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敏学  王喆 《科技信息》2011,(33):I0264-I0264,I0277
当各级电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如果接地电容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就在中性点处装设消弧线圈,其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致自动消弧,保证继续供电。我国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现在消弧线圈装置在66kV变电所使用率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继电保护人员对其试验方法非常熟悉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相似文献   

2.
山区35kV线路防雷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山区35kV电网广泛地采用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利用消弧线圈电感电流的补偿作用抵消接地点的容性电流,使工频续流电弧自动熄灭,系统恢复正常,但消弧线圈的整定条件要求高,难于同时兼顾。通过对某山区经消弧线圈接地的35kV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实测,分析了该系统不带消弧线圈和带消弧线圈时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及消弧线圈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消弧线圈运行和在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时必须重视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宇峰 《科技资讯》2005,(24):37-38
10kV配电网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点在电网中引起异常过电压,使非故障相发生第二点接地,造成扩大事故。因此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点,结合宝钢某现场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及其选型。可供中压配电网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钢铁企业或其它工业企业改造单相接地选线装置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淑其 《科技信息》2007,(12):53-53
1.前言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安钢的6kV、10kV、35kV系统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可运行一段时间,从而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但是随着配电系统的扩大及电缆的增加,系统电容  相似文献   

5.
某炼钢公司10 kV电网全部由电缆线路组成,当前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当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不能准确选线,难以迅速切除故障电缆,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综合分析炼钢公司的多种运行方式并结合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技术原理,提出10 kV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解决方法.经资料收集和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炼钢公司10 kV侧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仿真模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接地方法,能有效降低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的瞬时过电压,并有较大的故障电流,可使保护装置准确选线、降低线路故障对公司造成的损失.针对工业10 kV电网这类电网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比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更具优越性.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法对生产持续性要求高的电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供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110kV佛子变电站消弧线圈的挡位授退计算和电容电流超标所建成的危害,电容电流实测后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自动调谐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采用能跟踪电容电流变化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装置。有效的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和减少电容电流对电网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秀强  张军利 《科技信息》2014,(11):257+293
本文在分析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二次调感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该消弧线圈实现了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固定补偿二合一,低压侧采用TCR调节方式实现了感性补偿电流的连续可调,采用电网自身不平衡电流及调谐原理实现了电网系统电容电流的连续跟踪,具有占地面积小,调节精度高,做到了预补偿与无级调节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二次调感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该消弧线圈实现了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固定补偿二合一,低压侧采用TCR调节方式实现了感性补偿电流的连续可调,采用电网自身不平衡电流及调谐原理实现了电网系统电容电流的连续跟踪,具有占地面积小,调节精度高,做到了预补偿与无级调节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长期以来配电网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该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流过所有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随着配电网的发展,配电系统中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使得其对地电容电流剧增,尽管采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可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但由于消弧线圈补偿能力有限,部分地区消弧线圈实际运行在欠补偿状态。由于较大的电容电流不利于接地点熄弧,由接地弧光的熄灭和复燃而导致的间歇性弧光不仅会引起设备过电压,还容易造成高频谐振等问题,危害设备的运行。本文结合某地区配电网发生的一起单相接地引起的连锁跳闸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探讨了弧光接地过电压易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动跟踪补偿消弧成套装置主要是用来自动跟踪补偿6~10KV 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和限制电网稳态、暂态过电压水平。是该公司的专利产品,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矿山等行业电网。产品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消弧电抗器串联电阻联合接地方式,解决了老式消弧线圈接地谐振问题和小电阻接地不能补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的问题。2.消弧电抗器采用可调气隙式电抗器,实现无级连续可调。并用电动机实时调节,解决了老式消弧线圈停电分档调节的问题。3.实现消弧电抗器的实时自动跟踪调节,并在电  相似文献   

11.
沈燕 《科技信息》2013,(17):439-440
本文分析了马钢南山矿6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给出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对传统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有关技术参数的选择和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现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自动选线的新方法——最大投影差值法。该方法完全克服了零序电流取样自电流互感器二次例中线时,由于CT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电流I_(bp)对电容电流的影响,且只有各出线电气量的相对比较,毋需数值整定,从而使装置灵敏度高,适用于架空/电缆出线的有/无消弧线圈的大、中、小系统。样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正确选线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35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抽头式及调气隙式智能补偿装置的结构、原理的简介,着重介绍了其特点和消弧线圈在选型及运行中应考虑的有关问题,同时可显示出调气隙式智能补偿装置是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14.
文力夫 《科技资讯》2012,(13):109-11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电缆在配电网中的大量使用,使得系统电容电流大幅度增长。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电容电流较大,弧光不能自熄,造成跳闸事故率频升,严重危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中性点应装设消弧线圈在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有明确规定。涟钢ⅠⅡ站在电网系统改造中,就采用了直流偏磁式消弧线圈,利用施加直流励磁电流,改变铁芯的磁阻,从而达到实现电抗器值无级连续可调的目的。现将四种消弧线圈的原理、性能进行简要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陈立尊  马波 《科技信息》2010,(20):I0336-I0336
本文对桑塔木变电所35kV侧中性点电压高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消弧线圈与线路分部电容形成谐振电路的原理,并且提出防止此类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铝山西分公司6kV电网的特点,提出了当前6kv电网在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隐患,简述了ZGTD自动消谐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要点,并对自动消谐消弧线圈在电网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可连续调节的消弧线圈不仅解决了高压电感调节系统的价格昂贵和调节系统十分复杂的问题,还可以使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文中着重介绍了如何采用低耐压的晶闸管连续调节6-66kV的消弧线圈的一种新方法。对新型消弧线圈的电感调节量的计算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对其产生的稳态电流谐波分量进行了分析,用Saber软件对所设计的消弧线圈的理论依据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和实物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林蹟 《甘肃科技》2004,20(5):93-95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缆出线愈来愈多 ,消弧线圈已不能满足当前电力系统运行要求。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 ,分析了弧线圈在电缆线路较多的系统中不能消弧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选线方法,它充分考虑了系统故障前后的不对称因素,可以应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对只有两相CT的低压网络,可以直接使用,并有2/3的选线功能.  相似文献   

20.
老式消弧线圈不能始终运行在最佳档位,其补偿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已很难适应电网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能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自动调节装置。固定式和手动式消弧线圈已满足不了电网安全的要求,随动式和动态式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将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