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巴西陆稻IAPAR9及典型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 在干旱胁迫下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关酶活性以SOD、POD酶活性变化较能反映稻品种的抗旱性,其变幅大小可作为稻品种抗旱性评价的良好生化指标;CAT酶活性则变化复杂,不宜作稻品种抗旱性指标.IAPAR9具较高的POD酶活性水平,中等SOD、CAT酶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林木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国内外林木抗旱性研究现状,综述了林木抵御干旱的机制、抗旱性指标、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树种和优良种质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林木抗旱性研究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机理性研究、常规方法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根系研究、林木抗旱性选育、林木抗旱性的动态跟踪分析等与林木抗旱性相关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会宁18、陇春17、陇春8139、定西35四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结果发现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其脯氨酸积累的水分临界点不同,脯氨酸的积累对膜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其根系的H+-ATPase活性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趋势也不同,抗旱性弱的品种,H+-ATPase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降低趋势;抗旱性强的品种,H+-ATPase活性呈升高趋势.分析表明,H+-ATPase活性与脯氨酸的积累之间呈现显著相关性,且H+-ATPase对脯氨酸的积累有一定的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尽管干旱应答基因在植物抗旱中的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抗旱的贡献至今未见系统地比较和研究报道.本研究以转基因烟草为实验材料,对两类不同的基因,即干旱应答基因(如At DREB1B和At CBL1)及根系形态建成调节基因(如iaa M和At CKX3)的抗旱能力进行了比较.用根系特异启动子PYK10(P10)驱动At CKX3,35S:At CKX3和P10:iaa M进行烟草转化,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促进转基因植株的根系生长和发育.虽然干旱应答基因(35S:At DREB1B,35S:At CBL1)以及35S:iaa M的转化植株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抗旱性明显提高,但是在田间条件下,这些转化植株对干旱胁迫却变得敏感.而根系形态建成调节基因(P10:At CKX3,35S:At CKX3,P10:iaa M)的转基因植株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未表现抗旱,但在田间条件下能耐受干旱.该研究证明转基因植物的抗旱性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操纵植物根系生长的基因对提高植物抗旱性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芦竹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芦竹耐旱特性的研究,以芦竹幼苗为试材进行控水胁迫模拟盆栽试验,测定了前期(20 d)、中期(40 d)和后期(60 d)不同水分梯度胁迫下芦竹的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的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指标与芦竹抗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芦竹根系活力下降,膜质过氧化产物MDA、渗透调节物质Pro和SP含量显著增加;2)抗氧化物酶SOD、POD、CAT在20 d和40 d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上升趋势,而在60 d时则呈现下降趋势;3)芦竹各项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关联顺序为:SPSODMDAPODProCAT根系活力;芦竹SP含量的关联度虽然大于0.9,但芦竹并不是依靠这一种机理来适应干旱生境,而是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功能来提高其抗旱性;4)在不同梯度干旱胁迫下,芦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整体而言,芦竹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物质的调节来减轻干旱损伤,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干旱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中蔗系列品种具备较好的综合农艺性状和育种应用潜力,但其抗旱性及具体生理响应尚缺乏系统分析。研究以中蔗系列品种(系)中蔗1号(ZZ1)、中蔗2号(ZZ2)、中蔗5号(ZZ5)、中蔗6号(ZZ6)、中蔗9号(ZZ9)、中蔗13号(ZZ13)为对象,以新台糖22(ROC22)为参照材料,对幼苗进行土壤自然干旱处理后,系统分析了生长、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产物、渗透调节物质、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24项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联合分析,结果显示:ZZ9、ZZ5抗旱能力最强,ZZ6与ZZ13次之,ZZ2、ZZ1与ROC22抗旱能力相似。关联分析表明,根系活力、生长情况、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与甘蔗苗期抗旱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甘蔗苗期抗旱评价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接种菌根真菌对滇柏和楸树幼苗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常水分(25%~30%)、中度干旱(15%~20%)、重度干旱(5%~10%)3种水分条件下,设对照(A)、接种内生菌根真菌(B)、接种外生菌根真菌(C)、混合接种(D)4个处理,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菌根真菌对滇柏、楸树地下生物量和根系N、P含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根系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滇柏以外生菌和混合菌接种的效果更显著,而楸树以内生菌的效果最为显著。除重度干旱以外,滇柏接种处理的氮和磷含量都要高于对照处理,楸树B和D处理的氮磷含量要高于对照。其中滇柏根系的平均直径、总长度以及表面积都有所增加,接种效果表现为D>C>B>A。接种内生菌根对楸树影响明显,根系形态和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外生菌根无明显作用。重度干旱条件下,接种处理对两种树种各指标的影响都较小。可见,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滇柏、楸树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扩张蛋白是一类细胞壁非酶蛋白,在植物发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旱稻为材料,通过AtEXP1抗体对扩张蛋白在旱稻根中的定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扩张蛋白参与了旱稻根系的生长发育,且更可能是促进了侧根、不定根的生长.利用OsEXP3基因特异性片段,即部分3′-UTR片段作为探针模板,通过Northern杂交技术对其在4种抗旱性不同的旱稻以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OsEXP3基因受到干旱胁迫的正调控,且其表达量与旱稻的抗旱性呈现正相关.由此推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扩张蛋白很可能是通过促进侧根与不定根的生长发育来提高旱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油菜抗旱评价指标,筛选抗旱油菜种质资源,本文以342份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中10份油菜种质资源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萌发期的12个指标变化,同时研究在PEG-6000(最佳胁迫浓度)胁迫下萌发期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差异及苗期油菜种质资源反复干旱后抗旱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与鉴定。结果表明:20%PEG-6000为油菜萌发期的最适干旱胁迫浓度,发芽指数可作为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通过研究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发现,甘蓝型油菜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最强,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青杂12R、伟杰、李帐878-879、AG5、青杂9号、徐88、浙双72,敏感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有徐59、徐247、徐95、四达、赵34-5和赵101-2;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在大规模筛选抗旱品种时,可预先在萌发期初筛,之后利用苗期盆栽控水试验进一步确定。该结果可为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是植被混凝土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最大障碍之一.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探究干旱胁迫下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M)和根内根孢囊霉(RI)对植被混凝土中黄花决明生长、抗旱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为双因素(3种水分×3种接种处理)完全随机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接种AMF能减缓干旱对黄花决明根长和总生物量的抑制作用,但会降低黄花决明的株高.接种AMF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RI对上述指标的的作用效果显著高于FM.干旱胁迫导致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降低.接种AMF对提高干旱胁迫下SS和SP含量效果显著,但显著降低Pro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下黄花决明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接种AMF能有效提高黄花决明抗旱性,其中接种RI对于提高植被混凝土中黄花决明抗旱性的作用优于FM.  相似文献   

11.
以粳稻合系22-2为材料,研究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抗旱剂对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乙酰水杨酸和EDTA有利于促进粳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提高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保水能力,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减少细胞膜伤害,有利于抗旱保苗。两种抗旱剂中乙酰水杨酸处理对提高粳稻幼苗抗旱能力的效果较EDTA强,浓度均以1g/L较佳。  相似文献   

12.
用PP333处理水稻幼苗,可改善秧苗素质,例如秧苗矮壮,假茎宽,叶鞘细胞短宽,叶片增厚,叶肉细胞变大,叶脉增粗,叶绿素含量高,发根力强,抗冷性也有所提高.同时,在密播多肥条件下,经过PP333处理,秧苗仍粗壮,故可节约秧地.  相似文献   

13.
OsAQP是从cDNA文库中分离的一种新的水稻水通道蛋白基因,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发现该基因的表达与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有关.本文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了干旱、高盐胁迫以及ABA等7种植物激素对OsAQP在幼苗期水稻根和叶中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高盐以及7种植物激素MeJA,SA,6-BA,GA,IAA,ABA,BR均能不同程度诱导OsAQP基因上调表达,在根中的诱导上调水平显著高于叶,提示该基因功能涉及生长发育、抗逆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且与水稻的根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各县区长期种植水稻 ,逐渐表现出缺硅现象 :群体植株高度下降 ,茎叶变软 ,叶片披垂 ,易感病 ,籽粒空秕率高 ,导致产量降低。水稻田灌溉水有效硅含量 :沿海地区平均 1 2 92mg/kg ;内陆地区平均 2 37mg/kg。水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 :沿海地区平均 74 57mg/kg ;内陆地区平均 59 63mg/kg。水稻田施用硅肥的最佳施肥量 :沿海地区施有效硅 1 2 1 5kg/hm2 ;内陆地区底施有效硅 1 61 6kg/hm2 。水稻田施硅增产的因子有 4个方面 :1、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白根数量 ,减少红、黑根数量 ,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 ;2、提高植株有效分蘖和成穗率 ,减少养分消耗 ;3、增加植株高度 ,使茎叶健壮 ,提高抗病性 ;4、从产量结构分析 ,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增加 ,从而增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稻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大旱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文章确定了亚热带稻区大旱风险诊断的标准,统计得出衡阳盆地大旱发生频率为35%。以衡阳盆地2003年大旱为例,从干旱危险性与水田系统旱灾脆弱性两方面入手,阐述了水稻旱灾巨灾的形成机理,提出从整治水利工程和建立生态减灾模式达到安全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产量和构件对持续干旱胁迫的补偿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干旱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它的负面作用上,认为水分胁迫必然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的障碍和产量降低。现从正面效应的角度探讨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补偿性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轻度水分胁迫不但不会导致水稻减产,产量还比对照增加了3.6%。水稻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对轻度胁迫也存在明显的补偿效应。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地促进了水稻茎鞘干物质的转运。虽然轻度胁迫抑制了水稻生育中期的根系生长,但显著地延缓了生长后期水稻根系的衰老。②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严重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前、中期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在生长后期水稻根系也出现了一定的补偿性生长,根质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然而,由于补偿作用低于水分胁迫带来的损失,水稻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鉴定了近300 份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三逆两病两虫”的情况。结果表明,河北省水(陆)稻品种的耐寒性和耐旱性种质频率高、强度大,耐性种质占85.60% 和48.62% ,高耐种质占20.16% 和15.52% ;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种质频率较高,为45.86% 和50.34% ,但高抗种质仅为0.34% 和1.03% ;耐盐性、抗褐稻虱和白背飞虱种质频率较低,为6.46% 、4.51% 和3.34% ,且抗性强度低。耐寒性种质频率水稻高于陆稻,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及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种质频率陆稻高于水稻,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抗稻瘟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冀东集中种植亚区(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种质丰富,强度高;抗白叶枯病种质频率和强度陆稻均高于水稻,随纬度的增加、生产期的缩短、海拔高度的增高及温热条件的降低,抗性频率和强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六倍体小黑麦与普通小麦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六倍体小黑麦和普通春小麦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时,小黑麦的生育期、株高、穗下茎长、穗数、乳熟期绿叶数有较好的稳定性;叶片持水力及束缚水含量高于普通小麦,产量结构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巴西陆稻植株在移栽期——分蘖盛期的氮、磷、钾吸收量较少,分别占其吸收总量的17.1%,12.8%,13.0%,在分蘖盛期——孕穗期氮磷钾吸收量比重最大,分别占其吸收总量的50.1%,53.7%,48.7%左右。氮、磷、钾用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用量与植株钾素吸收总量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氮、磷、钾水平下,吸肥优势明显,物质生产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