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为了与地球自转时间保持一致,2008年12月31日有一个"闰秒",这一秒在美国东部时间23时59分59秒时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国际标准时间将在2015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为什么会有闰秒?闰秒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2015年1月,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发布闰秒公告: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15年6月30日(格林尼治时间)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布的通知,由于时差的原因,我国将在北京时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由于地球自转减慢,作为"北京时间"产生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上午8时前增加一秒钟。本来7时59分59秒后,是8时整,却出现了先有7时59分60秒,然后才是8时整的奇特现象。这多出的1秒钟便称为"闰秒"。闰秒对大多数人还十分陌生,人们较为熟悉的是闰年、闰月。什么叫"闰"?从词意上解有二层含义:其一是"余数",多余出来的叫"闰";其二对  相似文献   

4.
红外相机在卫星绕地球飞行获取遥感图像时,地球也在进行自转.同一幅图像内不同条带的成像时间不一致,将会导致条带间的几何错位,即地球自转引起的几何畸变.在对红外相机成像方式及地球自转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地球自转影响的方法,并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5.
Q&A     
《科学世界》2013,(1):92-93
Q:地球自转或围绕太阳公转,看上去类似永动机,那这种动能能否加以利用?(读者彭欣)A:按照牛顿定律,如果地球和太阳都是刚体,而且在不受外力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看做是一个永动机。但实际上,地球和太阳构成的系统是有外力作用的,比如陨石撞击、其他星体的引力等。即便没有这些干扰,就地球和太阳本身而言,也仍然会受到力的作用: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刚体,地球自转和公转时都会受到潮汐力的作用,系统  相似文献   

6.
卢敬叁 《科技潮》2004,(4):46-47
按照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时间标准,2004年1秒不差地如约而至,这已是新年钟声连续第5年正点敲响。地球近年来一直都很“守时”,让科学家们有点摸不着头脑。据统计,从1972年开始实施“闰秒”系统到1999年,“协调世界时”总共增加了22个闰秒。但1999年至今,连续5年一个闰秒都没有增减。那么,究竟什么是时间?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追求越来越高的时间计量精度?10万年不差1秒,30万年不差1秒,300万年不差1秒,3000万年不差1秒,甚至3亿年不差1秒,那么高的精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相似文献   

7.
在固体地球的假设下,从电子在转动参照系中的Newton运动方程出发,运用经典的电子气模型,指出了地球在自转发生变化时将产生惯性电流,从而影响地球磁矩.由此推论:地磁场有可能因短暂时间内地球自转角动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而小行星、陨星等与地球的天体碰撞,对地磁场有着重大的直接影响,包括地磁场的反向.  相似文献   

8.
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微分方程导出了考虑地球自转时抛体运动的射程表达式,得出了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物体时射程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Q & A     
正Q:水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分别相当于地球日的59和88天,为什么说1水星日等于2水星年?A:水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公转周期比较短,只相当于约88个地球日。另一方面,水星的自转非常慢,它的自转周期约为59个地球日。这样算的话,水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之比应为59∶88,约等于2∶3,也就是说它在绕着太阳公转2周的时间内绕着自转轴自转了3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2水星年等于3水星日。我们通常所说的1天(1昼夜),并不是指某个星球自转1周的时间,而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分析大地震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时发现,震源深度在100km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减速的研究现状,其次,利用粘性流体力学研究了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减速的影响.根据被粘滞性大气包围的地球的自转能和角动量变化的2种理论推出了地球自转角速随时间减速的规律的同一式.利用所推出的理论式计算了在百年后地球自转角速的减少值.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确实有减速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也确实很小,只能在长久岁月中(数千年以上)才能观测到.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大地测量以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测定地球整体(地球自转)和各圈层(特别是大气,海洋与地壳)的运动,使地球动态变化的监测,研究及应用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动力学最新发展概况,内容包括地壳运动,地球自转,重力场时间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计算说明,考虑地球自转时,对抛射体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用时间相等这个关系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地球匀角速自转的情况下,讨论了地球隧道问题,得到了更接近实际的结果.当结果中的地球自转角速度(?)= 0时,即可得到文献[1]中的讨论结果.  相似文献   

15.
整体地球自转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一般是在旋转对称模型基础上进行的,并得到了一系列与观测相符合的结论.但实际上地球是一个非旋转对称的椭球体,甚至是梨形椭球体.因此,三轴地球模型的自转理论研究应该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所有量保留到极移平方量级而忽略其更小量级的情况下,给出了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研究指出,在此精度上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耦合的,并得到了三轴液核地球自转的4个本征频率.同时指出,如果在推导过程中保留更小量级,则液核地球自转动力学方程是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它没有解析解.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和鲁汉天主教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对近70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成倍增加现象进行研究后于不久前宣称,温室气体增加不仅引起全球变暖,而且还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减缓,从而使每天的时间都出现微小的延长。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奥利维尔·维龙认为,温室气体增加使得地球表  相似文献   

17.
地球自转对大气海洋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球自转的年际变化和异常变化,说明它们与热带太平洋的大气、海洋大尺度范围的年际变化——厄尔尼诺(ElNio)事件相当一致,而地球自转的异常变慢稍迟后于厄尔尼诺事件.可能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事件大气角动量异常增加,引起了地球自转的变慢.可用天文测时资料的归算,监视日长年际变化的极小值,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根据转动惯量定义及地球自转角动量守恒关系得地球自转转动惯量变化百分比及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百分比随卫星质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matlab程序做数值计算.由于人造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高度为36 000 km(约为5.7个地球半径),而其他卫星距地高度绝大多数在数十千米以下,在计算时只考虑了人造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影响,而忽...  相似文献   

19.
正无论昼夜交替,还是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背后的原因都主要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直是恒定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地球的自转在变化,而且变化得相当复杂,日长变化就是其中一种表现。而地球磁场能够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和宇宙辐射的伤害,但地磁每隔数年总会"捣乱"一下,这与地球自转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地球自转变化课题组、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  相似文献   

20.
广义来说,地球自转运动除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外,还包括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把完整的地球自转问题作为一个基础理论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但其中许多基本问题,尤其是它的各种动力学机理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仍然是天文学中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对月球对地球自转的影响机理作了如下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