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瑞思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F0002-F0002,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的漫漫长路上,他用严谨和勤奋诠释着自己的责任和信念。20年寒窗苦读,他成长为我国自己培养的首位从事甘蔗研究的博士,为他从事“甜蜜”事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导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培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大名家喻户晓。然而,在粮食作物的育种、培养创新之外,纤维作物棉花的培育和生产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有科学家在为之进行呕心沥血地研究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霞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F0003-F0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正是得益于农业的快速发展。奇迹的背后除却辛勤工作的农民,还有无数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用科技手段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加速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道路是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文章从豆芽菜生产、发展的历史,试论述农业产业化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十亿人口有八亿在农村,四亿劳动力中三亿从事农业。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近四分之一。农业生产为全国人民每年提供三亿多吨的粮食和大量其他食物。轻工、纺织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值占70%左右。农村的社队工业,一九八○年有76.7万个,务工社员近二千万人,工业总产值达528亿元,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6%。这些数字说明,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中,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重要一环,而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业技术的正确选择和迅速发展,在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水资源形势严峻,面临缺水严重、失衡严重、超采严重、浪费严重、受旱严重等五大问题,年缺水近40亿方。本文从发展基础、政策支持和挖掘空间“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表明山东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潜力很大。在详细分析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五个体系”推进山东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静  李备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F0002-F0002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然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必将越来越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取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程度,创新度越高,效益越显著,越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力支撑。”——以上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许旭明在接受采访时道出的对中国农业科研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建国4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太的成就,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问,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但前进中也有挫折。近四年来粮,棉,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出现迟滞、徘徊局面,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应当引起广泛若注。小平同志最近讲:“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这些重要指示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农法看循环农业技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是生态化的技术体系,自然农法是生态化农业技术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农法的思想体系以生态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和物质循环观为基础,对建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具有深远的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