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肖永元 《海峡科学》2006,(12):85-86
闽南丘陵山地火力楠纯林及与杉木、福建柏混交生长及其改土效果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杉木、福建柏混交造林后发挥了种间协调和互补作用,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与杉木、福建柏混交后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宜闽南山地种植的两种混交配置,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闽南沿海山地火力楠人工林生长及改土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生长快,与福建柏、马尾松等适宜树种混交,因发挥了种间关系效益及辅佐功能,林分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火力楠能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闽南沿海山地土壤改良、低产林改造及防治松杉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理想树种,可作为用材林定向培育,其与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是适应闽南沿海贫瘠山地的较为成功的两种混交组合,可作为贫瘠山地植被恢复的主要造林方式,值得大力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3.
林恩 《科技信息》2008,(20):311-311
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火力楠马尾松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力楠与马尾松混交是成功的,是闽南沿海贫瘠山地培育火力楠用材林和植被恢复较为理想的混交造林类型。其适宜的混交模式为:混交比例1火力楠:2~3马尾松,混交方式为行状或插花状(星状),造林初植密度为4995/hm^2-6660/hm^2;并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闲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时,适量进行间代,最终保留密度以1600株,hm^-2-2000株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桐棉松×乡土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8a生混交幼林调查结果表明,松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桐棉松的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是培育桐棉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桐棉松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桐棉松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桐棉松×木荷-2:1-3450株/hm2(初植密度),桐棉松×火力楠或闽粤栲-1:1-3450株/hm2(初植密度)。值得注意的是,桐棉松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闽粤栲等),则阔叶树的比例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5.
火力楠林带的防火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火力楠防火林带进行了模拟火烧试验,对不同模式火力楠杉木混交林分燃烧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防火林带能有效的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蔓延;火力楠与杉木混交能够降低分燃烧性,提高林分自身抗御火灾的能力,经多目标决策分析认为以3:1杉木火力楠混交模式为最佳,这 是一种高生产力低燃烧性的人工林类型,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长过程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0 a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中,杉木生物量大于火力楠;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火力楠,杉木树高生长与火力楠相近,杉木材积始终大于火力楠;10 a生时杉木与火力楠均未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潜力大;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种间关系比较协调,营养空间分布均比杉木纯林合理,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闽楠、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种明 《武夷科学》2006,22(1):112-116
本研究通过楠杉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设置的三个不同混交比例处理中,以楠2×杉1株间混交闽楠的树高、地径生长最好,与楠1×杉1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营造楠杉混交林提供可借鉴的科学理论依据,而且楠杉混交林分具有互利双赢的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桢楠、浙江楠的4年生和5年生的纯林和混交林的生长情况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桢楠与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叶绿素含量(SPAD值)、枝下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和最粗侧枝直径等主要生长因子的差异,为桢楠与浙江楠的科学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年生林分,采用混交模式对浙江楠的树高、胸径、材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侧枝轮数和分枝角均有促进作用.对于5年生林分,桢楠和浙江楠以泡桐为混交树种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和分枝角均优于以杉木为混交树种,以湿地松为混交树种时生长最差.在相同混交模式下,桢楠的树高、侧枝轮数、分枝角均优于浙江楠,而浙江楠的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粗侧枝直径显著优于桢楠.因此,对于4年生林分,混交造林模式更适合浙江楠的生长.对于5年生林分,泡桐最适合与桢楠和浙江楠混交,湿地松混交的效果最差,杉木介于二者之间.相同混交模式下,浙江楠的长势略优于桢楠,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赵鸣 《广东科技》2010,19(22):50-51
通过对火力楠、林分易燃危险可燃物的数量和能量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杉木相比,火力楠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本文还讨论了火力楠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德林 《广东科技》2010,19(24):41-42
火力楠树干挺拔,树形丰满,枝条开张,是良好的园林风景树和绿艺树,可作为城市道路绿化和营造园林景观配置之用,值得大力推广。介绍了火力楠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为火力楠人工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七溪岭林场刨花楠与杉木大面积混交造林实验,总结培育刨花楠混交林的技术和方法;根据刨花楠与杉木混交造林的成果与效果分析,提出七溪岭林场改善林分结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过8年(1983—1991)的试验研究,证明在强度疏伐的马尾松中龄林下混交火力楠是相宜的。既缓解种间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林地改良。使混交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总数、呼吸代谢强度、酶活性、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养份元素含量都高于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混交比例对杉阔混交林固碳的影响,对增加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优化林分结构、提升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楠混交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杉木和楠木混交时楠木比例不宜过大,杉木和楠木以3:1的混交比例最适宜,是混交林中固碳效果最优的。在增加土壤有机碳方面,楠木纯林杉楠混交林杉木纯林,这是因为楠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结构较杉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疏松。  相似文献   

14.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生产力与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开展了杉木火力楠混交林(1:1和1:2)和杉木纯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1:1和1:2混交林生长快于杉木纯林.经方差分析可知,混交林与纯林之间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1:1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于1:2混交林,1:2混交林生物量又高于杉木纯林.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表现出干>枝>叶>根>根桩,而枝叶生物量总和大于主干生物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密度低于杉木纯林林地土壤,而持水量、孔隙度、通气度均高于纯林林地土壤;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南平15 a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生物量C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C库总量为107.715 t.hm-2,比杉木纯林(72.194 t.hm-2)高出了49.20%.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C库分别占总生物量C库的98.46%和98.82%,两林分总生物量C库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乔木层C库的差异.混交林生物量C库在各个器官及各个空间层次上的分配均高于杉木纯林.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是一种比杉木纯林更加优良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3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并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变,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强度有所增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7.
陈启椿 《海峡科学》2008,(8):36-37,41
对两年生两向分组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马尾松生态公益林不同的改造强度对更新树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造强度对更新树种的地径、树高的影响不大,但对树种间的以及树种与改造强度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两间大多呈显著差异,光皮桦30米宽、虎皮楠10米宽、火力楠10米宽的改造强度的配置取得较大成功,可以参考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福建柏的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福建柏种群Ⅰ级幼苗数最多,占样地内福建柏个体数的55.00%,III级中龄树和V级老龄树个体数最少,均占样地内福建柏个体数的6.67%,种群结构为金字塔型,属于增长型种群。福建柏种群生命期望值先随径级增加而增加,然后又随径级的增加而递减,Ⅲ级中龄树的死亡率为负值。福建柏种群的存活曲线为近直线型,生长较为稳定。福建柏种群的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福建柏的种群特征主要由福建柏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所处群落的环境条件和群落结构所决定。  相似文献   

19.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密集度等参数分析黄枝润楠天然林分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在0~1 各水平上均有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99,平均角尺度为0.464,平均密集度为0.793.林分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处于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群落位于较高级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20.
苏宜洲 《武夷科学》2006,22(1):132-135
对闽南沿海山地Ⅲ类立地条件下19年生火力楠密度试验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培育火力楠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左右,同时应根据具体立地条件和培育目标做适当调整,立地条件一般的以培育中小径纤维材为主的,可在2500株/hm^2基础上适当密植,以不超过3333株/hm^2为好。相反,立地条件好的以培育板材为主的,则应适当稀植,以2000株/hm^2-2500株/hm^2为宜。同时,应根据林分生长发育状况,适时适量地进行间伐,最终林分保留密度以165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