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内P-增广矩阵推理、外P-增广矩阵推理与P-增广矩阵推理分别给出信息智能内-分解、信息智能外-分解与信息智能内-外分解, 给出它们的属性关系、内-分解生成的信息智能分解挖掘、外-分解生成的信息智能分解挖掘与内-外分解生成的信息智能分解挖掘、分解挖掘定理与分解挖掘准则,最后,给出信息智能分解挖掘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任务的分解是实现多主体系统的关键,运用形式化的方法对任务分解进行描述和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般的任务逻辑分解表达式,利用Petri网对任务的分解进行建模,得到任务分解Petri网,进而通过剔除不合理的任务分解结构得到任务有效分解的Petri网系统。通过检查任务有效分解的Petri网的存在与否,可以判断任务的分解结构是否有效。另外,对于任意一个有限的P/T网系统,给出了判断是否存在无效任务分解的充分条件,从而论证了在任务有效分解的Petri网系统中只存在一级活变迁。将任务分解的有效性判断与Petri网活性分析联系起来,实现了多主体系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完全图Kv的1因子分解和2因子分解的基本思路。分别证明了K2n的2因子分解定理和K2n+1的2因子分解定理。介绍了若干个完全图Kv的2因子分解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给出o-对称矩阵概念及结构,研究其中一类o-对称矩阵的LDU分解和Cholesky分解及三对角分解,给出了分解公式,得到一些新结果,据此可大大减少这类矩阵的LDU分解和Cholesky分解及三对角分解的计算量和存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任意的代数闭域上证明了Jordan-Chevalley分解,应用这种分解给出了李代数中的两种Jordan分解并且在半单纯李代数时说明了两种分解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水泥预分解炉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解炉计算机仿真试验平台进行仿真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并以DD型分解炉为例进行了分解炉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经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影响显著性因子R1和优化结果:分解炉下喷口半径Rl=0.66m,分解炉的生料分解率平均提高1.3%.研究表明:分解炉的仿真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法相结合可有效地解决分解炉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连续传代方法分别从自制堆肥和几种自然发酵基质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两组混合菌复合系MC-A1和MC-N1,前者是通过高温摇瓶发酵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好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后者则是通过高温静止培养定期传代获得的耐高温兼氧性的纤维素分解菌群,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96 h内对天然纤维素材料麦秆粉的分解率分别达到42%和38%,分解速度最快时期均发生在48~96 h内,96 h以后麦秆粉分解率迅速减缓。麦秆粉发酵培养液先接种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A1摇瓶发酵96 h,再接种兼氧性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MC-N1静止培养96 h,麦秆粉的分解效率可以提高到47%,说明这两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在非天然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尾气分解型路面存在的问题,研发了适用于光催化分解汽车尾气性能的测试系统,提出了光催化分解汽车尾气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利用SBS改性剂、基质沥青、乳化剂、稳定剂、纳米二氧化钛、六偏磷酸钠、盐酸等制备出了具有光催化分解汽车尾气性能的乳化沥青;并分析了紫外线辐照度对光催化分解汽车尾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分解效率等能够有效的评价路面光催化性能,尾气分解型路面对CO、NO、HC的分解性能受紫外光辐照度影响显著,随着紫外线辐照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可按能控性、能观测性进行分解。针对现有文献给出的典范分解形式不尽相同,本文整理推导出4种分解方法,这些方法能给出统一的典范分解式,举例说明它们具体实施分解的步骤,并对若干问题作出简短的评注。  相似文献   

10.
极化目标分解及其在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极化目标分解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类:Huynen类型的分解理论、相干分解理论和基于特征值的分解理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本文分别对三种分解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运用基于特征值的分解理论以及目标熵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极化雷达图像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目标分解法在极化雷达图像融合与增强、极化目标识别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的磁悬浮技术和动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对常规的机械式动平衡仪进行改进,提出了利用磁悬浮技术对动不平衡质量进行不停机自动切除的方案.即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采用激光加工器对不平衡质量进行自动切除,使转子由不平衡到平衡.分析转子的动平衡特性和磁悬浮的振动特性,建立振动方程,对工作平台的结构进行分析设计.该方法与传统的在停机情况下对不平衡质量进行切除相比,提高了动平衡的精度和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弹性连杆机构的震动力、震动力矩波动和输入扭矩波动的综合动力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了修正构件截面参数实现综合动力平衡的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机构的动态特性在综合平衡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与研华PCI—1711L数据采集卡开发了曲轴动平衡机硬件故障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完成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和保存,并可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对RZW—100B万向节式通用卧式动平衡机实践研究表明该分析测试系统结构简单、扩展灵活、实用性强、可靠性高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为校验曲轴动平衡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回转键合图法。该方法具有通用性,特别适用于复杂连杆机构系统。应用该方法不但可以计算出机构运动副中的动反力,而且可同时确定其平衡力矩或平衡力。该算法已被编制成相应的计算机软件EFFORT,其有效性通过实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普通单片机在测量过程中很难实现对振动信号的实时处理,为此,提出一种以DSP为核心的双通道动平衡仪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原始加速度振动信号经电荷/电压转换、滤波、积分和程控增益放大后形成两路电压信号,DSP以光电传感器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为基准通过A/D对其进行整周期采样,进而由离散傅里叶变换精确计算振动信号的幅值与相位,并通过影响系数法给出了最终的平衡配重结果.系统结构简单,实时性强,满足现场双面动平衡对双通道同步测量的要求.采用此仪器对有五级叶轮的罗茨风机进行双面动平衡,平均振动下降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6.
基于RMI的集中式并行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并行算法中常用的动态负载平衡技术,并分析了RMI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RMI的集中式并行动态负载平衡算法.该算法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保存结点的负载信息,可有效地减少各节点之间通信和同步所需的时间,同时结合了RMI的运行机制和JAVA的线程机制,由子结点根据自己的负载情况动态地推动任务的划分和分配,可以在多结点的并行搜索计算中获得较高的加速比和效率.通过在33个结点的并行机上的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负载平衡算法DMAL,定义了节点机可能的4种状态,并讨论了DMAL算法的实现规则;描述了基于DMAL算法的任务调度模型;讨论了DMAL算法中任务的分类问题、任务的迁移粒度问题、负载迁移的触发时机问题;为了增强在负载平衡时处理节点间的通信能力,引入了多Agent技术,并为异构分布式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DMAL算法的负载平衡框架结构;最后通过实验仿真,比较了DMAL算法、现有的负载平衡算法以及不作负载平衡的运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MAL算法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工作在不同负载和应用问题数据规模的情况下,在任务的处理时间、丢弃率和平均响应比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从而验证了该算法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服务器负载均衡的实现方式存在可靠性低、维护性差、增加额外开销等问题.软件定义网络(SDN)在流调度上具有灵活、可靠性高、可维护的特点.在研究现有负载均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SDN技术,提出基于SDN的云中心动态负载均衡方法,实现了基于流级的动态负载均衡.Floodlight与OVS仿真实验证明,利用SDN技术实现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负载平衡是集群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了多种非实时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算法后,根据实时集群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任务分配表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作了阐述。并对此算法的实时性作了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其负载平衡延时基本满足二次曲线特征,故此算法的实时性是较优的。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系统中动态负载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态负载平衡是大规模并行计算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了在网络分布式系统中基本的负载平衡策略,陈述了各种负载平衡策略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权轮询的、动态反馈的负载平衡机制,并给出了其调度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