免对儿童陪护机器人的各种偏见,并从儿童陪护机器人自身的应用、发展出发,探寻出其伦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据偏见已经成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伦理反思的重要难题和关键问题。日常对数据偏见形成一种比较明确的观念:需要控制并消除偏见。这一观念也影响到了数据偏见问题的哲学思考中。从认识论的"偏见—认识"框架看,作为错误的歧视行为,数据偏见是可以消除的;从解释学的"偏见—理解"框架看,作为在先的行动或者理解的前提,数据偏见是无法消除的,甚至是会成为智能体行动和决策的先决条件。嵌入智能系统中的道德观念是一种独特的偏见,无法消除,而且它们构成了智能体伦理行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医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现代医疗形态,在临床应用、功能康复和智能陪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在人机交互安全性、患者医疗信息隐私保护、医疗责任归属及社会公平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伦理风险。反思医疗机器人的伦理风险并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风险是正确处理机器人技术与人类发展的解决之道。在大力提倡机器人应用的时代背景中,需要对医疗机器人在负责任创新、主体权利保护、机器人道德能力建构等方面进行伦理设计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赋予机器人道德地位吗?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机器伦理研究的问题。这里探讨了考虑赋予机器人道德地位的一种关系式方法。它关注道德关系和道德地位归属的可能性条件,并与基于属性基础上思考道德地位的标准方法处于临界的位置上。它不仅克服了标准的方法上的认识论问题,也可以解释我们面对机器如何思考、体验和行动,包括可以解释在理性和经验之间产生的分歧。这种超越笛卡尔的、关系式的道德解释学方法,它形成了一种思考道德地位和道德知识的不同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机器人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时代背景中,建构机器人的道德能力可以使机器人更好地与人类相处,并维护人类的基本利益。机器人道德能力的建构与人类道德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人与机器人互动的角度看,需要在考虑人与机器人道德地位不对称性的基础上,从机器人外观、社会智能、人工情感等方面入手,建构机器人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技术是人类生产技术手段由机械化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进化的必然结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曲折历史表明;政府的政策机器人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公众对新技术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解和态度会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伦理是科技伦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情侣机器人将引发与传统的婚姻伦理、性伦理相冲突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何看待人与情侣机器人之间的爱情,情侣机器人的地位与权利问题,与情侣机器人之间的性关系是否道德,是否可以虐待情侣机器人,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及其解决,需要哲学家、科学家、制造商与使用者共同面对,从而使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8.
科学偏见是科学争论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关于科学偏见的产生,历史上曾有逻辑实证主义与反逻辑实证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近年,在西方又流行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坚持在科学活动中应采用先在的、绝对不变的、至上的方法论标准,否则,就会出现科学偏见。这一观点背离了现实的科学活动。在萨弗尔曾批判这一观点,并提出其归因模型。本文分析了方法论的客观主义观点的局限,介绍并评价了归因模型。  相似文献   

9.
"危险作业机器人"是广州卫富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复合移动机构的系列化反恐防爆机器人.它具有探测及多种作业功能,是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的新型机器人产品.作为地面移动机器人它具有极强的地面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路面下前后左右移动和原地转弯,在爬坡、爬楼梯、越障时,机器人采用履带移动方式,在平整人工地面时,机器人采用轮子移动方式,充分发挥了两者的各自优点.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媒体报道,欧美的一些科学家们目前正在从事一项教机器人说话的实验。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可以让机器人自己通过思维发言、自己造出新词汇,甚至两个机器人可以互相学习说话、谈恋爱!机器人逛大学校园学说话调查表明,语言技巧对于那些帮助人类工作的机器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譬如打扫房间、在酒吧为顾客端上鸡尾酒、把商店的货品放上货架、带领游客参观公园等,这些活完全可以由机器人代劳。但是,如果要让它们的工作不出差错,符合人类的本意,就必须教会它们学会并理解人类的语言,从而做出正确的反应。“现在,与一个机…  相似文献   

11.
在数十年精心设计并派遣机器人执行宇宙探索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准备转变思路——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月球采矿机器人,它们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的连续不断工作。或许,我们可以将这种"RASSOR"机器人称为"蓝领"机器人——这是"表土层先进表面系统操作机器  相似文献   

12.
无表征智能是美国著名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布鲁克斯认为,传统人工智能在建造机器人时,采取的是"感觉-建模-计划-行动"框架,这种框架在表征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实际上,机器人的行动方式完全不必如此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即感觉,然后行动。我们在建造机器人时,完全可以放弃表征范式所要求的那些复杂的计划、映射和认知等表征内容,而采取基于行为的包容结构。在包容理论指导下,布鲁克斯制造了"艾伦"、"赫伯特"、"成吉斯"、"考格"等机器人。布鲁克斯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遇到一些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科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父母型机器人、子女型机器人和保姆型机器人,本文探析了机器人介入家庭后引发的亲子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亲子伦理关系,如自主原则、尊重原则、关怀原则和责任原则均构成了挑战。机器人对亲子关系产生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从聚焦家庭个体之间的微观伦理,转变为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宏观伦理;(2)从以情感伦理为主的亲子关系,转变为以理性共识原则为主的亲子关系;(3)须把机器人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人权,作为解决新伦理关系的关键。最后,本文还认为,新伦理规则并非是对传统亲子间伦理原则的否定,而是对其补充。  相似文献   

14.
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互动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逐渐呈现出“实体论”与“关系论”两种进路,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共同致力于解决社交机器人情感真实性的伦理价值问题。其中,“实体论”进路否认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并通过论证推动或维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进行情感互动行为的非正当性,认为社交机器人的情感对用户是不善的,应该在伦理上受到限制。而“关系论”进路则肯定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真实性,其通过论证用户与社交机器人情感互动的结果善,认为该行为可以在伦理上被接受。两种进路虽然在伦理价值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证成目标上不尽相同,但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嵌入、互为补充的关系。此种关系的揭示,不仅可以为协调两种进路之争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交机器人情感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科学家们制造出各种类型和功能的机器人,在实践中机器人也广泛应用于火星科学探测、工业生产以及家庭生活等领域。但现有的大多数步行机器人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双腿僵硬的金属怪物,距离人们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不过美国佛蒙特大学科学家约什?邦加尔德对现有的多款著名步行机器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开发出一款计算机模拟系统,系统显示机器人也可以像动物进化一样逐渐学会更好地步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认知活动和推理中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阐述了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勒尔和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指出社会认识论是在新的认知机制上解读认知偏见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17.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06,(14):80-82
在近几年的影视剧中,人们的机器人情节与日俱增,机器人大战早已是科幻电影里经常见到的情节。从《终结者》里的T800/T1000液态机器人到《星球大战》里面的C-3P0/R2- D2再到《机械公敌》里面的NS-5;从机器人之间的战斗到机器人与人类的交锋,让人们感到未来机器人时代的奇妙并由此产生了种种顾虑。虽然这一切属于艺术家的想象,带有浓重的科幻色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取代人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力将是科技飞跃带来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可能性了,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联想到机器人会灭亡人类。而我觉得如果不是由于灾难等因素, 人类是可以自由发展下去的。机器人并不是通过与人类的战争取得世界的主宰权,而是人类本身进化成了机器人。  相似文献   

19.
<正>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情况下,精密的探测车要在一颗环境恶劣的行星上登陆也很困难。但如果你能丢下一个皮球那样的探测车在行星表面,就不用担心它会被摔坏了。而今,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维塔斯·桑斯佩拉尔和艾德里安·阿古基诺正在设法研制一款可以改变形状的遥控外骨骼"超级球形机器人"。超级球形机器人的球形结构能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着陆,并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以及能减轻重量,因为其他方法都需要携带降落伞和防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颇为关注情侣机器人的理论研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研发并销售情侣机器人.各个国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接受情侣机器人,但总的来说比例并不高.关于情侣机器人的伦理争论焦点主要有,女性客体化问题、同意与强奸问题、欺骗问题、社会孤立问题,以及是否应该禁止使用等问题,正反两方均有支持者.我们需要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