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分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生长的2个重要环境因子,合理地灌溉和施肥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及水分单因素效应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趋势,影响顺序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水肥对苦荞产量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影响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的是水氮耦合,其他耦合如氮磷耦合、氮钾耦合、磷钾耦合、水磷耦合和水钾耦合对产量影响效果均不显著;当各因素为,x1=0.205、x2=0.0821、x3=0.0846、x4=0.267,即实际水肥耦合配比为氮肥476 kg/hm2、磷肥333 kg/hm2、钾肥279 kg/hm2、灌水量4 608 L/hm2,可获得最优水肥耦合模型的苦荞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进行4 a生甘草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配比与施肥量对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有很大影响,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均可提高甘草净光合速率;施用氮肥对提高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大.氮×磷、氮×钾均表现为正效应,其交叉项分别为0.810 0和0.275 7;磷×钾表现为负效应,其交叉项为-0.550 8.由此说明,氮和磷、氮和钾的有效配比均可促进甘草的光合作用.通过高光合施肥措施中的xi取值频率分布分析频率标准差,得出甘草最佳的施肥配方:N 96.85~104.35 kg/hm2、P2O579.91~88.62 kg/hm2、K2O 73.77~81.56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西南山区主推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取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对青薯9号产量、单株重与株高之间的综合效应,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表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单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单株重的影响排序为:氮肥钾肥种植密度磷肥;对株高的影响排序为:种植密度氮肥钾肥磷肥。计算机频数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为4 543~4 691株/666.7 m~2,尿素施用量为11.85~12.54 kg/666.7 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32.2~32.85 kg/666.7 m~2,硫酸钾施用量为37.415~42.08 kg/666.7 m~2时,青薯9号产量在1 900 kg/666.7 m~2以上,单株重在0.51 kg/株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1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与磷肥,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在四川绵阳31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5.34~246.62×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9.79~198.93kg/hm2,P2O5用量86.83~110.04kg/hm2,K2O用量97.78~125.32kg/hm2。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1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7日至11月2日。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N,P,K,S)的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大通长宁地区获得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最高的N、P、K、S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为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加拿大钾肥225 kg/hm2,硫磺粉15 kg/hm2,结合播种前整地施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建立了西葫芦产量与氮、磷、钾肥用量间的回归模型,经检验证实该模型可充分反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模型解析知,磷肥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氮肥大于钾肥,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互作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得出了本试验条件下高产方案的频率分布,求出了最高及最优产量。  相似文献   

7.
浅丘平坝紫色水稻土田间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为例,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浅丘平坝区氮、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缺素区相对产量50%,70%,80%,90%和95%为标准将浅丘平坝区紫色水稻土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土壤碱解氮(AN)处于100,100~130,130~150和150mg/kg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150~165,135~150,120~135和0~120kg/hm2;当有效磷(AP)处于3,3~4,4~6和6mg/kg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90~105,80~90,45~80和0-45kg/hm2;当速效钾(AN)处于60,60~70,70~90和90mg/kg时,钾肥(K2O)推荐用量分别为75~80,70~75,60~70和0~60kg/hm2.  相似文献   

8.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豫西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配施及其产量和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以确定该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丹参平均增产率为32%,氮肥肥效优于磷肥和钾肥.立黄土丹参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0 kg/hm2、 75 kg/hm2、 90 kg/hm2,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36:0.43,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6.27 kg丹参,产投比为4.15,每公顷净利润为33 604元.红黄土丹参施肥量分别为199 kg /hm2、 116 kg /hm2、 92 kg /hm2,产量为5 257 kg/hm2,净利润为20 696元,投产比2.9,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5 kg产品,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58:0.46.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人工羊草地的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羊草地上进行氮、磷、钾肥料实验,研究施肥对羊草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施氮肥效果好,产草量达9.65t/hm~2,较不施肥增产2.75倍,较单施磷肥和钾肥增产71.0%和84.0%;肥料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氮、磷肥配施较单施氮肥和磷肥增产19.6%和105.3%,氮、磷、钾肥配施最好,产草量达14.11t/hm~2,较氮、磷肥配施增加16.5%,较单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6.6%,117.6%和122.7%.施肥可显著提高羊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单施氮肥羊草的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较不施肥增加7.51,2.98,2.99倍;氮、磷、钾肥配施的养分积累量最高,氮、磷、钾较单施氮肥分别增加15.3%,27.9%和36.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适合红干椒高产的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在初步明确不同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种肥的红干椒小区产量的前提下,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探讨3个因素(N、P、K)对红干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用量的范围内,氮在-0.264水平(0.04752kg),磷在-0.868水平(0.11718kg),钾在1水平(0.405kg)时产量达到最大值,三因素达到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河南玉米氮磷钾肥料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玉林 《河南科学》2012,30(5):580-583
利用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从2006—2009年在河南省68个县(市)安排的781个玉米"3414"试验分析表明,全省玉米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全肥区(N2P2K2)产量平均为分别为5447,5994,6840,7094,7661 kg/hm2.在优化施肥条件下,N、P、K、NPK增产率平均分别为32.05%,13.53%,9.70%,53.83%;N、P、K、NPK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1.07%,10.29%,6.53%,29.10%;N、P、K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8.59,10.85,7.81 kg/hm2;N、P、K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8.46,100.73,101.93 kg/hm2.通过一元二次函数拟合表明,全省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263和211 kg/hm2,最高产量施磷量和经济最佳施磷量(P2O5)平均分别为77和68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和经济最佳施钾量(K2O)平均分别为78和66 kg/hm2.  相似文献   

12.
忻州旱地玉米“3414”试验肥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旱地玉米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和贡献率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效应,以玉米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所获得的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2)氮磷钾单因素肥料效应均表现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量后,产量反而开始下降.(3)氮磷钾肥对旱地玉米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氮肥,其次是磷肥,钾肥贡献最小.(4)忻州市旱地玉米的最佳推荐施肥量为每666.7 m2施用N 12.45kg、P2O5 5.53 kg、K2O 6.98 kg。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钙质紫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分析了肥料的因素效应及合理施用量.结果表明:(1)在试验施肥量范围内,水稻产量与肥料用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2)磷和氮的效应高、钾肥效应低;(3)棕紫泥夹砂田水稻合理施肥量为每hm^2 N 125-130kg,P2O5 70kg,K2O 0-30kg,下湿紫泥田为N 85-90kg,P2O5 55kg,K2O 0-20kg;(4)地下水位高、湿害严重,是下湿紫泥田生产水平低、施肥效果差的根本原因,改造途径是深沟排水、脱潜治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外源施加两种目前常用的桉树专用肥A(m(N)∶m(P)∶m(K)=15∶9∶11),B(m(N)∶m(P)∶m(K)=17.6∶7.2∶10.3)以及不施肥作对照,研究巨尾桉DH32-29组培苗植株各部分大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A肥料能够较好地促进桉树苗高、地径生长;2)A,B两种肥料显著提高桉树各器官对N,P,K的吸收;B肥料对根叶的N、根的P吸收的影响高于A肥料,但是A,B肥料对各器官中K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A,B处理下桉树叶及A处理下桉树根的N,P养分吸收未受限制,而对照和B处理下的桉树根对P的吸收受到限制;4)A肥料对桉树Ca的吸收效果显著,肥料N,P,K配比对桉树Mg的吸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铜梁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及模型拟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3414"试验方案,以玉米"海禾1号"为材料,在铜梁县钙质石骨土上进行了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为N中等级、P高等级、K极高等级,14个处理中以N_2P_2K_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为5 583.0 kg/h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y=3 103.31+8.32N+23.64P+16.90K-0.013N~2-0.10P~2-0.09K~2-0.011NP+0.01NK-0.16PK,玉米最高产量5 584.2 kg/hm~2时,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1.4,76.0,39.1 kg/hm~2,肥料施用比例为7.7:2:1.  相似文献   

16.
以“雅荷”百合组培苗为材料,采用N、P、Mg、K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无土箱培百合的生长和地下子球鲜重、周径的影响.旨在揭示组培苗栽培当年的需肥规律,为缩短组培苗到商品种球的生长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栽后第3~10周)以叶片增长量和子球鲜重为考量标准时,组培苗对养分的最佳需求量为N 80 mg/L,P 30 mg/L,Mg 24 mg/L,K 40 mg/L(ρ(N)∶ρ(P)∶ρ(Mg)∶ρ(K)=8∶3∶2.4∶4).生长中期(栽后第11~22周)以鲜重为考量标准时,理论最佳施肥量是N 200 mg/L,P 60 mg/L,Mg 48 mg/L,K 200 mg/L(ρ(N)∶ρ(P)∶ρ(Mg)∶ρ(K)=10∶3∶2.4∶10),试验最佳结果是N 200 mg/L,P 60 mg/L,Mg 96 mg/L,K 200 mg/L.生长后期(栽后第23~34周)以鲜重为考量标准时,理论最优施肥量为P 60 mg/L,K 400 mg/L;试验最优施肥量是P 60 mg/L,K 200 mg/L.筛选了适宜“雅荷”百合组培苗生长的最佳N、P、Mg、K施用配比.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庆阳典型的黑垆土为实验用土,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施对小根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中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0.61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58.30mg/g.在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时,氮肥用量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成正相关,而氮肥在中等以下水平,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氮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磷肥的用量对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但磷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却随用量的增加会使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降低;钾肥用量的增加均会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小根蒜的最佳施肥用量为w(N)=34.50kg/hm2,w(P2O5)=29.05kg/hm2,w(K2O)=225kg/hm2.  相似文献   

18.
《武夷科学》2019,(2):86-90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株高、冠幅、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肥用量较低、P肥与稀土微肥施用量均较高时,不利于油茶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处理4(N肥120 g·株~(-1)、P肥45 g·株~(-1)、K肥85 g·株~(-1)、稀土微肥300 mg·L~(-1))和处理7(N肥170 g·株~(-1)、P肥45 g·株~(-1)、K肥120 g·株~(-1)、稀土微肥200 mg·L~(-1))的油茶长势及产量均较高,且优于对照处理,反映了稀土微肥与适量的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单独施用稀土微肥不能达到良好肥效。以此确定,以处理4和处理7为较佳的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烟田培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N,P,K质量分数,配施有机肥效果更明显,但要对有机肥的用量加以限制.施用牛粪时以有机氮占20%最好,其效果和施用堆肥对新整理烟田的改良效果相当,保证了烟田养分的持续供应,可避免新整理烟田烟株后期脱肥,同时提高新整理烟田土壤肥力.但是对于提高烟叶施木克值,提高烟叶品质来说,培肥方式应该推荐施用牛粪时有机氮占20%,即施用牛粪有机肥900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