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豪  朱昌吉  刘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484-9491
为提高某款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机油泵的容积效率,降低其流量脉动率,对其理论配流面构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针对实际配流面构形进行了定量优化。通过建立基于AMESim的机油泵仿真模型,进行优化后配流面构形对机油泵容积效率及流量脉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平行式配流面改为夹角式配流面,且配流面内边界半径减小4 mm后,给定单一齿腔与进排流域的重叠面积有所提高,1 000、2 000 r/min的转速下容积效率分别提升2.4%、4.2%,流量脉动率分别降低11.4%、23%;进油迟闭角Δβ=5°的增设使1 000、2 000 r/min转速下的容积效率分别提升0.4%、0.5%,流量脉动率分别降低2.1%、5%。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液压马达的泄露,柱塞排量特性,马达扭矩特性方面的分析,同时补充关于液压系统中马达的仿真研究直接利用模型库模型进行搭建的不足,运用Amesim软件对定排量两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在恒流量油源工况下探究其进出油口相通以及在不同惯性负载情况下,马达输出扭矩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仿真模型的分析,在之后配流方式的分析和改进阶段,能够有效便捷地发现各参数变化对两配流窗口马达的作用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同时可为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的配流方式以及配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结构,建立两者之间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并提出满配流系数m的概念。建立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模型,进行了配流盘配流过程仿真和柱塞运动及液压力特性仿真,分析不同满配流系数m对液压马达输出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的适宜满配流系数为0~0.5,最优满配流系数为0.3。这可为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配流盘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柱塞配流是柱塞泵的一种新型配流机构,它具备端面配流和阀配流泵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者的缺陷,其应用前景十分看好。闭死容积的研究是柱塞配流海水液压泵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闭死容积密封长度的确定;困水过程的作用时间;配流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其结果有助于泵配流机构的正确设计。  相似文献   

5.
二次起升下滑是制约汽车起重机提升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原理图的分析和AMESim仿真,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负载重量、马达容积效率、液压油弹性模量等的变化进行了分别研究。最终得出负载变化对二次起升时的影响最大,油液油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其影响次之,马达的容积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采用高速电磁开关阀组实现配流与调速的新型液压马达.介绍了液压马达的工作机理及结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液压马达不同负载下的调速特性和换向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液压马达不仅可以通过改变高速电磁开关阀控制信号占空比来调节液压马达的转速,而且可以通过切换配流状态表实现换向.最后,通过新型液压马达样机上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该新型液压马达数学模型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凸轮转子叶片马达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通过平行平板间隙流动模型及平行圆盘缝隙径向流动模型建立了该马达的泄漏数学模型,从而得出马达液膜厚度与容积效率间的关系.通过绝对黏度模型分析计算了凸轮与隔板及定子两关键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矩,从而得出马达液膜厚度与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某三轴无磁仿真转台的凸轮转子叶片马达实例分析,综合考虑马达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得出了使马达总效率最高的最优液膜厚度.研究结果为该类叶片马达的关键摩擦副之间液膜厚度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可对马达设计及加工过程中凸轮转子、定子及隔板等关键零件提出相应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联体液压泵—马达系统的效率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联体液压泵-马达系统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方法 采用泵和马达的几何相似和流体相似法。结果建立了联体液压泵-马达效率表征参数的回归模型,并通过试验得到了效率表征参数。结论联体液压泵-马达效率表征参数的回归模型是正确的,并可用于预测同型号联体液压泵-马达在任意工况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机械系液压教研室研制成功 TSM50高速液压马达。1983年12月3日,在冶金部组织的鉴定会上通过了鉴定。有关方面的专家认为,TSM50高速液压马达的研制是成功的,它能够适应冶金全液压金刚石钻机性能的要求,为这种钻机及其它液压设备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马达的配流副的设计,在理论上有突破,在结  相似文献   

10.
柱塞泵中柱塞摩擦副泄漏流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柱塞密封长度的变化,对柱塞与缸孔间环形间隙流动流量公式进行修正,得出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柱塞泵(马达)容积效率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对其摩擦转矩特性的影响,在考虑油液黏压特性下,建立配流副物理模型,推导全膜润滑摩擦转矩公式,仿真分析压力、油膜厚度、密封带宽度、腰型槽中心角以及转速对摩擦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流副间摩擦转矩随压力增大而稍有增大,腰型槽中心角对摩擦转矩的影响较小;摩擦转矩随油膜厚度增大而减小,在增大到10μm后摩擦转矩趋于稳定;减小密封带宽度、降低转速能有效减小摩擦转矩。研究可为改善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润滑效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双定子液压马达的径向间隙补偿与可靠密封,提出了一种连杆外滚柱结构形式.依靠马达工作时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与液压力差,将连杆与滚柱分别压紧内、外定子曲线,形成密封容积;对不同工况下的双定子液压马达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了各接触面正压力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搭建了试验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连杆外滚柱结构的双定子液压马达能够在实现滚压的同时具有更高地容积效率和比功率,连杆滚柱组与外定子间有滚动摩擦,减少了对定子曲线的磨损,延长了马达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分子马达的流与效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非Gauss噪声驱动的布朗粒子在闪烁棘轮势场中的流和效率。在无势情况下,粒子向两边对称地自由扩散,其分布密度函数偏离Gauss分布,存在一个长拖尾或大随机力分布被截断;当势恢复后,不对称的棘轮势将无规扩散整流成定向输运流。结果表明:棘轮势整流非Gauss噪声驱动的布朗马达,能获得比Gauss噪声情况大很多的流和效率;而且随着噪声参数的变化,流能发生反向现象。  相似文献   

14.
多泵/多马达容积调速回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传统单泵/单马达容积调速回路、单泵/多马达回路以及多泵/多马达回路的原理和特性,提出了由多泵、多马达组成的新型容积调速回路,并与单泵/单马达回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泵/多马达回路可以实现多级恒转矩或多级恒功率的调节,扩大了回路的转速和转矩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液压回路效率的概念,并将液压传动系统的效率看成是液压泵的效率、液压马达(液压缸)的效率和液压回路效率三者的乘积。对容积调速系统、串联节流调速系统和并联节流调速系统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提高传动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惰轮复合齿轮马达的内部泄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惰轮复合齿轮马达的内部泄漏是影响其容积效率的主要原因,结合该类马达的具体结构特点,分析了其内部泄漏途径,推导了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已制造的两台样机计算各泄漏途径的泄漏量,通过与普通齿轮马达的泄漏量对比分析,得出在排量相同时,其径向泄漏量比普通齿轮马达的径向泄漏量大,但其体积为普通齿轮马达的70%,适用于空间严格要求的设备中。通过泄漏量的理论分析与比较,为复合齿轮马达的设计与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纵弯模式转换型超声马达,对其转动机理,影响其效率的诸因素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实验表明,该马达具有频漂小,转速稳定,转换效率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低速液压马达平面配流副的摩擦特性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瞬时扭矩和油膜厚度变化规律,为提高低速平油盘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纵弯模式转换型超声马达.对其转动机理、影响其效率的诸因素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实验表明,该马达具有频漂小、转速稳定、转换效率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潮流能直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海水液压泵与水轮机转速不配比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转速、高容积效率的动外壳式多作用径向柱塞泵方案。该泵由动外壳、缸体、配流阀、柱塞组件、液体弹簧、管道轴和调压装置等组成。工作时,潮流能水轮机直接驱动外壳,多排错位轴对称的柱塞组件在液体弹簧的作用下紧贴外壳内壁,沿内壁多作用曲线相对缸体孔做往复运动,通过配流阀完成吸压海水。该泵利用单转多次作用方式,增加柱塞运动频率与速度,补偿低转速下因高压差产生的泄漏;利用动外壳式代替动缸体式或动斜盘式,将泵直接置于水轮机内,简化了系统结构;采用分组轴对称布置柱塞,消除了径向不平衡力;采用液体弹簧复位,使得复位迅速,安全可靠。仿真结果表明:该泵排量为202.9 mL/r,额定转速为50 r/min,额定压力为8 MPa;在额定工况下,当柱塞副单边间隙为10μm时,输出流量约为9.8 L/min,容积效率为96.6%,流量脉动为1.92%;配流阀启闭动作协调,单阀最大配流量为2.0 L/min;在保证容积效率下,额定转速降低至已有水液压轴向柱塞泵产品的5%左右。该柱塞泵可应用于以潮流能直驱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发电系统等核心能量转换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