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建设月球温室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2.
建设月球温宣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美国于1972年结束了“阿波罗”探月计划,在经过长达30余年的等待后,美国总统布什于2004年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重新恢复载人月球探测,并以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为目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于2005年9月公布了载人月球探测计划的具体内容:2018年再次将宇航员送往月球,此后每年至少进行2次月球探测任务,争取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能使宇航员驻留月球长达6个月之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贻方 《自然杂志》2007,29(2):124-124
NASA的官员们表示,在靠近月球南极的谢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将可能成为未来月球人家园的前哨战。一个由该局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宣布航天员们在2020年将重返月球的计划。但是这次的任务不像当年的阿波罗计划那样只是短暂驻留,NASA预想到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地,将有首批四个航天员到达。“我们正讨论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基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决定”负责NASA探月计划的首席研究员Doug Cooke在休斯敦约翰逊空间中心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4,(3):6-9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实现软着陆。“嫦娥三号”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史,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04,(10):64-65
弹跳的光束,镜子不只是用来看见你的反射影像而已。1969年,阿波罗宇宙飞船在月球上放了一面镜子.再回到地球上。科学家用激光照向这面镜子,并记录下其抵选月球再反射回来的时间是26s。因为他们已经知道光的速度,于是他们就可以知道从地球上的一点到月球上的一点的距离是384393km。  相似文献   

7.
<正>月球土壤中蕴藏着大量有关地球起源以及未来太空家园的线索。科学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双手沾上这些物质了。2023年8月11日,一枚俄罗斯火箭离开地球,奔赴月球南极区域。火箭上搭载着月球-25号探测器,后者的任务是更好地了解月亮这颗岩石卫星的表面。遗憾的是,因为发动机未能及时关闭,探测器于8月19日坠毁在月球表面。美国宇航局也有一个类似的任务,计划于2023年11月发射。印度的最新月球探测器、2023年7月发射的月船3号如果一切顺利,也很可能会在月球的尘土中东挖挖、西挖挖。  相似文献   

8.
人类已经登陆月球,而且还想登陆火星。然而,火星比月球遥远得实在太多,前往火星的载人之旅可谓困难重重。科学家说,送人上火星至少还要等20年甚至50年。不过,太空专家和火星迷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要在地球上模拟“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9,(10):F0003-F0003
2006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对外公布了“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月球南极有望成为选址地点。建成后的月球基地上将有探测车和生活区,能够实现电力供应,保证宇航员在月球上长驻180天。以下是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不久前公布的未来美国月球基地的部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2,(8):30-30
科学家曾经以为,地壳因地幔中的半熔融岩石搅动,至今仍在移动,但月球在很久以前就已冷却,不可能有任何的这类构造活动。例如,月面已知最约为10亿年,它们是随着月球内部冷却、收缩,月面起皱而产生的月面高地上的小型悬崖。但是,科学家在2012年2月宣布,与以往的认识不同,月球的外层——月壳直到最近都很活跃。  相似文献   

11.
上次乘坐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到月球上着陆已十二年了。现美国宇航局和科学家又在着手再去月球的工作。这比1986年发射大型太空望远镜去观察月球的办法更为有效得多。这项计划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基地,把月球当成是去其它遥远行星上的舷梯,并要从它那里获得到地球大气圈外去建立殖民地所需的物质,还准备用氮肥来改造月球的土壤,使月球站上的人能在那里自己生产食物。美国宇航局负责人詹姆士·贝格斯估计在25年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中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他们想象着月球上有房屋有宫殿。近代,通过望远镜,人们看到了月球上的“月海”和火星上的“河道”,于是人们猜测着“月球人”、“火星人”。但是现在人们知道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早晚温差极大,火星也基本是如此——虽然它有空气,有四季变化。“月球人”、“火星人”等词也渐渐在人脑中淡薄。因为现代科学证实,火星和月球的环境不能存在生命。如果有人说月球上有生命,会被看作知识量极少的人而遭到耻笑的。但是我要说,“生命”未必一定是生命,在宇宙中存在着另一种意义,另一种形式上的生命。高…  相似文献   

13.
月球上肯定没有生命,而火星上则可能有。月球的条件不错,火星也不错,况且火星比月球大。那么,重返月球与送人去火星,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14.
在月球上建立太空望远镜是天文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因为在没有大气和人为干扰的月面环境下,望远镜能更好地捕捉到宇宙深处恒星的微弱光线。不过,通常情况下,对望远镜镜片精确度的要求很高,成本昂贵,而且即使造成,还有如何把它搬运到月球上去的问题。2008年10月,一组国际知名天文学家和光学家宣称,他们或许已经找到了在月球上建造“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望远镜的“很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的重大科学新闻当属证实了月球上存在水。这些水并不仅仅位于两极环形山的阴影中,而是到处都有。月球上有水,这肯定是爆炸性的.不是吗?不见得。意料之外的发现总是让人感兴趣,但这条新闻对于空间探测来说其实是一个坏消息:如果月球上的水并不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也许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西经19.51°、北纬44.12°成功软着陆,它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这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无人巡视器在月球软着陆37年后,人类再次发射航天器在月球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月球软着陆,第二个完成无人  相似文献   

17.
在月球表面下存在着大量H对冰的新证据,将给美国和日本定于1998年初发射的两项新的非载人月球航行任务增添了重要性。这些信息有可能使利用月球资源以供人类在月面上从事新作业的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定于1997年9月24日发射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者”专门用来查找在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证据。它的资料对于帮助论证国防部“克莱门汀”航天器提供的证据是尤其重要的,该证据指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1个深陨石坑里,可能有大量H对冰,其面积像1个小湖那么大。“月球勘探者”还将提供大量关于月球成分的新资料。这个价值6300万美元、洛克希德·…  相似文献   

18.
伊风 《科学之友》2004,(3):48-49
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就是人类登上月球。然而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探测活动在耗费巨资的同时,几乎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效益。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完成后,月球探测悄无声息了几十年之久。如今,各种迹象表明:月球探测再度升温,而且趋利性的“圈地”风潮正悄然兴起。根据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美国人将于2005年在月球上建立月面前哨站,2010年建立设备齐全的永久性居住地,2020年兴建实验工厂、农场等。与早期的月球探测不同,现在的探测务实得多,一句话,就是要在月球上跑马圈地,抢先占据宝贵的月球资源。  相似文献   

19.
黄勇 《科学之友》2006,(5):38-38
南京仪器将探明月球元素 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轨道中绕月对月球进行1年的探测。谈及探月工程中南京所做的贡献,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有效载荷功能。该台研制的伽马射线谱仪将在2007年的“探月旅行”中,以查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及钛、镁、氦等重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它将和X射线谱仪、光学成像仪等仪器协同工作,将月球土壤中的14种元素“一览无余”。此外,南京大学参与的重力场分析工作对绕月卫星的轨道也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0.
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登陆月球之后,“休斯敦.这里是静海盆地.‘鹰’已着陆”这句从月球传至地球的话.便成为了无数孩子反复念叨的一句话。他们模仿着心目中的英雄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茨·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上行走的步伐,不断游戏着火箭倒计数时发射的过程;而几十年之后,他们巾的许多人最终“降落”到了科学研究的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