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体能,即人体散发的能量,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 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如运动时大量发热,行走时体重压击路面等等.这些能量至少有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掉.有关专家测算:一个人昼夜浪费掉的人体能,如全部转化为热,可以把相当于他体重的水,由零摄氏度加热到五十摄氏度.而全世界六十多亿人每年浪费掉的人体能加起来,则相当于十座核电站生产的电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介绍人体能场观测的一篇历史概览,其中讨论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研究者赖欣巴赫(Reichenbach),基尔纳(Kilner)、德拉沃尔(De La Warr)、伯尔(Burr)与诺思拉普(Northrup)、瑞维茨(Ravitz)、莫夫蒂克(Muftic)、英尤欣(Inyushin)对于人体能场现象所做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许多研究者的著作,提出了关于人体能场的一种能量基质模型,而这种基质模型又构成了人的机体赖以存在的基质结构。本文还介绍了从这种能量基质模型发展起来的一些方法目前在医疗上的应用,这些方法已为(美国)新时代研究会所采用。  相似文献   

3.
正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沐浴在暖洋洋的太阳下,晒太阳,很舒服。但有时候,怎么觉得晒着太阳比不晒太阳累多了,整个人会感觉异常疲惫?科学家认为,人的身体有一个属于健康范围内的温度波动值,而人体使各个器官的协作可以把人的体温控制在这个范围内。就像发烧,烧得温度太高,人体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而当太阳提供的能量使我们的体温升得太高时,人的身体势必要消耗水分来抵御高温。如果人体又没有补充充足的水分,身体极易脱水,以至于人感觉困乏。所以晒太阳想睡觉,是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笔者通过五个实验,尝试解答水的酸碱性对人体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它虽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一般说,我们都是通过摄食来获取水分。如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外科医生已经用激光完成一些精细的手术,如摘除疣肿或封闭溃疡等。但激光手术还有一问题待解决,就是如何掌握能量大小:能量小了达不到效果,大了又会损伤周围组织。对此,目前还只是凭估计。最近两个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程序,可复现激光作用于人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外,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是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的。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由保护人体免受细菌和真菌侵扰的气场组成,它的产生得益于一种被称作单线状态氧的启动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  相似文献   

8.
蔡黎 《世界科学》1999,(8):32-34
寄生虫病概述寄生现象,可能与人类的历史同长,也许比人类的历史更长,是指一种生物生活于其他生物体内和体表,进行吸取营养、排泄废物、得到保护、维持繁殖、危害宿主等活动。人体寄生虫就是指以人体为宿主的寄生生物,在整个生物体系中,现已证明有155种不同的生物可以寄生于人体,引起人体的疾病或危害。这些生物可能是有单个细胞的原虫如内阿米巴、多细胞的蠕虫如蛔虫和节肢动物的昆虫如蚊子等;也可能是寄生于人体内的如蛔虫和体表的如蚊子;有只要感染就能引起人们疾病的非条件性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也有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引起…  相似文献   

9.
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本源,补充高能量的食物,能使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地运转。下面向大家介绍营养学家特别推荐的让人精力充沛的食物。南瓜:南瓜之所以与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
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传递、贮存与转化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构成了整个生命活动。生物的能量转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生物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也是与一些重大实际问题密切有关的问题。生物维持其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与能量,但是各种生命活动又需要不同的能量形式,所以能量转化在生物中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肌肉收缩时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神经兴奋过程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视觉过程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物质  相似文献   

11.
人体克隆技术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乃根 《科学》2005,57(3):33-35
"克隆人"是个容易引起歧义的用语.笼统地说"克隆人",可能使人混淆两种不同的"人的克隆",即完整人体的克隆和部分人体的克隆.在生殖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体,即通过生殖性克隆所产生的人类个体--克隆婴儿.在治疗性克隆的情况下,"人"是指部分的人体,即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用于治疗疾病.为避免歧义起见,谈论人的治疗性克隆时不宜使用"克隆人"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12.
四海 《科学之友》2005,(9):27-27
关于人类“第三只眼”的说法由来已久。印度教祖师认为,第三只眼是人体“未卜先知”的器官,印度人习惯在双眉之间画上灵轮(Chakras),认为这样便可获得与宇宙直接交流的通道。古希腊哲学家也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的中心部位,是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日前,一些俄罗斯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3.
流言 1 天气越冷,越容易发胖. 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低温会导致脂肪囤积,穿得越少,越容易发胖."这是真的吗? 真相解读: 这不是真的. 首先,低温环境会刺激人体,为了抵御皮肤温度的丢失,人体会加速新陈代谢率,提升能量供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燃烧糖分,释放更多的能量.但当人体运动量较大,或者需要大量能量,而靠糖类分解供能无法满足需求时,脂肪同样也会被分解供能.所以说,在冬季寒冷状态下,脂肪代谢率未必减缓.当然,冬季人们普遍减少了运动量,运动能耗随之降低,这是造成大家误认为脂肪代谢减缓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变化,如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等。饮食要顺应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 冬天天气寒冷,应予温热之品,温暖人体,如胡椒、柿子椒、花椒等。如果不注意天气的变化,过多地吃寒冷之品,如苦瓜、冬瓜等。则会雪上加霜,对身体无益。 冬天万物封藏,大都处于休养生机的冬眠状态。冬季进补,可以填精补髓,补益人体,为来年打好物质  相似文献   

15.
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非线性科学前沿学科分维学说的成就,认为人体间隙维就是久寻未见的经络系统,间隙维中的组织液就是经络物质。它集物质、信息、能量于一身,是有自组织能力的耗散结构,是人体仅次于神经系统,但又保证每个神经细胞信息和能量供应的功能系统。只有它才配有把人体各组织器官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自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磁与人的健康人类自发现地球周围有一个巨大的磁场以后,又发现人体也有磁场,这就是人体的组织细胞在生理活动过程中,经不同的反应后(如生物反应、化学反应、物理反应等),会使人产生各种生物电,从而发出强弱不同的电磁波。另一方面,人的生存离不  相似文献   

17.
皮肤是保护身体的铠甲。如果人体的大部分皮肤被烧伤,体液将外溢;人体的防御功能就要减弱,天然的防御系统必然遭到破坏,于是人体就不能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蚀,容易发生炎症,严重时致人死亡。医生处理烧伤病人,一般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1)从病人自身找—块好皮来移植,以代替坏死的皮肤。但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如遇大面积烧伤病人,就很难找到足够移植的好皮……(2)此时,医生只能用猪皮,或死者皮肤以代替。  相似文献   

18.
有些材料做成的服装会给人体带来疾病。如化纤衣服极易导致人体皮炎,这是皮肤对化纤过敏所致。日本调查发现,穿化纤内裤者得膀胱炎的人十分多;穿合成纤维衣服者由于静电作用改变了体态电位差,从而会心律失常。羽绒服是冬季人们较爱穿的一种衣服,但有些人对动物毛皮、家禽羽毛却十分敏感,一穿羽绒服就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症状。另外,大多数服装中还含有其它化学物质,如杀虫剂、重金属、甲醛等,这些物质对人体都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坏毛病",可有些"坏毛病"却是人体健康的良药,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自言自语:自语叫人看起来觉得有点神经兮兮的,殊不知,自言自语暗合了现代心理学的一条重要原则,疏导使紧张能量得以释放,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自言自语对自己有镇静作用,可调整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烦乱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丝毫的压力和顾忌,这样会让自己感到轻松和愉快。  相似文献   

20.
运动会引起人体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代谢最主要的变化的目的是为运动提供能量。运动可能有益于防止冠心病,这至少是由于贮存脂肪的消耗。运动也有助于促进类鸦片活性肽类物质的释放,而这些物质可能在由运动引起的整体激素及代谢变化中起重要作用。业余锻炼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普遍。运动使人体组成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如体重和脂肪含量下降,心跳速率和血压也会降低。运动期间也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变化,例如酶类和钾从骨胳肌肉中释放到血浆中,蛋白尿和内分泌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又导致了其它代谢物的变化。这里着重论及运动的生物化学的三个方面。1.能量的产生和贮存,2.运动与冠心病,3.运动与“感觉舒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