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林     
石林,大自然的杰作,是石灰岩长期被水冲刷、溶蚀而形成的奇特地貌。平地上的石林我国最著名的石林当为云南路南石林。它位于昆明东南86千米处,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等三片,是长在平地上的石林。大石林的景区最大、最集中、最美。剑峰池水像明镜般嵌于奇峰异石之间,石峰屹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主要河口三角洲之一,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其沉积物中保存了丰富的微体动物壳体,它们是重建晚第四纪古环境极为有效的指标。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东部PRD17孔的微体动物群(有孔虫和介形类)进行了分析,共发现有孔虫14属29种,介形类14属17种,将其分别划分为3种生态类型。根据微体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并结合测年数据、岩性、沉积物粒度及颜色反射率等特征,重建了PRD17孔晚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化。约43 400 cal a B.P.以前,钻孔所在地发育河流相沉积。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开始,南海海平面回升,本区开始形成第四纪以来的第一个海相层位。从微体动物群的组成和丰度可识别出3次小规模的海平面波动。约35 400~30 900 cal a B.P.为晚更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微体动物群的丰度和分异度都达到峰值。约25 900 cal a B.P.以后,海水逐渐退出。末次冰盛期的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本区上更新统沉积物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形成珠江三角洲普遍发育的花斑状黏土层。由于钻孔所在地地势相对较高,受全新世海侵的影响较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晚,直到6 000 cal a B.P.左右才重新接受沉积,初期发育上潮间带沉积。约3 700 cal a B.P.开始,逐渐变为受潮水影响较显著的潮坪环境。  相似文献   

3.
长江水系在三峡段初始形成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100余年对长江流域三峡段的研究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长江三峡段的演化问题一直难有定论.前人主要是以静态地貌特征描述为主,重视外力作用的地貌响应,侧重于表面地貌学的研究,并未对地貌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利用多年年均输沙量计算极短周期剥蚀速率是国际上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计算出长江三峡地区极短周期内剥蚀速率为0.084 mm/a,根据W. Penck的山地发育模式,三峡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准平原,经过长期的构造抬升及剥蚀下切,最终形成高低不平的峡谷地貌,利用高程差推断出三峡地区初始剥蚀下切时间应早于32.4 Ma,即长江在三峡的初始形成时间大约为32.4 Ma(古近纪始新世晚期).该初始形成时间与我国大的自然环境变化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北京猿人在洞穴内生活的时代应当距今50万年至23万年,属中更新世.猿人洞穴内厚达40余米的堆积层,形成于距今100万年至23万年,共划分出17个层.自下而上:17—16层属早更新世.15—14层属中更新世早期.为龙骨山组.13—1层属中更新世中、晚期。为周口店组.第13层底界为布伦赫斯正极性世和松山反极性世交界线上.第1—13层可依据气候原则划分为五个阶段,与洞外属中更新世的“下砾石层”相对比.北京猿人生活时期是处于一个具有干湿交替演化的温带气候环境,后期反映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形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要—惠来断裂在第三纪活动形成本区北部山地南部丘陵.位于断层下降盘的鸡笼山是第四纪继承性块断活动不明显的实例.由第一层溶洞说明,与河流阶地同高的水平溶洞不一定是同期形成的.与第四级洪冲积阶地类高的第四层溶洞至少是在早更新世或以前形成.最晚自中更新世以来西江河床叠置很明显.在喜山运动抬升影响下,羚羊峡与旱峡、双金河汊道先后形成,羚羊峡始终是西江的主河道.旱峡和双金河道先后于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淤塞.  相似文献   

6.
航空Al-Cu-Mg合金剥落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电化学等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在剥落腐蚀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Al-Cu-Mg合金的剥蚀敏感性及电化学阻抗(EIS)进行研究,分析剥落腐蚀的动力学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2524-T4态合金具有良好的耐剥落腐蚀性能,高Cu含量的第二相粒子是影响合金剥蚀行为的主要因素,合金浸泡2 d后才可见明显的点蚀,浸泡4 d后局部出现剥蚀现象. 根据EIS及EIS等效电路的拟合分析合金的剥蚀行为,发现其动力学过程主要由点蚀的诱导形成、点蚀发展及轻微的剥蚀形成三个阶段组成,而腐蚀的界面反应依次经历氧化膜的溶解、表面腐蚀产物的形成、吸附及脱落的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7.
地质景观-司南石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莉红  侯兵德 《贵州科学》2007,25(Z1):156-160
石林为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是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司南石林是中国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护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观赏性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景色秀丽,极具观赏性.石林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8.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地层剥蚀量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辽河盆地新近系(N)、古近系(E)之间不整合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古近系地层在沉积后遭受了长期的非均衡剥蚀.通过地质分析及实践,选用地层结构趋势外延法和声波测井曲线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层剥蚀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原型盆地进行了恢复.从所得的两幅形态近似的剥蚀量等值线图上的剥蚀趋势得出:横向上剥蚀量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大,这种差异性剥蚀是古近纪末期台安—大洼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在本区形成的北西向褶皱格局所引起.从盆地原始沉积厚度等值线图也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形态和盆地的类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路南石林形成时代及古地理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路南石林是一种古岩溶地形。它形成于早第三纪始新世和渐新世。石林发育得最好的碳酸盐岩石是巨厚的,产状平缓的台地边缘清水浅滩相带的亮晶生物碎屑石灰岩,硅化碳酸盐岩石阻碍石林的发育。根据相关沉积岩中的化石群、粘土矿物组合、石英颗粒表面形态以及与世界热带地区内现在正在发育中的石林地形的比较,可以推知,路南石林形成的古气候是具有明显的千季和雨季的季节性热带,雨季中暴雨较多。  相似文献   

10.
地层抬升剥蚀过程对于油气成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破坏性,还有建设性作用。研究认为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温度降低、砂体回弹及不均衡剥蚀造成的区域性水流等因素形成的异常低压,为油  相似文献   

11.
贵州石漠化退化土地及植被恢复模式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对贵州石漠化的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出现的地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贵州的石漠化划分为喀斯特洼地石漠化区,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的峰林、峰丛石漠化区, 纯质石灰岩、白云岩缓坡山地、坟丘石漠化区,白云 岩组成的砂质丘陵石漠化区与碳酸盐类岩层与非碳酸盐岩类岩层互层、间层石漠化5种类型,对这5种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观赏石是一种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滇西北三江并流带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观赏石资源,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研究。为适应滇西北旅游开发的需要,文章对三江区观赏石资源的成因、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规模及开发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研究。主要根据形态特征,把三江区观赏石资源划分为狭义观赏石、宝玉石和彩石、观赏石材及观赏矿石矿物四大类,重点研究了金沙江蛇绿岩地质事件石、三江石、宝玉石和彩石的成因、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并新发现了两类造型石——金山石和麻花石。并就观赏石资源的保护、科研评估及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湘西北马金洞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地质填图、实测剖面、探槽揭露、实验测试及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内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含钒石煤的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下段为主要的石煤赋存层位,石煤的厚度介于10.2~41.7 m,平均27.6 m,基本发育稳定;石煤的发热量与灰分、挥发份、水分及硫含量均有关系;石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岩性均为黑色炭质页岩;伴生钒矿V2O5最高品位可达1.02%,达到工业品位,可与石煤共采。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汉源县脚鸡坪花岗石矿产出的地质特征,重点对矿区矿石的商品品色及矿石石材质量作了地质经济评价.其物理性能达到了美国石业研究所对花岗石材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连山关淡斜绿泥石矿床的特点,对其矿石特征及其成因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与论述,试图说明淡斜绿泥石的性质以及形成淡绿泥石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对白草兰山花岗石矿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样品测试分析结果的研究,论述了矿区地质概况、矿体与矿石的基本特征、矿石综合利用的途径和矿山开发的有利条件。认为这种石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地质勘察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对申村水库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评价,包括石料、土料和混凝土粗细骨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里庄料场和曲曲沟料场工程地质勘察取样试验成果及采用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结果,对两料场的选用给出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吉林省宝玉石资源中的主要宝玉石品种———橄榄石、松花石砚、长白石、鸡血玉、安绿玉等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宝玉石特征 ,论述了其开发利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巢湖石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地质资源,巢湖地区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巢湖石资源.本文从本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环境条件入手,对巢湖石的产地与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分类以及市场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巢湖石主要是石炭纪、二叠纪以及三叠纪等地质时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过风化、淋滤、剥蚀、溶蚀等外力地质作用,被雕琢而成的造型奇特的自然艺术品,以其形体上的差异、奇筋异脉、丰富的化石、独特的结核以及圆润的孔洞而区别于其它观赏石.巢湖石开发历史悠久,分布广、品种多、成因类型齐全,但勘查评价程度低、形成规律研究不够、开发过程中对资源价值认识不够、造成破坏和浪费,因此要加强管理、保护性开采,特别是加强地质勘查评价、形成机理与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