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学术范式之区别于传统者,最主要表现在"专业分科细化""经典的对象化与去伦理化"及学者的"知行分离"等几个方面。回到胡适的《诗经》研究可见,不仅其研究带有实验主义的特征,而且其对《诗经》的基本认识,如关于《诗经》是否神圣经典、孔子是否删《诗》、"诗三百"某些篇章主旨、如何科学地研究《诗经》的看法,基本上对应了现代学术范式的各个特征,因而在近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实验意义和典范意义。但胡适的《诗经》研究并不完善,值得反思之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在现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其文学史方法论更是独树一帜。胡适进化论文学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平民意识、平民精神,可以说是平民的文学观。与此相应,他选择了西方实证主义与传统考据方法相结合而成的文学史研究方法论。胡适的文学史观及方法论既具时代风貌,又反映了他本人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3.
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的百回本《西游记》,其作者是否为淮安文学家吴承恩,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即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以胡适《西游记考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首者持吴承恩说,  相似文献   

4.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系。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料分析;《西》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之作者。  相似文献   

6.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在新诗发展史上,胡适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的人。他于1920年出版了《尝试集》。《尝试集》是本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大都是胡适1917年从美国回来后在文学革命运动中创作的。《尝试集》反对封建主义,表现了一种新思想和新精神。《尝试集》明白易懂,虽然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但却乐得了诗体的大解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多年来人们对胡适及《尝试集》褒贬不同,说法不一的事实,都说明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文学,为新诗的兴起鸣锣开遣,极大地推动了文学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朱子(1130—1200年)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教有家,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大师。从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到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钱穆,从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到二十世纪人文学术界的革故鼎新,朱子的学术思想起到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南宋时期,中华民族因南北分裂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印度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又使以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俗语研究是汉语俗语史研究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把《西游记》中的俗语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西游记》中俗语的引用体例、分类、语言形式、思想内容、来源及其在俗语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近代汉语俗语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基础,经过数千年的文学演绎,最终成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研究《西游记》,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西游记》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包含着大量的宗教信息,客观地反映了佛教与道教之间既合作交融又暗争正统的微妙关系。从宗教发展和融合的角度研究《西游记》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解读其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唐代敦煌变文是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源头之一。引入现代西方视阈,建构新的审视维度和"他者性"话语体系,对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关系作互文性考察,力图获取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推进和突破。同时,从众多相关变文可以推测存在一个《西游记》变文阶段,对《西游记》成书的阶段划分作新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学术特色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关注文学发展的思想史背景;对历史人物采取客观持平的研究和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新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活动时间较长、有一定影响的文学流派。一九二三年,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人就组织了新月社。但在二七年以前,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因而以现代评论派见称于世。一九二八年三月,他们创办《新月》月刊,成员增加了梁实秋、罗隆基、叶公超、沈从文等人,《新月》发行了五年多,于是才以新月派闻名。关于新月派的政治倾向,建国以来出版  相似文献   

13.
十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四川大学历史系李世平副教授,应省史学会和我校历史系等单位的邀请,前来我校讲学。在讲学期间,李世平教授开设了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讲座,对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青年毛泽东、蔡元培、胡适等人的政治思想进行了科学的评介;作了《国民党为什么会接受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学术报告;并召开了座谈会,对已毕业  相似文献   

14.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从这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出发,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认真研究现代投降派胡适在一九二○年和一九二一年先后抛出的《<水浒传>考征》和《<水浒传>后考》,可以看出,这两篇奇文就是胡适为反动派出谋划策的投名状,向反动派卖身投靠的自首书。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中期《仪礼》诠释史上,韦协梦《仪礼蠡测》17卷向以研究折衷众说而又不尚旁征博引、主张据《仪礼》本经推导阐发而著称,在当时的礼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从《蠡测》一书具体诠释语料的剖析和解读,抽绎其间体现出来的《仪礼》诠释观、治学趣向、诠释体例、诠释方法、文献引证及诠释视角等众多方面情况,从诠释学角度发覆、审视和反思韦氏《仪礼》研究的特色与阙失,有助于促进当代学人加强韦氏《仪礼》学的深入研究,进而科学而合理地界定《蠡测》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9.
《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新诗集,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它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数十年来,《尝试集》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许多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研究新诗的文章,都以郭沫若的《女神》为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来的第一本新诗集,而胡适的《尝试集》却遭到漠视。固然,《女神》以它宏大的革命理想,奔放的爱国主义热情,狂飚突进的顽强战斗精神,火山爆发般的英雄气概和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冲决一切陈旧的罗网,开一代诗风,创造了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但作为中国新诗刚  相似文献   

20.
细读、精读现代修辞学奠基作《修辞学发凡》,可采用三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阅读方式。第一层次,基础性阅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对象和现象,得出的框架和结论,所用的理论和方法。第二层次,学术背景性阅读:了解经典著作产生的学术背景,进一步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价值和不足。第三层次,研究性阅读:在其基础上作出新的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