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沛 《华东科技》2012,(2):52-53
张江高新区经过20年来发展建设,经历了"起步、聚焦、发展和改革"几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大张江",成为全国6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和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张江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聚集创新资源,形成若干个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张江国  相似文献   

2.
浚宏 《华东科技》2011,(3):74-75
无意间浏览网页,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有网友提问,"张江高新区能否超过中关村?"很多网友都进行了跟帖,其中一网友写道,"会,一定会!必然会!!目前上海人才转型,首屈一指的就是张江这块宝地,现在这里正在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企业。不久我猜就会变成人才聚集区的,到时候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众多的跟帖让我意识到,原来人们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创新创业的关注远远超乎了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3.
隽鸿 《华东科技》2011,(4):44-45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1月,国务院做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至此,张江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任务面前,上海将举全市之力、聚各路英才、集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近年来在助推张江青浦园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青浦在自身转型发展之路上也早早地将目光锁定在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这一模式上。尤其是在2014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牵手张江青浦园后,在全面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建设上,将会以更快、更好、更准的服务手段来助力青浦在创新体系上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示范区之后第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示范区将会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促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密集区。然而张江园区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讨论张江建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方面情况,从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系统、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张江园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发展设想四个方面,论述、探索张江产学研联盟的新方式,以积极响应颏区深入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推动上海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一流自主创新基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10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新目标、科技创新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扎实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奎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2006年落户青浦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特殊高性能润滑剂、金属清洁剂和钢铁轧制油等化工产品."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奎克化学落户投产后没有申报过一项专利."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企业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奎克化学的技术创新情况,园区科技事务专员上门主动对接,宣传政策,通过一对一的辅导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奎克化学公司研发部门每年制定专利申报量制度,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于201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申报专利12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引导奎克化学专利申请从‘有’到‘优’,在保持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量的基础上,要加大发明专利的申报."发明专利的申报量,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姚建社 《太原科技》2010,(12):12-14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泽重工")成立于"十五"第一年,至今已经历了两个五年。如果说"十五"是通泽重工消化吸收为主的五年,那么"十一五"则是通泽重工创新转型谋发展的五年。回顾"十一五",通泽重工在创新中促转型,在创新中谋发展,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逆水行舟,高歌猛进,实现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上海张江企业孵化器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张江企业孵化器是张江集团投贷孵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跨国联合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同行业领域间跨界创新,营造大小企业共生共荣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张江企业孵化器以投资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日,以“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08名校校长相约张江——话说产学研”论坛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此次论坛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平台,共有来自大学和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领导,以及首钢、张江集团、微创医疗等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负责人围绕"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相关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和发言。本刊特此摘选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和部分高校领导讲话中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张江科学城将成为上海"十四五"重要的增长极,并对标全球顶尖的科学城、科学中心,为推动上海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张江,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一大代名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正全力强化"四大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创新激发转型动力,已成上海各界的共识。上海张江高新区,从最初的一个园区,到一区多园,再到国家创新示范区,每一步都在不断地冲破各种桎梏和种种困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一些“先天不足”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5.
吴凡 《华东科技》2011,(7):44-45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周中,一场"政策盛宴"面向上海市科技企业徐徐展开。6月21日和24日由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闵行区科委、紫竹科学园承办的"高转项目及财税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嘉定区科委、嘉定区人社局联合主办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政策及嘉定区人才科技政策介绍会”分别在闵行和嘉定举行。  相似文献   

16.
2012年7月5-9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又称"两会一展")相继在北京召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高新区20年成就展全面展示我国高新区建设20年的发展成果,丰富的展品、鲜活的演示,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展区,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0,(11):2-F0002
"十一五"时期,合肥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努力探索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市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7年里,上海市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部署和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原创能力。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积极开展《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增  相似文献   

19.
日前印发的《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科技发展要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坚持"高端引领、产业提升、机制创新、开放融合、辐射带动、支撑转型",力争通过"五个翻番、三个突破"和一批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成果,促使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支撑全面转型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新、传承、转化,来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本文从"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出发,分析"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