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姊妹情谊”源于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性别路线。面对父权制的压抑,女权主义者倡导建立一种超出了种族、阶级和社会制度的以妇女为本体的统一战线。这一路线体现了女权主义的组织原则.在它的号召下,妇女从家庭与男人的关系中分离出来,形成互勉互携、协同作战的社会群体。考察张欣笔下的都市女性,不难发现她们往往会被作者有意无意地置于“姊妹情谊”的关系模式之中。尽管在她那里,“姊妹情谊”已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话语,创作主体也并非以激进的女权主义的目光对它进行自觉地观照,但这样不妨碍我们借用这一概忿并从性别的角度对张欣的作品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世界童话大师——林格伦这位“童话老祖母”于 2 0 0 2年 1月 2 8日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的一颗童心将永远跳动着。当再次拜读“地球村”图书系列中的四部作品时 ,猛然发现其创作风格呈现一种交替变化的态势 ,并可用“互补性”来概括。本文试图从幻想与现实的互补、“爱的母题”与“顽童的母题”的互补、轻松与忧郁的风格的互补三个方面来论述林格伦这一“互补性”的创作特点。并以此文来怀念我们的“老祖母”。  相似文献   

3.
尽管安徒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帝信徒,尽管他的童话中的上帝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由于他“通过含带现实本质的虚幻图景,表达了富有哲理的人生理想”,“通过含带现实本质的虚幻图景,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情操”;同时诗人洞悉人生世相,把上帝作为超越前审美幻象,从中衍生灵魂不朽的思想,使他的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非但未损影响力,而且还使它独具魅力,赢得孩子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的成人。本文紧扣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走过的“光荣的荆棘路”以及其所处的社会状态,从其信仰角度,分三部分对他的上帝观作了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情感在童话中的重要性童话是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因为“他们的感情丰富了,人与人的交往多了,人与自然的交往多了,也很需要有感情有意境的优美的童话。”所说的感情就是升华到一定程度的情感,而情感则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童话与一般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真正的情感艺术,其肯定和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十分鲜明,十分直露的。童话不但具有情感鲜明的主题,而且它幻想的境界,夸张、拟人的手法,情节线索的安排以及语言特征等都毫无例外地服从于情感的表现,它们都是童话的情感因素。 二、童话的主题无不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幻想性民间故事(童话、寓言)产生于神话之后,是劳动人民对现实世界不满,对理想世界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艺术表现,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期待”。巴渠民间童话中的精灵故事、魔法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自的艺术个性,往往以“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来反映人间的生活和斗争。在那些看似荒诞的民间童话中,以浪漫的幻想、奇妙的情节揭示了平凡的真理,体现了巴渠劳动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物质生活条件中产生的崇高美德和是非标准。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远东先生对《荷塘月色》的误读,拟从创作背景、“荷”的意象属性和采莲风俗内涵的探讨,来证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苦闷灵魂的宣泄和人格理想的寻觅,从而否定其认为作品体现了朱自清“爱欲骚动”和对异性爱慕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7.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大部分童话是快乐的结局,但是日本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却有很多是悲剧性的。本文试对《红蜻蜓》、《去年的树》等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新美南吉前期童话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汤汤童话在日常生活化的空间环境中,引入童话的“非生活本身形式”,并着重表现角色在情感上的互动,将情节的逻辑推进到角色的内心。和说教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汤汤童话更注重于现代的具有内在深度的主体开掘,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是对人类境遇的象征性表达,为新世纪十年文学提供了来自儿童文学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始终贯穿着对弱小者同情、对强暴者抨击、追求人的真善美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童话有着对人性、对精神世界、对于人的价值的思索,折射出来的是人性中的至美与极丑。本文通过《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四部作品,分析安徒生童话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意义生成受制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将安徒生童话“现实主义”化是其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文化基础。然而只有跃出这一相沿长久的认知模式,安徒生童话的美质方能有效地组织进现时代文化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13.
被冠以“童话诗人”称号的顾城尽其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他的人生信仰——童心、自然。从他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顾城身上特有的童心与对自然超常的悟性,并把这一人生信仰贯穿其生命的始末——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爱情。他固守着那座纯明的“童话王国”,偏执地拒绝成长。顾城这个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的男子以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诗法童心”。  相似文献   

14.
张欣近两年的创作既继承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采用挑剔的温和的叙事风格不动声色地解构“完美”男子汉神话在现代社会的终结。同时在张欣的笔下女性焕发出强者的性格力量,与健康成长中的都市形象相互辉应,互为融合。在男人与女人、女人与都市的纠缠中体现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思考,写出了人的挣扎,弥漫着悲剧创作情绪。  相似文献   

15.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的一个实验性的小说文本。其实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跨文体实验和反武侠倾向。在该作中,作者有意无意地融入了影剧、童话、民谣、神话、寓言等多种文体因素,从而使之在总体风貌上,呈现出明显的跨文体性。同时,《白马》还是金庸开始走向“反武侠”进程的一个转折性作品,其反武侠倾向甚至超过历来被公认为他这方面的典范之作《鹿鼎记》。作为一个实验性作品,《白马》虽然在叙事上存在许多缺憾,堪称是金庸所有作品中叙事上最不圆熟的一部,但对金庸此后的小说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欣的最新力作《不在梅边在柳边》与她以往的小说模式有所不同:是一部夹杂着爱情、谋杀、复仇、悬疑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梅金是一个亲情的孤立者、爱情的懦弱者、事业的打工者、欲望的失败者.梅金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张欣对都市白领丽人的人格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邓英 《中国西部科技》2006,(16):96-96,93
《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两部童话集是叶圣陶早期童话创作思想和艺术的集中体现。从沉醉于浓郁的人道主义理想到关切中国现实社会种种问题,从符合世界潮流的现代童话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童话,叶圣陶的童话创作勾勒出一条中国现代童话发展的轨迹,是中国现代童话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顾城被誉为“童话诗人”。其诗歌在感观上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久久难忘怀。色彩、线条、质感、虚实等这些只有在绘画中才运用到的技巧,却被用于诗歌之中,从而使他的诗歌作品表现得个性鲜明,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以“边城”为代表的湘西题材小说,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然而,湘西题材创作的审美意蕴,不仅表现这一人生理想上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使这一形式获得了定性,而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和生存危机的现实的感叹揉进这一人生形式中,更使作品获得了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达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作品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从写作风格上,作品主要运用了对话、意识流以及象征手法来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思想,整个故事的结构是一个令状式的结构,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死亡”是海明威作品的唯一主题,作品所要揭示的也正是这一主题思想:死亡并不意味着虚无和幻灭,只要精神还在,那么死亡也“象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颂扬了人类精神不朽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