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酸的分离及加工过程经常会涉及到扩散问题,但相关的实验数据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实验测定氨基酸的扩散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实时激光全息干涉法对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扩散进行了研究,在对实验装置可靠性验证的基础上,测定了L-异亮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和L-精氨酸在298.15 K水溶液中的液相扩散系数,并分析了分子结构和溶液浓度对氨基酸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优化氨基酸的分离及加工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测定流体质扩散系数的全息干涉图像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相位检测原理应用于流体质扩散系数测量中的图像数据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质扩散激光全息干涉条纹图像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由小波变换去噪、频域窗口滤波、全息图物像再现及最小二乘法相位展开等步骤组成.采用该方法对实验中采集的标准体系0.33mol/L KC1溶液在298.15K下与水的质扩散干涉条纹图像以及在不同温度下0.1mol/L蔗糖水溶液-水扩散系的扩散干涉条纹图像进行了处理,并通过与文献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全息图的相位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实验数据的精度,通过误差分析可知其理论精度可以达到0.1%,从而可为激光全息干涉法测量流体质扩散系数实验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多组分气液传质边界层内浓度场的激光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双波长激光全息干涉测试系统,测定了多组分气液传质液相侧边界层内的浓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距界面0.01mm处的浓度仍远未达到热力学平衡值,说明界面附近存在相当大的传质阻力,还观察了气液传质时界面际近的湍动现象。  相似文献   

4.
将数字实时全息应用于不同孔间距孔洞夹杂物的实验研究,采用计算机数字再现,得到孔间干涉应变场分布的数字全息干涉条纹图.通过对孔洞干涉的条纹级数、形状和分布情况的分析,证明了数字实时全息方法良好的适用性、重复性和直观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几种液液体系,研究了浓度推动力引发的界面扰动对传质速的增强效应,实验在扩散槽中进行,利用激光全息干涉装置拍摄了界面现象的全息图,结果表明,由于界面扰动,传质总系数可增大1.5-4倍,获得了传质系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相位检测原理应用于流体质扩散系数测量中的图像数据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流体质扩散激光全息干涉条纹图像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由小波变换去噪、频域窗口滤波、全息图物像再现及最小二乘法相位展开等步骤组成。采用该方法对实验中采集的标准体系0.33mol/LKCl溶液在298.15K下与水的质扩散干涉条纹图像,  相似文献   

7.
利用降膜吸收试验系统 ,研究了在不同的溶液降膜流动雷诺数 Re下 ,无活性介质和加有3× 1 0 -5质量浓度 2 -乙基己醇的溴化锂水溶液降膜吸收强化过程 .结果表明 ,上述两种情况下 ,降膜吸收随 Re的增加 ,溶液侧平均换热系数和吸收传质系数均增大 ;且在 Re<80下 ,加有 2 -乙基己醇的吸收效果比无活性介质的吸收有明显的增强 ,随 Re进一步增加 ,强化效果逐渐变得不明显 .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 ,观察了流动液膜吸收过程中膜内溶液温度和质量分数变化引起的干涉条纹变化以及液膜流动的表面状况 .观察到 ,加有活性介质吸收中引起的干涉条纹较无活性介质的分布密 ,条纹要细 ,且液膜表面还出现不规则扰动 .这种扰动是由加入活性介质后吸收中溶液表面张力变化所引起的界面湍流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温度场的光学方法,即像面全息二次曝光法.利用该方法,测量并分析了轴对称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减小检测时反射波的影响.通过增强物光强度,可以提高干涉图样的对比度.同时在白光下可再现温度场的干涉条纹,从而得到不同输入功率下直线热源的干涉图样,实现了温度场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非牛顿流体是普遍存在的,而目前扩散理论的研究仅限于牛顿流体。为进一步对非牛顿流体中的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技术,测量了298.15 K时精氨酸在0.05%(质量分率)PAM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测量结果表明,随精氨酸浓度的增大,扩散系数减小,接近线性变化;且与精氨酸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但也表现出了PAM溶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LiNbO3:Fe晶体的光响应时间特性,提出了简并四波混频相位共轭进行实时两次曝光干涉测量的方法,它具有普通全息干涉计量的实时法和两次曝光的综合特性,指出利用物体表面反射条纹可以测量具有面形和折射率分布不均匀性的物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二异丙醚和汽油中主要成分烃类化合物的兼溶性能,以及二异丙醚的添加对烃类化合物与水相互溶解性的影响,测定了常压下,水-二异丙醚-异辛烷三元体系在298.15 K和308.15 K温度下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并且用mod ified UNIQUAC模型对所测体系进行了计算.结果为:能准确的用含二元、三元相互作用参数的模型来关联这个三元体系;并且关联的结果要比预测结果好,与实验数据更吻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低气速下的氨吹脱系统,建立了定量的氨扩散传质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温度对氨扩散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吹脱过程中,在废水pH值大于12的条件下,氨分子大部分通过气泡扩散,只有极少量通过液相表面扩散;氨的气液传质阻力主要来自于气膜;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气泡直径略微减小,气泡上升时间基本稳定,液相总传质系数迅速增大,气液传质阻力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丁酮乳化液膜体系中油水两相间液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相关因素对体系液液传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上形成单分子的界面层,该界面层在油水界面的传质阻力中占63%;温度及搅拌转速对体系的液液传质系数亦有影响,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体系的传质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套测定高压下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以下特点:气液相可充分混合,平衡釜通过底部活塞加压,最高测定压力可达40.0 MPa,液相在体系循环状态下取样可避免物系的二次平衡,体系死体积较小,装置恒温槽的控温精度较高(±0.1℃).利用此装置测定了温度为298.15 K、303.15 K和压力2.0~12.0 MPa下甲烷在正己烷中的溶解度数据并与文献值相比较,从实验数据的精度和重复性考察了实验装置的可靠性,实验值和文献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5%,同时根据Kricheveky-Kasarnovsky(K-K)方程提出了一种从高压实验数据回归常压实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298.15K和323.15K下氯化钙在1%~20%(质量分数)范围内的正丁醇-水体系液液平衡。应用作者提出的强电解质混合溶剂体系过量自由焓模型(1994年),仅用二元信息回归出参数后,对该体系的平衡双液相联结线和盐浓度分布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与实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平板膜式氧合器中不伴有氧合反应时氧在血液中的传质过程。根据氧在血液中传递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解扩散微分方程,求得了氧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平均Sh(?)rwood数的理论表达式,并在硅胶平板膜式氧合器中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实验范围内(Re=0.8—25),还把Sherwood数关联成下列准数形式: (?)=0.055 Re~(0.59)Se~(0.33) 该式可供设计平板膜式氧合器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2-乙氧基乙醇-水-癸烷的液液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 2 -乙氧基乙醇、癸烷以及水的混合液的三元体系的相行为 ,找出适合的溶液模型 ,准确地推算 2 -乙氧基乙醇、癸烷和水的混合液热力学的性质 ,为石油化学工业分离操作、分离过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通过测定可作界面活性剂的 2 -乙氧基乙醇、癸烷和水的液液相平衡数据 ,并将实验数据和溶液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测定在 2 98K时 2 -乙氧基乙醇、癸烷和水的三相平衡 ,并用extendedUNIQUAC模型推算其相平衡 ,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相当吻合 .结论 :ExtendedUNIQUAC模型成功地描述了 2 -乙氧基乙醇、癸烷和水的液液三相平衡 .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了解二异丙醚(DIPE)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与汽油中多组分混合物的相分离情况,为正确选择汽油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水一二异丙醚一甲苯三元体系在298.15K、常压下的液液平衡数据,并用含有二元和三元参数的Modified UNIQUAC模型进行关联计算,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为: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关联这个三元体系;关联结果比只用二元相互作用参数进行预测的结果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