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59年第2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上,发表了普·邦达連柯等写的“关于同現代弗洛伊德学說进行思想斗爭問題的科学会議”一文。 1958年10月苏联医学科学院主席团召开科学会議,讨論同現代弗洛伊德学说进行思想斗爭问题。会议由苏联医学科学院主席团委员萨尔金索娃教授致开会詞,医学博士巴森作了“对現代弗洛伊德学說的分析批判”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中 ,腧 (sh敶)、输 (sh懕)、俞 (sh敶)三字音义相通 ,因而在目前大部分辞典、百科全书中 ,腧穴、输穴、俞穴三词义同 ,可相互替用。如《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释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 ,或从简作‘俞’ ;‘穴’是空隙的意思。”考输之本义 ,有转运 ,运送的意思 ,《说文》 :“输 ,委输也。”《淮南子·泛南训》 :“运所有 ,输所无。”杜牧《阿房宫赋》更有“一旦不能有 ,输来其间。”苏轼《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 :“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等等 ,其“输”之义均与…  相似文献   

3.
方舟子“达尔文、孟德尔以及科学发展的方式”一文对拙文“从科学普及的角度看‘孟德尔之谜’”的修正有多处误解,而对拙文的引用也很随意,因而其“修正”也就具有太多的“独白”意味。就历史意义和方法学意义而言,孟德尔定律对现代生物学(今天生命科学)规范的影响远远大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后现代科学只是一种科学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科学形态。而修辞学转向则是一种广泛的哲学视角,科学在此视角中可以看作是一项修辞学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合二而一”論者否认矛盾的斗爭,否认矛盾的轉化,統一体的必然分解。他們为着替自己辯护,把一切事物的矛盾双方都說成只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然后宣称任何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他們的“合二而一”論就是建立在歪曲了的“事实”基础上。他們有的說:阳电和阴电是“合二而一”的,还有的說:电运动发生质变是阳电和阴电的“合二而一”。有人还举例說:“阴电和阳电‘合二而一’就打雷。”但是科学事实証明,这些說法是毫无根据的。 (一)带阳电物体和带阴电物体間有着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一分为二,分为带阳电物体对带阴电物体的作用力和相反的带阴电物体对带阳电物体的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相互对立,是不能“合二而一”的。相对靜止的带电体周围产生电場,使带电体間相互作用着靜电力。带电性质相同的带电体間,相互排斥;带电性质相反的带电体間,相互吸引。庫仑定律指出,相互排斥或吸引的力的量,正比于它們带电量的乘积,反比于它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4,(7):24-27
<正>这是农业领域众多科学家从“十二五”到“十四五”努力推动,终于实现构想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神农设施终于浮出水面,即将由蓝图变为现实。2月27日,在武汉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的红泥地里,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神农设施”)项目启动建设。“这是农业领域众多科学家从‘十二五’到‘十四五’努力推动,终于实现构想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神农设施终于浮出水面,即将由蓝图变为现实。”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说。  相似文献   

6.
“合二而一”論者为了論証他們的矛盾調和論与阶級調和論的世界观,硬說氫和氧化合成水就是“合二而一”,說“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合二而一’构成化学运动。”这是完全违背化学运动的客观事实的。 (一)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与电子之間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决定的。根据现代物质結构的原子分子学說,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而原子的結构和特性取决于原子內部的矛盾性,即原子核与电子之間吸引和排斥的矛盾运动。因此,正确分析原子內部的矛盾,是闡明一切物质化学性质的基础,例如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就是由这个矛盾决定的。实驗証明,原子序数Z不同的元素其化学性质是很不相同的,而当把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Z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来时,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却又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例如第二周期的元素(鋰Li~3、鈹Be~4、硼B~5、  相似文献   

7.
第1期论文 中国古代五种“秋石方”的模拟实验及研究····················4……张秉伦高志强 秤漏的结构及其稳流原理····················……““”’““”““”““‘’‘’““’““‘”‘”’““’‘ 明清之际确定日月食方位的几种方法············,·············,···························…… 关孝和《天文数学杂著》初探 外尔的统一场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楊献珍同志为代表的“合二而一”論者的哲学观点是和辯証唯物主义針鋒相对的一种世界观。这种哲学观点調和矛盾,否认矛盾的斗爭、矛盾的轉化,完全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們不但歪曲了社会、思維方面的矛盾运动,而且也歪曲了自然界的矛盾运动来为“合二而一”的論点辯护。生物的新陈代謝运动就曾被他們說成是“合二而一”的。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說:“化学元素中碳、氫、氧、氮結合成的蛋白质有机体的同化和异化,‘合二而一’构成新陈代謝的生命运动”。新陈代謝果然像他們所說的那样是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合二而一”吗?只要把新陈代謝的现象展开来加以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充滿矛盾斗爭的过程,“合二而一”的观点与这个过程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生物的新陈代謝现象的本质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9.
杨献珍同志妄图以“合二而一”的矛盾融合论取代“一分为二”的革命辩证法,篡改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他把对立统一规律仅仅归结为“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说什么对立统一就是“合有无谓之元”,“‘元’即‘统一’的意思,而‘统一’则为‘不可分性’的意思”,硬说事物具有所谓“不可分”的“本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关于‘复杂性研究’和‘复杂性科学’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复杂性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复杂性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复杂性哲学要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对各个学科领域复杂性探索,建立一整套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形成复杂性科学是可能的。复杂性科学是一门新学科。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哲学问题”1958年第5期上刊登了艾·阿拉布——奥格雪写的关于“社会学和控制論”一文,文章指出,直到現在,控制論的成就应用到社会科学方面不但要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而且还由于种种偏見而受到阻碍。文章就控制論对社会科学有怎样的实用意义作了探討。該文对“控制社  相似文献   

12.
勿忘责任     
听到一则传闻,某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解释“骄傲”和“风流”两个词。学生李文做不出来,就问只有初中文化的爸爸。爸爸倒也不含糊,马上解释道:“‘骄傲’就是‘牛×’的意思,‘风流’就是“骚×”的意思。”李文似懂非懂地记在心里。第二天上课,李文胸有成竹地举手回答:“‘骄傲’就是‘牛  相似文献   

13.
词典本身就反映了知识的积累。大气科学词汇也不例外,它是多少人长期呕心沥血的产物。随着大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反映新事物的词义和词汇不断增加,凡是出版的词汇书,都是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起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从而使词汇达到新的水平和具有新的特色。下表是英汉大气科学词汇的演化表。由表可见:英汉大气科学词汇演化表1.“本是同根生”。不论是大陆版或台湾版,其前身都源自1937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主审人李宪之教授现还健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将海峡两岸的大气科学名词统一起来呢?2.每十几年增修一次,大陆从50年代到80年代共出版了4种大气科学词汇书,平均十年增修一次。台湾从第二版到第三版也相隔16年。预计21世纪初年将出版新的英汉大气科学词汇。3.大气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引进,是增修词汇书的主要动力。70年代初,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气象卫星等新技术的引进,新词汇大量涌入,客观形势要求对《英汉气象学词汇》进行修订补充。因此1974年《英汉气象学词汇》增修订本出版后,深得国内外大气科学者的好评。日本《天气》杂志撰写专文对此作了介绍。4.从《气象学词汇》扩编为《大气科学词汇》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70年代以前出版的词汇书主要录列了有关气象科学的专业词汇,内容以天气、气候、动力气象、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航空气象和水文气象为主。随着气象科学迅速发展,分科愈细、应用亦愈广,新词汇层出不穷。1987年出版的《大气科学词汇》,其内容已扩展到以天气、气候、动力气象、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探测、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军事气象和水文气象为主,收集的词条已达18000余条。我们对大陆大气科学名词和台湾名词用名进行对照,其目的在于反映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不同用名的现状,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统一定名,促进发展。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琢磨,我总的看法是,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用名大多数都非常接近,或甚至是一致的。例如,我统计了《英汉大气科学词汇》(大陆版)和《气象学名词(第三版)》(台湾版)中字首为‘A’的所有的词汇。字首为‘A’的,《气象学名词(第三版)》共收词条1003条,其中与大陆版用名有出入的只有161条,占总数的16%。另外,从台湾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陆出版的词汇对台湾的影响,很多译名都是相同的。1982年台湾名山出版社曾出版过《气象学名词辞典》,这本辞典实际上就是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英汉气象学词汇》的翻版,一字不漏。新加坡预报员周德访华时也说过,新加坡用的气象名词照大陆的。下面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不同用名的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仪器用名差异相对较大。凡西文字尾为‘meter’者,大陆译为“表”,台湾译为“计”;为‘-graph’者,大陆译为“计”,台湾译为“仪”。除此以外,在仪器的定名上,两者的不同用名较多。例如,‘adjustable cistern barometer’大陆译为“动槽式气压表”,台湾译为“调槽气压计”。2.存在某些系统性差异。‘-meteor’台湾版一律译为“象”,如“电象”、“火象”等。而大陆译为“大气电学现象”、“大气放电现象”。台湾将“锢囚”称为“囚锢”;将“切变”称为“风切”。‘analog’大陆译为“模拟”,台湾译为“类比”,如“类比电算机”。3.有些词台湾确实译得好。‘airlight’大陆译为“空气光”,不如台湾译为“空中光”,因为这是空中悬浮物散射的光。‘rain-out’大陆译为“冲涤”,不如台湾译为“雨洗”,因为这是指雨将大气中的尘埃清洗掉。‘aeropause’台湾译为“达航层顶”,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词典》译为“大气的航空边界”。而科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英汉气象学词汇》中译为“大气上界”,1987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气科学词汇》也译为“大气上界”。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可能受我们影响,两个译义都有。我初步看法,这可能是我们错了。4.大家关心的几个词译法。‘jet’台湾坚持译为“喷流”。只有‘auroral eletrojet’是个例外,译为“极光电子急流”,与大陆用名一致(可能是个疏忽)。台湾将‘air torrents’倒译为空气急流,大陆译为“空气湍流。‘synoptic’一词的译法在台湾也有些乱。例如‘synoptic chart’在《气象学名词(第二版)》中译为“天气图”。《第三版》改为“综观[天气]图”,而将‘synoptic’译为“1.综观2.天气图”,以免误译为“天气”。台湾学者认为这是属于“凡暂时无法取得最佳译名者,以直译为原则”。最近,台湾陈泰然教授出版的《天气学原理》,而不是定名为《综观气象学原理》。由此可见,有些译名经过一段时间磋商以后,有统一定名的可能性。有几个词在大陆上还存在着争议,现在我们来看看台湾是如何译的:‘subtropical’台湾与大陆都译为“副热带”。‘global radiation’和‘total radiation’两词的差异在台湾也是比较清楚的。前者译为“全天空辐射量”,后者译为“全辐射”,与大陆的译法词意上非常接近。5.值得磋商的用名。‘scale’大陆译为“尺度”;台湾只译为“幅度”。台湾经过仔细推敲,认为‘scale’兼含空间与时间,而“尺度”只指空间。我认为‘scale’只含空间,当指时间尺度时,应为‘time scale’这个词值得磋商,以求统一。现将有关这方面的几个词列表如下,以供参考:上述这些看法是非常肤浅的。我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定能较系统地理出一些规律出来,并提出一些供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工作者磋商的建议。我希望中国气象学会能创造条件,为统一全国的大气科学名词作出努力。这对整个大气科学事业都是有益的。我更期望有机会与台湾气象界学者会晤,探讨大气科学术语的协调和统一问题。我十分有信心地认为:只要经过海峡两岸同仁的努力,统一定名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态度 一一对当前我国《周易》研究的一个恳切希望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于光远(1·1) 科学哲学漫谈科学研究方法“·“·“一〔美〕司马贺(l·6)意会理论:当代认识论热点 —庄子与波兰尼思想比较研究 ‘”””’‘”‘’‘”’·“·‘················一刘仲林(1·13)生物遗传信息的质量问题······……庞广昌(1·ZD规范自然主义述评···············……方在庆(2·1)试谈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 ’“““”“·‘’·‘…”·”············……金吾伦(2·11)功能主义、意识与…  相似文献   

15.
艾恒武、林青山同志說:“物体內分子間的吸引和排斥‘合二而一’构成物理运动”,他們企图以此作为“合二而一”世界观的一个論据。实际上,这是一种反科学的主观臆測,科学实驗証明,物理运动形态也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一个例子,我們来考察一下水的运动形态。水的分子之間存在着分子力的相互作用,分子力也是一分为二的矛盾統一体,一方面,由于水分子的极性而具有庫仑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运动所遵从的量子规律和电子云之間的靜电作用以及分子的热运动而具有斥力。二者不断斗爭,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轉化,从而决定水的物态。水分子的极性来源于水分子內部H、O原  相似文献   

16.
在4月2日的文汇报上刊载遗传学家谈家槙先生写了“从‘生物密码’谈到遗传学中的百家争鸣”一文,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关于“生物密码”的问题在最近的一些情况,他提到苏联科学家对这一个问题的看法,如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恩格尔加尔德院士说道:“生物学将成为一门精密科学……五十年后使能把生物密码—遗传物质化学密码——翻译出来。”物理学家达姆院士说道:“不久以后,生物学将要代替物理学担任自然科学中的主角”。接着作者问道?什么是精密科学?什么是生物密码?为什么当前各国科学界这样重视生物学的发展?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他又说:这些问题也是有关我国生物学今后发展的途径,必须应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警惕“学”、“术”分家的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一词,古已有之。“学”。‘才”二者本不可分。在学术领域里,‘学”为‘学识”,‘才”为研究方法。“学术”本身是很纯洁的东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与“术”二字又是可分开来用的,后者多指带有某种实效或功利性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把“学术”也变成了一种“术”,使其失去“学”的本性,那就意味着“学”、“术”分家,就会滋生出许多假“学术”来,鱼目混珠,良萎难分,严重败坏学术界的风气。时下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往往是由“学”、“术”分家引起的。在严肃的学者们看来难以容忍的许多事情,对于泡制者来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础科学》2014,(6):14-19
2014年4月16日至5月12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中国‘玻璃地球’建设的核心技术与发展战略”、“大宗化学品可持续化工-生物融合转化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与安全”、“高强度环境变化下我国南方地区水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基因组编辑前沿技术:应用、生物安全与伦理”的第491-495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研究有生命的东西的一門特殊科学。当然,它与研究非生物的物理学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是自然界的反映,它来源于对象的历史过程的不同。用两种特殊科学所具有的知識来彼此互相帮助,不用说是很好的事情,就是在技术方面也可以直接利用另一种特殊科学所用的方法。然而,生物在实质上不同于非生物,所以生物学首先应該好好认清生物学的方法。在自然界中,只有生物学规律和物理学规律,而没有“中间规律”。生物所以部分地遵从物理学规律,那是因为生物是以非生物为基础而产生出来的緣故。也就是,支配生物的规律,确切地說,就是以物理学规律为基础的生物学规律,而不是它们的“中间”的规律。如果把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放在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中间,想在这里开辟一门新的特殊科学,那么这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自然”杂志1958年第1期中有Γ.Α.库尔沙诺夫以“自然宗教的反动本质”为题发表的论文一篇, |其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世界观和宗教世界观的斗争的特征是科学对宗教、真理对虚伪、理性对神秘主义的愈来愈新的胜利.在科学愈来愈新的胜利的面前,宗教和教会理解到产学的巨大的力量,力图把科学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企求使科学与自己协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