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的艺术美,对于着重诉诸听觉的演讲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演讲是语言的艺术,演讲语言运用的过程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演讲要求自己的语言必须具有相应的艺术性。演讲的语言艺术包括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只有深入探讨演讲语言的审美价值,才能不断提高演讲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连续报道是一种分量较重的报道形式,多用于题材重大、受众关注的事件之中。文章以三篇《冰点》特稿为例阐释了审美价值在题材美、结构美、语言美和理性美等四个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具有实用和艺术欣赏双重价值。它以安定平和、淡泊隽永的审美趣味、传统文化积淀的深厚美内涵、线条美造型美整体美风格美的审美标准 ,引人心畅神怡  相似文献   

4.
秩序是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秩序的形式蕴含审美对象的客观美,秩序的嬗变体现审美主体(人类)不断探索的智慧美;现代建筑在经历了美学秩序从简单到变化的探索之后,当代建筑的美学追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并开始探索一种富有非线性特征的,更能体现人类智慧的深层美学秩序.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时代,人们不仅在消费所需的商品,同时也在消费商品包装所体现出的审美文化.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既对人的有用性.审美价值作为产品包装价值的一个方面,对产品包装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在消费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受审美文化的影响,产品包装的审美价值受到重视.第二,产品包装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审美价值在产品包装文化发展中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多重的价值和审美感。图书的审美感来自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是内涵和外显的审美感的统一,才使得一部著作成为一部好的图书。在读书中达到客体美与主体美的合一,既是读书的审美至境,也是图书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图书成为审美对象时,读书才能成为读者的心灵需要,成为人的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奕亦 《科技信息》2010,(35):J0367-J0367
音乐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以及不同人群有其不同的体现,在审美价值系统中,研究探讨音乐审美所具有的价值,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8.
夏旻 《科技信息》2007,(21):240
本文认为,语文课件的审美价值可从内涵美、节奏美、艺术美等方面来欣赏,但要充分发挥其审美价值,必须使之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使之与文本自身美和教学进程的合理安排之美统一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渗透养育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现代广告语言的审美透视,认为现代广告语言有以下几种审美价值:晓畅易懂、通俗精炼的简洁美:生动形象、真实高雅的情趣美:尊老爱幼、亲近和谐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无声语言是演讲中使用最多、最普遍,作用也最大的辅助性工具,它与语意、有声语言一道构成了演讲意义表达体系,并且有独立、直观的审美价值。本文就演讲中如何准确而得体地运用无声语言来表意表达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审美变形是指人类运用其以想象力为核心的主体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激活和塑造人类精神活动所获得的意识形态材料,使它们摆脱认识属性与伦理属性的功利性束缚,从而使人类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得以表达出来。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由于审美变形活动生产出来的,审美变形是艺术美实现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必要手段。尽管不同艺术家的审美变形手段具有无法描述的多样性,但它们的基本特征却是相同的。具体说来,审美变形机制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内容,即艺术主体的“陌生化”原理,艺术对象的“审美外观”创造,它们本质上都是对于日常感觉模式与日常形式结构的审美突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褚凯 《科技信息》2009,(33):273-274
高职语文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因此,高职语文呼唤教师的美教。它要求语文教师导入激情关语,激发审美情趣;配放优美音乐,烘托教学氛围;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真挚情感,培养审美观念;挖掘内在关点,揭示审美情操;再现艺术形象,启发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13.
论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藏族人民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藏族装饰图案分类、美感形式、色彩等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张爱玲所创造的现代抒情小说和传奇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模式,为小说创作的抒情化及通俗化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与冷静细致的反讽笔法、松散自由的散文体与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充满诗意的美学意蕴与繁复艳丽的意象追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小说史上两种个性不同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工艺是中国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生产工艺有着独特的审美、文化、经济价值。文章对建水紫陶生产历史、工艺流程作了介绍,分析其所蕴含的审美、经济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建水紫陶生产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形式美的标准的把握是从认知的层面展开的,突破口选择的是语言的构成。认知出于识别的需要.在捕捉对象信息的时候,将对象置于可见与可记的环境中进行比较,于是在认知的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些用来突出对象差异性的参照物,被认知和已经认知的对象因此出现了分工,其中有的对象专门作为参照物出现而转变为标准。对形式的识别所建立起来的标准,不是由具体的某一个对象转变而来的,它是由个体经验中的所有同类对象的同类属性进行综合之后获得的折中,当认知对象的形式被单独识别出来又恰好与折中的标准相吻合时,人们便获得了对于形式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抽象和移情都不是以主客体分离而是以主客体融合为其本质的,因此,抽象和移情的对立并不意味着彼此仅仅相反,而是意味着二者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说,种种艺术创作活动,大多或是偏重于移情,或是偏重于抽象,但只有移情没有抽象或只有抽象没有移情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无情感固然无艺术,然而对艺术最为重要的是能唤起艺术情感的艺术结构,换言之,结构既是情感的起点,更是情感的归宿。我们之所谓构形是从移情到抽象的美感性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的。总之,艺术创作是相对于一定对象“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者依凭其心灵构形的过程,也就是从移情到抽象的关感性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两大维度,一是社会功利维度,一是审美维度.但具体到批评家,两大维度往往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就是例证.他强调艺术不为用并不碍其有大用,体现了审美维度对社会功利维度的兼容,他对社会维度的承认统一于"文学性"和"审美性"前提当中.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了民族危亡时期非主流批评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 ,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州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 ,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 ,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蔚县剪纸作为民间剪纸大家族中彩色剪纸的典型代表,其创作和传承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在今天又能动地适应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市场的激励,走出一条民间艺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