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科技潮》2004,(9)
“信使”携“7种武器”探水星8月3日(北京时间14时15分56秒),美国宇航局成功向太空发射了代号为“信使”的探测器,踏上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小且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探测之旅。“信使”是近30年来人类向水星发射的第一个探测器,全部旅程预计将达79亿公里。“信使”号携带7种传感器系统,除了摄像头之外,还有用于远程化学分析的分光仪、用来研究水星磁场的磁强计以及用来测量地貌的激光测高计。“信使”号还携有保护仪器的矩形曲面屏,它起遮阳作用,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将一直正对太阳。中国跻身世界企业孵化器大国行列8月13日,科技部火炬高技…  相似文献   

2.
月球、火星、土星,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迈向宇宙深处。现在,科学家的脚步又迈向了最靠近太阳的星球——水星,完成这光荣任务的是近期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人类第一艘环绕水星的探测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信使”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艘环绕水星的探测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首次到达水星的探测器.是在1974~1975年间3次成功飞掠水星的NASA的水手10号探测器.但它只观测到了水星总面积的45%左右。而信使号是历史上首次进入水星环绕轨道的探测器.成功拍摄到了水星的全貌。未曾预料的钾之谜在信使号收获的成果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水星表面存在异常多的挥发性物质(钾等)这一事实。据说,这个重大发现关系到水星的诞生之谜,甚至关系到更大的问题——太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局日前发布消息说,该局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同的数据显示,它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个探测器有望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相似文献   

5.
张旭 《科学世界》2004,(10):38-45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虽然明亮,却难得一见。即使探测器也未能拍摄到它的全貌,但由此引来诸多谜题。今年8月3日,美国宇航局派出“信使”号,吹响了进军水星的号角……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13,(1):27
水星上都是水吗?相信不少同学曾有过这个疑问。现在,人们发现水星北极附近的环形山里有纯净冰存在的证据。这一结果是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经过79亿千米的曲折征程才获得的。尽管水星表面温度大都在400℃以上,许多极地环形山却永远处于阴影中。这是因为水星的转动轴与其轨道平面垂直,极地从不朝向太阳。"信使"号发射的红外激光脉冲显示了水  相似文献   

7.
美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月14日,美宇航局"信使"号探测器飞越水星,对水星进行近距离拍照,这是人类探测器时隔30多年后再次飞越水星。科学家目前正在细致研究"信使"号发回的水星最新照片,欲揭开这颗行星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8月3日,美国宇航局将“信使”号飞船(探测器)送入太空,开始飞往水星的太空之旅。这艘飞船将在太空中飞行6年零7个月,预计2011年3月左右进入围绕水星的轨道,对水星展开为期至少1年的科学探测。科学使命“信使”号飞船的主要任务是对水星进行地质考察,是为了探寻以下6个科学疑问的答案:一、水星的密度为什么很大?二、水星的地质史是怎样的?三、水星核拥有怎样的结构与状态?四、水星磁场是个什么样子?五、水星两极那些非同寻常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冰?六、水星上有哪些重要的挥发性物质?为何要飞行6年多有人问,地球距水星约9100万公里,从…  相似文献   

10.
颂雅 《少儿科技》2013,(12):10-11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1号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以下简称“旅行者1号”)载着磁带录音机和目前看来存储空间极小的计算机等设备,离开地球,飞向神秘、危险又散发无穷魅力的宇宙。2013年9月12日,美国宇航局确认,历经36年的旅行,“旅行者1号”正式拥有了“第一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的头街。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8,(2):6-6
日前,绕水星轨道运行的美国宇航局“信使号”飞行器拍下了人们先前未看到的水星另一半球的详细照片。 “信使号”飞行器在距水星表面125英里内飞行时拍下了1200张高清晰度的图片,天文学家首次可以看到水星“暗的半球”。  相似文献   

12.
太阳至尊     
太阳族谱探秘太阳是太阳系里独一的红艳艳像火球的星体。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近及远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这些地球的姊妹行星,距地球都非常遥远,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经过地球人类长时间的观察、研究、计算和探测,我们初识了这些行星的“庐山真面目”。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13.
许多小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在太阳系里,除地球之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等八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包括冥王星在内的九大行星,但由于冥王星个体太小,现已被降级为"矮行星",故太阳系现有八大行星)。然而,你可知道太阳系究竟有多大吗?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5.
概述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当时处在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美国大为震惊。危机感和力争继续保持科技领先地位,促使美国加紧发展航天技术。30年来美国在发展航天技术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50年代,美国发射卫星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60年代(1969年)美国首先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1972年发射“先驱者”-10号,经过14年飞行,于1986年越过冥王星的轨道,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航天器;1975年发射“海盗”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1978年发射“旅行者”行星际探测器,其中“旅行者”-2号已于今年8月24日在距海王星4827公里处掠过,之后将飞出太阳系去探测恒星(关于“旅行者”号探测行星的一些成果请参阅本刊1987年第1期《“旅行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11,(11):56-71
我们居住的太阳系,不仅有太阳和行星,还有行星所携带的卫星,以及冥王星等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重要成员。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经过大约7年的太空之旅,采集到了小行星的物质样品并返回地球。这项探测任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探测小行星有可能找到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线索。本文专门介绍通常被太阳和行星这样的主角掩盖了其重要性的、作为太阳系次要角色的卫星和小行星。  相似文献   

17.
一个惊人的消息已为科学界所证实:1999年8月,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将在太空中出现神秘的呈“十字架”式大排列。 届时,以地球为“十字架”的中心,八大行星将出现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直线位置上。画一个平面图看,上面是太阳、水星、金星、距地球较近:下面是天王星、海王星、距地球较远;左而是较小的火星、冥王星,右面是较大的木星和土星。这是一个令人惊怵的太空星局。 “十字架”组合排列是否改变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间平衡的万有引力?由于前所未有的“十字  相似文献   

18.
美国启动“新地平线”计划,12年后抵冥王星随着1.1亿美元的首笔款项到位,美国尘封了近13年的“新地平线”计划开始启动。据中国航天报消息,冥王星探测器将于2004年出发。2015年飞抵冥王星,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和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珀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没被探测器光顾的一颗。  相似文献   

19.
谜之一:水星如何诞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以岩石为主要成份的"地球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是大量气体包围的"木星型行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它是如何诞生的昵?有两种说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阳,科学家认为水星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它富含物质的材料物质堆积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0.
《创新科技》2012,(8):32
<正>美国航天局日前发布消息说,该局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发回的数据显示,它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个探测器有望成为首个脱离太阳系的人造物体。航天局表示,过去3年中,"旅行者1号"上携带的两个高能望远镜接收到越来越多的宇宙射线,上个月,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数量急剧增加。此外,探测器感测到的高能粒子数量也出现变化,这些源自太阳的粒子数量有所下降。基于这些数据,项目科学家得出结论:"人类向星际空间派出的首个使者已在太阳系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