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2009,(12):42-42
11月5~7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2009: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已举办12届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和已举办4届的“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峰会”强强联合而成.以”应对危机共享机遇创新发展“为主题,为国内外政界、学界、企业界同仁搭建了一个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5,(10):37-37
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办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其前身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始于1997年。多年来,论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工业促进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秉承“透视产业现状、解决发展问题、构筑健康未来”的宗旨,以聚焦产业热,占、、开拓产业发展之路为目标、以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题卫星会为主要会议形式,已累计邀请242位海内外生物医药权威专家到会演讲,对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给予全方位的诠释、剖析与预言:8年来,论坛共举办82场卫星会,汇集了多位国内卟高层政要、科技精英和企业领导,围绕学术前沿、产业动态进行更深入、更直接的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北京医药产业明确四大重点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科技潮》2004,(11):46-46
从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总额进入全国前五位,其中医疗器械位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进入前三。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放在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制药四大领域。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局长程连元在会上说,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逐年增加,同时我国医药产业正迅速崛起,医药市场的潜力也十分巨大。这些都是北京医药产业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 北京医药产业在分析产业及市场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 2010 年的发展目…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4,(3)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始终以发展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为己任,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制药企业及相关组织和学术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促进产业界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下设:项目培育与投资管理部、战略研究部、行政与信息环境部、财务部。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  相似文献   

5.
从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获悉,北京医药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总额进入全国前五位,其中医疗器械位居全国首位,生物制药进入前三.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放在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制药四大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第六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驻美大使馆科技处参赞徐捷就美国医药产业研发领域中,美国政府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进行了剖析与阐述,并对我国新药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04,(2):60-60
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启动日前, 首都四大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的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CBP)开始向海内外全面征集大型投资项目合作伙伴。2002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决定在大兴区建设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经过一年的努力,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概念性总体规划、标志性建筑群设计方案、标准厂房设计方案等陆续确定。现在CBP的基础建设和招商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期工程8.88平方公里,其中3.5平方公里已做到“八通一平”,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双鹤制药、同仁堂、中国兽药微生物鉴定中心、中德合作的欧迈亚健康康复中心…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核心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生物等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2003年,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和光电、软件产业一同被列为厦门市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数年来的努力培育,厦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厦门市生物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厦门市围绕"美丽厦门"产业升级的行动计划,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巨人企业,着力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努力将厦门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并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两岸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的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专利活动情况为研究目标,通过检索该产业的专利申请公开情况,从专利总体趋势、专利区域分布、技术广度分布、技术集中度、技术构成分布、技术生命周期和主要申请人等角度对产业专利信息进行分析,揭示福建省该产业专利技术态势,总结福建省该产业专利活动特点,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推动福建省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有的放矢地支持和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广东省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强化科学的分工与密切的协作 医药产业是与人类生命健康密不可分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占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并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工和协作对促进一个产业(包括医药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分工是为了突出重  相似文献   

12.
信息荟萃     
《科技潮》2011,(11):52-55
北京市16区县科委协办北京峰会亮相韩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近日,韩国国际生物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BioKorea")在韩国首尔举行。会上,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组织了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以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企业为核心的12家企业组成北京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团,联合韩国京畿道生物技术中心(GGBC)共同举办了"北京生物医药峰会"。  相似文献   

13.
医药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端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产业之一,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通过分析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特征,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三方面构建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等省区市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全面深入地把握江苏医药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厦门市积极贯彻科技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厦门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文件精神,围绕"美丽厦门"产业升级行动计划,着力"创新机制、建新阵地、抓新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营造大环境、拉动大投入、搭建大平台、推动大合作、争取大资源",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整治、海洋资源、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工作,大力推动社会发展科技事  相似文献   

15.
医药产业关系到国民健康,涉及众多高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国际化的朝阳产业。杭州市委、市政府敏锐洞察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十分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提出包括“新药港”在内的以“两港三区”为重点,建设“天堂硅谷”的一号工程。发展医药产业建设“新药港”,已成为本市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工程。杭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聘请了北京、上海及省、市医药技术、管理、行业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作顾问,经过将近一年的考察、调研、走访、召开咨询会和论证会等,对杭州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建议。本刊现选摘研究报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雷霆 《科技潮》2005,(9):15-15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近年来在工作中困惑很多: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6,(17):60-63
东莞市医药产业发展与广州、深圳、珠海等省内医药产业大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成果转化少、高级人才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在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期间,院士专家就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并提出东莞市应该走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上海信息化》2005,(10):9-9
由互联网实验室与新华网主办的“2005中国首届网上支付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产业论坛汇集了政府、银行、税务、企业、媒体等各届人士,对网上支付产业展开全面、深刻讨论。针对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探讨产业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9.
正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国家的空前重视下,医药产业的地位将不断提升,销售收入、产品利润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2020年,  相似文献   

20.
吕建黎 《科技信息》2010,(15):18-19
本文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江苏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然后从集群生命周期、地理位置和关联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该集群的竞争力,最后从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江苏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