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认知无线电信道接入中存在主用户和次级用户相互干扰、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动态跳频信道接入算法。由于长时段的数据传输造成次级用户无法及时切换信道,将数据传输时段分为多个跳频时段,构建隐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可用信道,建立跳频信道集合,设计动态跳频序列,使信道接入的效率更高。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各级用户之间干扰概率并显著改善系统吞吐量,增加系统可靠性和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为对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存在的强针对性的智能型干扰攻击,基于多种扩频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跳频扩频、非协调直接序列扩频以及非协调跳频扩频的抗干扰攻击方法。为解决传统扩频技术需要提前共享密钥的限制,在网络初始化阶段使用非协调跳频扩频进行网络通信;为避免持续使用非协调扩频跳频带来的高能量消耗问题,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在非协调扩频跳频模式下生成跳频序列,即可进行传统跳频扩频;通过非协调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进一步增强对抗干扰攻击的性能;使用OPNET并基于多种干扰攻击模型进行网络仿真,评估所提出的混合抗干扰攻击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环境恶劣情况下,并受到强针对性的智能型干扰攻击时,网络仍能保持较低的丢包率,故所提出的混合抗干扰攻击方法能有效地抵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干扰攻击。  相似文献   

3.
基于ITD的跳频信号跳速估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合作情况下,跳频信号参数准确快速的估计对于获取对方通信参数、产生跟踪式干扰等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的跳频信号跳速的快速估计算法,该算法迭代地分解跳频信号成一系列固有旋转分量,并求出由各层旋转分量信号包络瞬时幅度的最大值所构成的一个分析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即可估计出跳频信号的跳速。该算法具有运算复杂度低、不受时频不确定性原理影响、时频定位精度高的优点。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跳频信号的跳速。  相似文献   

4.
针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跳频带宽宽、瞬时带宽窄的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差分跳频均衡算法--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多跳联合频域均衡算法。分析了最小均方误差准则频域均衡与单符号最小均方频域均衡对宽带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不适用性,从而提出适用于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多跳联合最小均方频域均衡算法,给出了算法详细的设计过程和结构。对算法性能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条件下进行仿真评估,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的信道均衡性能具有显著的作用,能提高差分跳频系统的解调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5.
付彬  李仁发  肖雄仁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3):633-637,648
根据采用蓝牙技术的无线ad hoc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环型蓝牙网络拓扑形成协议。协议采用合并的思想,将节点快速姐奴成一个环型网络,且新节点可以随时加入网络.协议具有拓扑形成过程延迟低、控制开销小的特点,控制开销复杂度为O(N),且形成了平均微微网个数少、每节点度数低的蓝牙网络,网络中最多包含‘(N-2)/(k-1)’+1个微微网,至少包含‘N/k’个微微网,节点最大度数为2。基于NS2的仿真实验评估了协议的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协议形成了具较佳性能的环型蓝牙网络。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跳频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跳频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实现了跳频序列发生器、频率合成器、跳频同步器和非相干解调器等跳频系统的核心部分.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得到的误码率曲线,可以分析评估各种条件下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抗多径衰落和多址组网等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跳频系统中,跳频序列的性能是评价跳频系统的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给出了两种二维非周期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构造方法。首先,利用笛卡尔积构造二维非期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然后,利用交织法构造二维非周期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最后,分析了新的跳频序列集在二维低碰撞区内的非周期汉明相关性,并根据理论界对序列集进行了最优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空混沌提出了一种新的跳扩信号发生器,通过时空混沌,不仅能增强系统的保密性,同时又能产生实时的直扩PN序列和跳频图案序列,而且PN序列和跳频序列的周期易于控制,可以任意加长.分析了所产生的时空混沌跳扩信号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直扩PN序列和跳频图案序列都具有理想的平衡和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短波差分跳频系统,提出了一种适于该系统的序列译码方法,并设计了适合序列译码的G函数。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on noise, AWGN)信道和频率非选择性瑞利慢衰落信道条件下,对其比特误码率Pb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差分跳频的频率之间的相关性使其系统获得了一定的误跳纠正能力;如对于可用频率数为4、每跳传输1 bit的差分跳频系统,在AWGN信道条件下,当信噪比约为10 dB时,序列译码的Pb可达到10-4,相对于逐符号译码的性能改善为2.5 dB;在瑞利信道条件下,当信噪比约为18 dB时,序列译码的Pb可达到10-3,相对于逐符号译码的性能改善为15 dB,相对于逐符号译码,在短波差分系统中使用序列译码方法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干扰攻击问题,得出一种基于WirelessHART图路由的被干扰攻击节点路由恢复机制。通过干扰攻击检测方法获取被干扰攻击节点与干扰攻击区域,利用非协调跳频扩频技术生成被干扰攻击节点与周围节点的跳频序列,从而进行传统跳频扩频,对被干扰攻击节点进行再检测,结合路由代价与WirelessHART图路由算法将被干扰攻击节点恢复到网络中。仿真结果表明路由恢复机制能够帮助被干扰攻击节点消除干扰攻击影响,并在保证吞吐量的情况下成功加入到网络中。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蓝牙Ad hoc网轮询方案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一种基于传统轮询方案中的DRR(Deficit Round Robin)算法的改进方案——WDRR(Weighted Deficit Round Robin)算法和一种基于自适应轮询方案中的LWRR(Limited and Weighted Round Robin)策略的改进方案,并对WDRR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WDRR降低了网络的平均时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蓝牙Ad hoc网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徐飞  庄奕琪  郭锋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3):5549-5552
提出了在蓝牙2.0+EDR新规范中加入采用BCH编码的数据分组,以有效地提高蓝牙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抗干扰能力;根据蓝牙标准协议对数据包的定义推导出了新增数据分组的分组特性;分析了在AWGN信道下原有的DH分组和新采用BCH编码数据分组的数据重传概率与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关系,并且计算出了各个数据分组在不同信噪比的情况下数据传输吞吐量。仿真结果表面,在蓝牙2.0+EDR新规范中采用BCH编码方式,明显地改善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在AWGN信道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组网跳频信号在欠定条件下网台分选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成分分析(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 SCA)的欠定跳频网台分选方法。在估计混合矩阵时,首先利用观测信号的实部与虚部方向一致性检测时频单源点,在采用S变换构造时频比矩阵的基础上,利用方差法实现了混合矩阵估计;在源信号恢复时,利用改进的子空间投影法得到源信号的时频域分离,最后可通过S逆变换得到时域分离信号,从而实现了欠定条件下的跳频网台分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混合跳频信号在欠定条件下的网台分选且适用于跳频同步或异步组网方式,提高了分选性能和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怀宇  杨根科  白杰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8):1601-1605,1623
二维Strip Packing问题(2SP)是二维装箱问题中的经典NP-Complete问题。采用两层嵌套迭代算法:第一层采用遗传算法决定矩形排放次序;第二层提出水平线择优匹配算法(LSBF),算法是基于底部左齐择优匹配算法(LLABF)和快速启发式法(FH)的改进算法,决定矩形排放规则。包含特殊结构的benchmark和新的随机算例等的排样结果表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多路径并行传输(concurrent multi-path transfer, CMT)协议无法适应卫星网络高误码特性,提出了一种CMT改进算法。首先,在缓解接收端缓存阻塞的基础上,根据链路中传输的传输序列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 TSN)相对连续的分组时延抖动,正确判断网络的拥塞状况;然后,接收端选取返回时延最短的路径,将拥塞因子及时反馈给源端,源端调节相应链路的拥塞窗口,调整注入网络的数据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缓解因卫星链路差异造成的接收缓存阻塞的同时,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区分拥塞与误码,实现链路的高效利用。相对于传统CMT协议,改进的CMT协议在网络吞吐量、窗口抖动、时延和丢包率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流在拥塞发生时对拥塞指示的不同响应方式,导致了对网络资源的不公平使用问题。提出的调整随机早期检测算法MRED是对已有的RED算法较小的一种改进算法。MRED算法根据TCP吞吐量模型发送速率上界与UDP业务流的目标速率比较,得到吞吐量与数据包丢失率关系曲线,通过在网络节点控制数据包丢失率来调节UDP业务流的吞吐量,可以改变其对于网络拥塞的响应方式。仿真结果表明,采用MRED算法有利于提高网络资源共享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用户在宏蜂窝和毫微微蜂窝之间频繁执行不必要的切换将导致系统掉话率增加,用户服务质量和网络吞吐量降低。提出一种带有负载均衡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根据网络综合负载水平自适应调节切换滞后余量,结合网络容量、终端所需容量、接收信号强度、业务类型、移动速度等多目标参数进行综合切换判决。结果表明所提切换算法可有效避免不必要切换的发生,降低切换次数并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网络空间复用度,最大化全网吞吐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冲突模型的功率分配和链路调度算法-PPLA.PPLA首先对整个网络进行六边形三色着色,从而选出可用并行链路集.在此基础上根据物理冲突模型,PPLA能够得到并行链路集对应的最小功率向量.实验对比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网络空间复用度,最大化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优先级概率统计的多址接入(statistic priority-based multiple access, SPMA)模式协议在高负载情况下战术信息的碰撞概率十分严重, 网络性能无法满足协同攻击要求的问题, 本文借鉴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在功率域上区分同时同频信号的思想, 改进SPMA协议信号发送机制与多优先级检测机制, 在原有的时域、频域基础上引入功率域, 提出一种联合功率域的SPMA协议性能改进策略。并针对各优先级数据包到达率的动态变化场景, 设计动态阈值算法, 以达到降低碰撞概率, 提升网络吞吐量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该改进策略与动态阈值算法可以使网络承载更大的业务流量, 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