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化和城市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洲  李海燕 《科技资讯》2006,(18):233-234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区域经济和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总部经济是企业和城市双向选择的结果。总部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对于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潍城区牢牢把握事业至上、事争一流,赶超跨越,在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总部经济”,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匡公司和外埠(地、市)大型企业集团总部人驻,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辛庆旭 《科技信息》2011,(16):195-195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其中总部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产品风险和成本风险,本文试从培育强有力的风险文化、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先进的风险技术支持等方面分析对总部企业的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5.
深化对总部经济的认识 总部经济,是在一定的税收体制下,一些区域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企业或机构总部在本地区聚集.从而获得比较利益的一种经济形态。对企业来说.随着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企业总部越来越不适合在生产加工所在地,而需迁向高一级城市,以脱离本土化,获取更多的资源,树立企业形象,更好地走向外部世界。广义总部,包括企业设立的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6.
总部经济是产业集群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它是指一个区域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与相关产业强烈关联并产生外部集聚效益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一个诞生不久但又出现频率很高的经济新概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2004)认为,"所谓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其他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极大地加速了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有效配置,增强了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关联度和依存度.总部经济对城市发展、尤其是对城市所在地港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建凤 《太原科技》2006,(5):41-42,45
园区经济作为社会结构网络的结点,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园区经济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建立和发展优势与特色,“引进总部”新思路是园区经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总部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有其形成机制和职能划分。虽然延吉市发展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总部经济的条件不具备,但在延边自治州和延龙图区域内具备发展地区总部经济的条件。应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进延吉市地区总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总部经济模式推进区域合作有多种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生产基地从中心城市外迁模式、总部向中心城市迁移模式和企业在中小城市设立生产制造基地模式。以联合利华为例,研究生产基地从气中心城市外迁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对区域分工合作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封丹 《科技智囊》2008,(2):42-51
总部经济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初期的行业探索、基地建设、产业运营。而今,世界与中国的产业格局发生巨大变迁,总部经济在中国的实践也有了许多新的内涵。 沿着总部经济发展的脉络,结合新形势下的环境特征,重新审视总部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域建设、全球市场格局等的相关关系,是发展新一轮总部经济的基础。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正向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迈进,各地方区域大力引进、培植、发展总部经济符合这一趋势。然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不仅要汲取总部经济已积累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精心谋划、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1.
"总部经济"已成为众多城市追捧的对象。笔者认为一个城市能否发展总部经济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发展总部经济应该先发展后提倡,而不是先提倡后发展。永康发展总部经济正依循了这个原则。文中就本人的认识,对中小城市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总部经济提出一个基本的策略框架,并对永康打造中国五金总部中心,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型城镇化是总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两者之间存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和生态宜居等多个内生耦合机制。建立和维护这种耦合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实现模式包括城市商业游憩区模式(RBD)、城市中央活动区模式(CAZ)以及城郊总部基地模式(ABP)。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空间配置和企业办公区位思想的转变,促进总部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可持续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载体。发展总部经济是太原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太原的区位优势适合发展总部经济,日臻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支撑,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需要发展总部经济。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塑造一流省会城市品牌、扶持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强太原市的聚合力、建设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州市城关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全市所占的份额呈递减趋势等现状 ,提出应发挥比较优势 ,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为核心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总部经济区、中心商务区、高新技术转化区等特色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跨国经济”成为牵引上海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文章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以及几个有代表的区和领域的发展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投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一个企业如果选择了一个好的总部,依靠总部经济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总部基地布局中,对景观环境的考量不亚于交通、公共配套、产业基础等其他因素,企业选址时也偏好景观资源更优地块,但政府在总部用地供应中无论是用地规模测算还是地价制定都忽略了景观价值,带来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和浪费,以及衍生交通、市政等公共设施供需紊乱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景观生态价值评估模型,以深圳市宝安中心区为例,探索估算城市生态景观的隐含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景观区位修正系数,附加于总部用地供应规模或地价的测算中,来彰显景观生态资源价值,使土地价值的内涵更加完整,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同时提出将该方法推广至深圳市40个总部集聚区,开展总部用地供应规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不断提升深圳市总部用地供应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郭霞 《华东科技》2012,(9):56-57
市北高新园区不大,但却创造了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超过上海市开发区平均值4倍的好成绩,从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工业基地到集聚多家高端服务型企业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园,市北高新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摘掉传统工业的帽子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  相似文献   

19.
赵艳萍 《科技信息》2009,(25):I0191-I0192
1.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条件 总部经济是指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高度密集在区域中心或中心城市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地区)总部,通过资源调度对周边城市甚至全球产生强烈辐射效应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包括总部企业和总部基地^[1]。对于一个城市或一具区域而言,要发展总部经济,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2]:  相似文献   

20.
从总部经济的概念出发,在构建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基础上,对成都2007—2010年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将成都与北京等四大城市历年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促进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