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统计包络方法在统计包络固定时到达流及与服务进程相关的随机信息通常会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效宽带及有效容量的端到端随机网络演算方法,在假设独立性的条件下,推导出了有效的端到端积压和时延边界,使得到达流通过的节点数量呈线性增长,大大地增加了网络节点处到达流及相关随机信息的保留时间。采用马尔可夫调制的on-off模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统计包络的方法相比,所提的随机网络演算方法明显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提出的网络拓扑推断算法不需要网络内部节点的协作,通过端到端测量推断网络内部的性能特征和拓扑结构.本算法利用叶节点的丢包情况及其跳数信息,在跳数相同的节点集中识别兄弟节点,进而推断网络拓扑.理论分析和NS2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推测准确度和较小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逐渐成为网络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由于无线环境通信具有大传输时延、间歇性连接以及高误码率等特征,传统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形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的出现,为组建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机会网络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路由机制,信息传递通过节点移动带来的相遇机会实现,从而能够为缺乏持续端到端连接的网络提供通信服务。系统地介绍了机会网络的概念、结构以及节点移动模型、路由机制、拥塞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分组交换网络中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证明了在节点处理速率恒定的情况下,一个流的最大分组在除首节点外的任意节点都不会遭遇队列延时,根据此结论得到了该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将该结果推广到实际网络中,得到了当多个流共享同一条传输路径时任意流任意分组的端到端延时上限。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出于各种考虑,ISP会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包设置不同的转发优先级. 这会造成不同网络应用出现网络性能上的差异,影响到网络测量结果的代表性,也会增加网络故障排查的难度. 通常情况下,ISP不公布此类信息. 为此提出了一种端到端测量方法,根据路径上不同类型包丢包率的差异来推断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的转发优先级. 通过在PlanetLab上的测量实验,发现了位于某网络内部的一处优先级设置,结果得到了相关网管的确认.  相似文献   

6.
尹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513-8517,8526
在网络可靠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规模网络中精确计算端端可靠度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大规模网络端端可靠度上下界的方法。算法分别基于最小割集和最小路径计算端端可靠度的上界和下界。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种制式网络的便携信息传输系统,通过多种制式无线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实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复杂不确定网络情况的系统应用。数据采集端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数据采集作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多种复杂的工作环境。服务中心同时对多个数据采集端进行实时视频语音通信和定位监控,并通过对视频图像进行直观背景提取、动态物体识别和人脸标定,使对现场环境分析更加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网络应用需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为了解决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和系统公平性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区分服务的网络比例公平调度策略——nPFS策略。该调度策略综合考虑了网络效率、用户服务质量要求和系统公平性等多个性能目标,使用比例公平性原则,有效地实现了多性能目标的端到端传输控制,同时保证系统的公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网络比例公平调度策略,可以有效保证多服务类间的比例公平,特别是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比例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三端梯形网络的等效电阻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三端梯形网络的等效电阻进行了研究,应用虚拟电流法给出了三端梯形网络入端电阻的2个普适规律,并给出了三端无穷梯形网络等效电阻的2个极限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源端到目的端距离较远的场景对多跳解码转发无线网络进行研究,推导出高信噪比条件下的中断概率近似表达式,并提出一种通过功率优化来最小化无线网络中断概率的解决方案﹒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多跳分集无线网络中采取功率优化方案致使网络的中断性能明显优于等功率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战场上语音和数据的近距离无线传输,将语音传输与ZigBee无线网络相结合,利用ZigBee技术设计一个小型的无线网络,代替有线通信方式. 以IAR的Embedded Workbench为开发平台,设计了控制模块、语音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数据接口等模块硬件电路. 采用RALCWI语音压缩算法保证话音质量,设计了2.4 GHz ZigBee网络节点,组成2.4 GHz ZigBee小型网络,在网络内自由传输语音和数据,并在软件上实现了语音处理和组网、无线收发数据、数据传输等功能,解决了战场上无线传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合智能算法的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法易出现干扰, 网络吞吐量小等缺陷, 设计一种基于组合智能算法的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法. 首先对无线网络信道分配的原理进行分析, 构建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模型; 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产生无线网络信道的初始分配方案, 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无线网络信道的初始分配方案进行精细搜索, 得到合理的无线网络信道分配方案; 最后在MATLAB 2016平台对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网络延迟、 数据传输丢包率进行仿真测试.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大幅度提升了无线网络的吞吐量, 网络延迟和数据传输丢包率远小于单一的遗传算法或粒子群优化算法, 改善了无线网络的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对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高压输电线路分布范围广泛和监测时间久的特点,提出了带有时间/地理标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中的远程实时监测。子网采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组网,负责高压输电线监测参数的采集;骨干网采用GPRS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nternet的无缝连接。同时通过B/S体系结构,用户端在登录监测系统后能实时浏览和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高压输电线监测参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差动电容车辆载荷检测装置有线数据传输存在的不足,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载荷检测数据的无线采集和传输.该系统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作为车辆载荷检测传感器,采用STC89LE516AD单片机作为ZigBee网络终端节点的MCU,采用CC2430芯片作为无线收发装置,无线通信网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平台中通信线缆易腐蚀、易破损、布线繁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和嵌入式平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组网的方式构建应用于海洋台站或者浮标的小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监测平台内部主控制器和多传感器的无线数据传输。长期实验结果表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数据稳定、可靠,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云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513-1516,1530
针对电网故障抢修的监控实时性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ilverlight和无线网络的视频传输系统。介绍了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了基于Silverlight的无线视频传输模型和视频传输协议,最后给出整个系统的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基于Silverlight和无线网络的视频传输系统能够满足电网故障抢修的监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中由于节点能量消耗速度不同造成整个网络寿命变短的现象,引入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定价策略的传输任务分配协议.高能耗的节点通过协议将传输任务外包给低能耗的节点,从而在增加低能耗节点的传输能量消耗的基础上,减少高能耗节点的传输能量消耗,平衡节点间的能量消耗,达到延长网络寿命的目的.利用Truetime1.5建立了该协议下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能耗控制协议能够有效地提高无线网络的寿命.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无线网络广播传输速率限制,针对现有多信道无线网络存在的吞吐率性能优化问题.本文以OFDMA中继网络作为应用实践背景,深入研究与分析了其满足于无线信道广播速率的网络编码方法.首先,以优化吞吐率性能作为第一要素,设计出一种支持编码感知的无线信道调度策略的全局方法;其次,证明了在其全局方法下网络编码感知的无线信道调度问题是NP难的且不存在PTAS解决方案;最后,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启发式网络编码算法,即I-TPO.通过模拟实验与测试表明,I-TPO不仅有效优化了网络吞吐率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时间与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9.
无线网桥技术在电力高压线路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电力高压线路监测现状,介绍了无线网桥技术及其传输方案,指出通过无线网桥技术的特点可将其应用于电力高压线路在线监测中。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无线网络的分类、目前采用的主流通信技术以及无线网络的使用范围,归纳了无线网络在灵活性、便利性、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无线网络在安全性、网络稳定性、带宽受限制、受无线传输技术普及程度制约等不利因素。最后给出用户对无线网络选择还是退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