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51-53
1内容概述 在实地采样分析、调查和资料收集等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地统计学、专家系统和应用模型等综合技术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系统进行了鄱阳湖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土壤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剖析农用地分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出适合陕西省省情的农用地分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农用地分等方法为“因素法”。采用等间距法,结合等指数计算结果对陕西省农用地进行了等别划分,全省农用地共划分为14个自然质量等、22个利用等和16个经济等。在分等过程中提出多属性集族农用地省级汇总方法、专家系统的应用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衣用地分等成果在陕西省的应用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猪肉生产、流通、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对猪肉质量和等级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存在着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检测指标单一、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反馈检测结果等缺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金标试纸检测技术等)已在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上得到了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4.
鉴于大雾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巨大影响,以及气象卫星监测雾具有快速、大范围、分辨率高的特点,本文根据气象卫星遥感识别原理,对海雾的气象分布特征、辐射特性、光谱和结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反射率差异造成雾判别阈值不确定现象,在对遥感图像进行太阳高度角订正基础上,运用概率密度直方图自适应阂值划分方式,自动生成准雾区动态判别阂值。同时,在准雾区范围初步确定基础上,采用光谱分析和结构分析结合方法,对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进行雾区自动识别,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最后,介绍了海零监测预警系统的集成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的体系及其业务化应用成果,介绍了环境遥感监测的业务化的目标与原则,明确了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影像和专题产品的生产、分发与服务,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介绍了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业务化运行应用的成果并对其实施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创新性过程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供应2014年青奥会的大型食品企业生产过程进行高标准的质量安全控制,建设高品质产品供应基地;集成开发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检测技术平台,对供应青奥会的各类食品进行高效快速的质量安全检测;应用信息与物联网技术,对青奥会食品生产、储运、销售的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测与溯源;建立青奥会食源性疾病与病原体的风险监测、评估系统与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系统。总之,通过企业质量控制、检测监控平台与溯源系统构建中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为2014年青奥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标准研究”(2008BAJ08800)的课题之一。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村镇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的开发集成,建立村镇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提出耕地质量遥感监测技术,开发耕地质量遥感监测与预警服务系统,形成有关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系列标准和监测技术,为科学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村镇住宅建设用地、加强村镇土地利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村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与获取在全球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和政策制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3S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和作物产量估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具体包括: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体系和方法、作物种植方式与复种模式的遥感监测、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产量估测模型评价等,总结了目前农情信息监测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情遥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建立农情遥感学科理论、完善方法和模型和扩大应用领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构建了多功能、多要素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综合示范站和多功能环境监测船,显著提升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诊断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亚运环境质量监控和保障方案;首创分级预警响应会商机制,实现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预警响应时效,圆满兑现2010年广州“绿色亚运”环境质量保障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网格化布点监测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及相互结合的方法,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对典型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点位布设及优化方案。通过总结归纳提出了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关程序,研究编制了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及优化的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西部干线公路既有桥梁检测与监测的需要,结合典型桥梁结构群特点和损伤状况,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监测数据采集优化、损伤识别与安全评价技术。包括研究开发西部典型干线公路既有桥梁结构群监测、测点优化、数据传输及其硬件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群损伤与安全评价方法和准则。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既有桥梁结构监测设计与实施指南,完成两座既有桥梁结构群测试优化与安全评价的试验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4-54
“十五”国家863青年基金“利用海底泥火山和麻坑开展油气评价的技术研究”课题(2004AA016030),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全球海底泥火山和麻坑的文献资料,研究这两种微地貌类型的形态、规模、分布以及组合特征与海底油气资源的关系,建立利用泥火山和麻坑微圈闭油气勘探靶区的判别模式,编制相关评价软件。并且利用这一成果对我国东海、莺歌海和南海西北部典型海域进行资源评价和靶区圈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应用研究,本文提出了一套快速、无损、经济、有效的水泥土截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解决了水泥土截渗墙无法快速、普测的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对技术内容、要点及评价标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通过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其他计划,在高性能计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操作系统、通信和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重要行业应用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7.
“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立项以来,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调控、评估和服务等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36-37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成果针对东北黑土区水土资源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经济系统演进严重失调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系统诊断和分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采用计算机手段,因地制宜应用各项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技术,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科学组装,用人工调控方法建造结构合理、功能稳定、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优化农、林、牧生态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该系统开发平台采用ASP.NET和Ajax技术,数据库采用SQL2000技术,建立河北省软科学成果管理系统。系统采用结构化的模块设计,由主控文件控制,通过菜单进入系统的各种操作,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软科学成果查询浏览服务。系统采用内外网物理隔离方式分开,可有效保护软科学成果完成者的知识产权,实现软科学成果的分类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监测和用户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研究成绩主要包括:(1)食物营养参数体系研究。建立我国居民常见食品和成品菜肴的营养成分数据,建立食品营养素烹调损失因子。(2)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不同人群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评价标准、方法和程序,并建立相应的电子计算应用评价系统。(5)食物营养信息存储与处理系统研究。建立适用于不同电子设备的食物营养成分数据电子存储、数据处理、计算和评价技术,并建立食物营养成分数据、个体膳食信息采集、存储、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一体化技术。(4)查询和评价载体系统的研制。研制适宜大众应用的“营养称”和“营养师”设备。(5)质量检测和应用评价研究。根据产品的归属,开展质量检测和科学评估研究,使开发的产品符合相应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并符合膳食营养评价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