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可转债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定价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合考虑了随机利率、股价、违约风险、赎回回售条款的触发条件,提出采用股价利率双因子柳树模型对我国市场上的可转债进行定价.较之现有的模型,柳树法模型的定价结果与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匹配度更高.在估计标的股票的波动率参数时,本文既考虑了历史波动率也考虑了隐含波动率(通过可转债市场价格校准模型得到的波动率).实证结果表明采用隐含波动率时模型的精度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引入信用风险的我国可转换债券定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小二乘Monte Carlo(LSM)模拟建立引入信用风险的可转债定价模型,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内嵌不同路径依赖触发条款期权的可转债的复杂特征.本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中国沪深两市11支可转换债券的理论价格并与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平均定价偏差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上都不超过4%,模型价格与市场价格拟合程度很高,这为模型在实际投资决策中的模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可转债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其定价方法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传统的可转债定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可转债价值的模型来直接求解可转债理论价格.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基于公司价值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希望通过分析可转债、股票和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关于公司价值的方程,然后通过求解公司价值间接地得到可转债价值的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缺陷.最后,对招商转债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与市场价格进行比较,指出了理论价格被高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司价值的可转债定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转换债券近年来发展迅速,其相应的定价研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构建公司价值、股票价值及可转债价值三者之间的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公司价值的可转债定价方法,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回归方程对可转债理论价值进行调整.最后,本文通过对12家可转债的理论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对比来检验该方法,认为该方法能获得接近于市场价格的可转债理论价格.  相似文献   

5.
股权稀释效应和债务杠杆作用可通过改变股权价值和风险影响可转债价值,从而对可转债定价的产生综合影响。基于认股权证定价模型,本文建立了含可转债稀释效应和杠杆作用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并讨论了债务杠杆作用下基于MM理论的波动率修正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可转债价值受稀释效应和杠杆作用综合作用影响,稀释效应和杠杆作用对可转债价值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在可转债定价中同时考虑稀释效应和杠杆作用及其修正方式为可转债定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Black-Scholes模型和国内传统债券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可转换债券的模糊定价问题.对于连续复利率、无风险利率、股票价格、股价波动率等均为模糊数的情况,给出了可转换债券的模糊定价模型和相应的算法.最后,对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了该模糊定价模型在预测可转债市场价格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标的股价用混合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刻画,其中分数布朗运动的Hurst参数H满足1/2H1,用于描述股价的长记忆性,利率服从Vasicek过程,违约风险用约化方法处理,建立可转债定价模型.通过引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态度以及对效用函数的限制使得可转债的风险中性定价关系存在,基于市场均衡条件得到平均风险中性测度,利用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得出可转债定价公式,及其关于Hurst参数的导数的显式表达式.结果表明Hurst参数通过影响条件股价过程的积分波动率而影响可转债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琼  陈金贤 《系统工程》2003,21(5):79-83
信用违约互换是最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重要的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由于信用风险非系统性、收益可偏性以及数据获取困难,使得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十分困难。本文根据信用违约互换的避险机理,并考虑突发事件对违约概率的影响,建立一个基于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模型,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双指数跳扩散过程下带违约风险的可转债定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了股票价格服从双指数跳扩散过程以及存在企业违约风险情况下的可转债定价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可转债定价模型,运用鞅方法,得出了可转债价格的显式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企业违约风险和双指数跳扩散过程对可转债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虑了信用风险的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范辛亭“随机利率条件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的经验检验”一文提出可转换债券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不一致是由于可转换债券定价中没有考虑信用风险(非恶意和恶意违约风险)所至;进而阐述转债定价模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单因素模型,双因素模型,信用风险模型;最后在没有考虑信用风险的转债定价模型与风险债券定价模型基础上推导出具有信用风险(非恶意和恶意违约风险)的转债定价模型的PDE及其约束,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ongstaff等提出的最小二乘蒙特卡罗方法为可转换债券定价,从而解决为可转换债券中路径依赖条款和美式期权进行定价的难题.可转换债券是复杂的结构化产品,同时受股价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影响.在建立的定价模型中,股价过程放松波动率为常数的假设,用GARCH(1,1)模型估计波动率,信用风险根据TF模型用常数信用利差代表,收益率曲线用Nelson-Siegel方法估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存在低估,低估幅度在2%~3%之间.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的信用利差系指银行债与国债年到期收益率的差额, 既反映市场众多投资者对特定银行信用风险程度的认同, 又是银行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同一信用等级银行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上、不同期限的到期收益率之差确定T-1年的利率期限结构溢价, 通过T年期银行债的到期收益率减去T-1年的利率期限结构溢价来确定1年期银行债的到期收益率, 建立了基于期限结构溢价的商业银行信用利差测算模型和违约概率测算模型, 并对可得到数据的46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用特定银行债T年期的理论到期收益率ry,T减去收益率曲线上的同一信用级别银行债T-1 年利率期限结构溢价rp,T-1、来确定特定银行债1年期到期收益率ry,1, 解决了现有理论公式仅仅能够测算T年这一整个时段的到期收益率、无法确定特定债券1年期到期收益率、因而无法计算债券利差的难题. 二是通过1年期的银行债与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比较给出各有关银行的实际信用利差, 反映资本市场对各有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认同, 为银行债的发行定价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通过折算到同一基准日的国债与银行债实际到期收益率的比较来反映真实的信用利差, 解决了各种债券由于发行日不同而无法进行比较的问题. 四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与穆迪公司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排序一致的结果, 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违约概率最低, 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违约概率较高, 上市银行的违约概率居中.  相似文献   

13.
可违约债券一旦一个信用违约事件突发后,可导致一系列的可违约债券的相续违约,通过对可违约债券组合风险集成度量进行研究,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应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系统在这方面应急处置机制.针对可违约债券组合中的信用-市场风险相关性和各债务人信用相关性,可从不同风险类型识别出的共同的风险驱动因子出发构建风险整合框架.假设债券的违约强度仿射地依赖于系统市场风险因子、系统信用风险因子、特质信用风险因子等组成的基础状态向量,推导出了基于三因子仿射强度的可违约债券价格,把可违约债券双因子强度定价模型拓展为三因子强度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违约债券组合风险集成度量的Monte Carlo方法,得出同一个风险计算期下反映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这两类风险的损失分布,进而能求得组合的VaR值,在同一个框架下同时捕捉可违约债券的两类风险.最后运用提出的基于三因子仿射强度的风险集成度量模型对短期融资券组合的风险进行数值计算,并与基于双因子仿射强度的风险集成度量模型得到的VaR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