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股骨髁 Y形不稳定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定量生物力学评价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从理论和实验上对股骨髁 Y形骨折 ,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加以固定 ,进行实验应力分析 .发现在受同等载荷条件下 ,L形钢板 -螺栓固定方法内固定最佳 ;单独用 L形钢板内固定次之 ;而只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股骨的强刚度较差 ( P<0 .0 1)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及临床疗效,为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32例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32例应用动力髁螺钉(DCS),60例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40例应用股骨髁支持钢板.随访6~18个月,按照疗效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疗效分级统计,并对3种不同固定材料患者愈合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选取的3种不同固定材料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内固定材料治疗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均见好转,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优良率是100%,使用动力髁螺钉的优良率是96.2%,使用股骨髁支持钢板的优良率是90.0%.t检验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患者愈合的优良率较高,好于动力髁螺钉和股骨髁支持钢板.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下端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复杂骨折病人共37例,分析其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经6~36个月随访,37例骨折均获愈合,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2%。结论: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能较好适用于股骨远端各种类型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尤其在C2C3型骨折处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骨折疗效。方法:采用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复杂骨折病人共37例,分析其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经6~3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2%。结论:AO解剖型髁支持钢板能较好适用于股骨远端各种类型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尤其在C2C3型骨折处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骨折的治疗大体可分为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闭合穿针技术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微创手术(Mini-Trauma),70年代以来,一般常用髓外坚强的内固定如加压钢板,“L”形髁钢板,动力髁螺丝钉,而弹性髓内钉固定如Rush钉,Ender钉还有交锁髓内...  相似文献   

6.
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11例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飞 《甘肃科技》2005,21(5):163-163,172
目的:探讨股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提高股骨下段骨折手术治愈率.方法:分析1995年2004年我院收治的11例股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失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钢板弯曲5例、断裂1例,单纯螺钉松动2例、断裂2例,螺钉滑脱1例。采用取出原有钢板螺丝钉,牵引,植骨,髓内针或钢板以及外固定治疗,均痊愈。结论:内固定方式或材料选择不当,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指导不当等原因是导致股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直接因素。治疗取出原有钢板螺丝钉,牵引。植骨。髓内针或钢板以及外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潜行钢板技术在同一型号钢板体表投影对照情况下,对粗隆问骨折应用动力髋(DHS);胫骨近端及平台用高尔夫钢板;股骨髁上,股骨远端、胫骨中段及桡骨中段等处骨折应用限制性接触钢板;胫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钢板,骨折均为闭合复位,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经皮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人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均获得临床愈合.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传统方法破坏软组织及骨膜较多,常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弊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5例,均属Ruedi和AllgouerⅡ,Ⅲ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32例为A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0例为B组;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33例(即两阶段法)为C组。结果 经10个月-8年的随访(平均2.4年),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6.5%;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85%,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三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两阶段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骨折时,在钢板,螺线钉以及交叉钢针等传统内固定器材的基础上,选用梅花针,V形针等长形针,经膝内固定,治疗各种类型、多段胫腓骨骨折。经过临床应用,体会到针长固定的优越性,应该临床选择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双张力带固定治疗青少年股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股骨髁上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2月~2003年3月应用双张力带治疗16岁以下青少年股骨髁上折16例,并观察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无1例发生骨折重新移位、骨不愈合,张力带无松动、滑脱。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双张力带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性,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针对重建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讨论。目的是对重建钢板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所采取的方法为对45例该类型患者给予重建钢板法治疗。结果证明:在对45例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期间,患者的骨折康复时间平均为4.8个月,没有一例患者产生并发症或导致死亡,治疗优良率93.33%。得出的结论是重建钢板对于股骨粗隆骨折治疗,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令人满意,可作为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部骨折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5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分别采用5种内固定物固定。结果:随访218例,其中有33例失败。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技术,内固定材料强度,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是失败的相关原因。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应根据患者年龄、骨质量、骨折类型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观察和比较波形与直形钢板内固定对局部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管墨汁灌注技术观察了两种钢板固定于完整兔肌骨干后不同时期皮质骨内微循环的形态改变。结果;直形钢板固定后板下及板对侧皮质骨微循环出现早期血管减少,以后反尖性增生的变化;波形钢板固定反板下早期未见明显血和减少,后期亦反应性增生,但不如直形钢板固定侧剧烈。  相似文献   

14.
观察Swashbuckler入路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甘肃省敦煌市医院17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采用Swashbuckler入路,并用股骨远端外侧解剖接骨板固定,采用ISOA评分标准,参照不同时间段疼痛、最大步行距离、下蹲等指标进行评分,记录术后随访评分。4分以下10例,7分以下4例,11分以下2例,13分以下1例,优良率为82%。Swashbuckler入路具有股骨髁及远端关节面暴露充分,具有在直视下对移位的关节面精准复位的优势,手术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适用性、可靠性。方法对48例Gartland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占73%;良占2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简单、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移位、及肘内翻发生率,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比较本课题组既往研究中建立大鼠骨折模型的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及模型的稳定性,并评价改良后大鼠截骨模型建立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性,为骨折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造模方式将大鼠分为闭合性骨折模型组以及开放性骨折模型组,闭合性骨折模型组通过自制闭合性骨折造模仪建立股骨中段骨折,砝码500 g,下落高度分别为22、26、30 cm。开放性骨折模型组通过手术制造大鼠股骨中段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其中单纯克氏针固定组采用不同型号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克氏针加线固定组在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可吸收线将两骨折断端进行牵拉固定。结果 闭合性骨折模型组中砝码下落高度为22、26、30 cm,造模成功率依次为33%、50%、17%。开放性骨折模型组中使用1.2 mm克氏针内固定其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明显优于0.8和1.0 mm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加线固定组相比于单纯克氏针固定组骨折断端更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克氏针加线固定组其固定稳定,骨折愈合良好且未见可吸收线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开放性骨折模型较闭合性骨折模型更容易控制骨折类型,保证实验对象的同质性。克氏针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比较波形与直形钢板内固定对局部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血管墨汁灌注技术观察了两种钢板固定于完整兔股骨干后不同时期皮质骨内微循环的形态改变。结果:直形钢板固定后板下及板对侧皮质骨微循环出现早期血管减少,以后反应性增生的变化;波形钢板固定后板下早期未见明显血管减少,后期亦反应性增生,但不如直形钢板固定侧剧烈。结论:波形钢板内固定对骨内微循环的影响明显弱于直形钢板,其引起骨质疏松的状况亦低于直形钢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2例Pilon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法等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后平均随访2年,对患者踝关节进行评分,传统治疗的优良率88.2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92.60%;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法的优良率97.40%.结论:Pilon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后两种方法治疗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比保守治疗效果好,而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方法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最佳选择,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利用膝关节镜铺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了解膝关节腔骨结构损伤情况,并行镜下治疗,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0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1月,共完成24例手术.关节镜下清除关节内积血及凝血块,检查滑膜、半月板、十字韧带、髁间棘有无损伤,并行镜下治疗,在钝穿刺锥协助下行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O胫骨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骨缺损同时予以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7.5%.结论:利用关节镜检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腔内损伤结构,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内固定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术中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用动力加压髋螺丝接着骨板(DHS)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伤情及诊治特点.结果治疗优良率95%,可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固定,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