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熔体快淬工艺及添加元素Ti对Sm—Fe合金相的形成及结构的影响,成功制备了Sm3(Fe,Ti)29Nx/α-Fe双相纳米耦合永磁材料.研究发现,快淬薄带由Sm3(Fe,Ti)29和α-Fe两相组成,晶化前在纳米晶周围存在部分非晶相,晶化后的晶粒间晶界平直光滑、且晶粒间结合紧密没有界面相,为晶粒间直接接触耦合.对甩带后的样品采用750℃保温10min的晶化退火得到的颗粒比较细小且均匀.氮化磁粉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没有出现明显的台阶,表现为单相永磁材料的特点,说明硬磁相Sm3(Fe,Ti)29M与软磁相α-Fe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已形成.  相似文献   

2.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经不同温度退火的Fe基合金薄带(Fe73.5Cu1Nb3Si13.5B9)断口形貌, 结合XRD衍射晶体分析技术和综合他人已有研究结果, 分析了Nb和Cu在Fe基合金薄带退火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提出了包裹晶颗、Nb空位团、Nb-B原子群等新概念, 并利用这些新概念描述了α-Fe(Si)纳米晶形成的机制, 从而建立了Fe基纳米晶合金由分隔相、包裹相和纳米晶相组成的三相互套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水雾化工艺制备的Fe合金粉为原料,经高能球磨处理和后续真空退火处理制备薄片状外形和纳米晶微结构的Fe基合金吸收剂;选用改性聚氨酯为胶粘剂,以Fe基合金吸收剂为填料制备吸波涂层;并对Fe基合金吸收剂的微波电磁参量和吸波性能做了测量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铁基纳米晶薄片状吸收剂制备的吸波涂料在0.5~18GHz的微波宽频带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小于-10dB),可以应用于民用抗电磁辐射干扰和军事隐身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4.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Ni50Mn19Fe6Ga25合金甩带样品在室温是L21结构, 并且存在[100]织构. [100]轴垂直于试样表面, 而[110]轴与带向成45度角, 并且在带向与带的法线方向确定的平面内. 应力测试表明沿带向存在拉应力, 对应择尤取向的晶粒拉应力的方向就是沿[010]方向. 原位X射线衍射变温分析表明, 未退火的样品降温时没有发生明显的马氏体转变, 而经900 K, 24 h去应力退火后的样品, 再降温时发生明显的由立方到四方的结构转变. 这表明沿[010]方向的拉应力阻止了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熔体快淬工艺及添加元素Ti对Sm-Fe合金相的形成及结构的影响,成功制备了Sm3(Fe,Ti)29Nx/α-Fe双相纳米耦合永磁材料。研究发现,快淬薄带由Sm3(Fe,Ti)29和α-Fe两相组成,晶化前在纳米晶周围存在部分非晶相,晶化后的晶粒间晶界平直光滑、且晶粒间结合紧密没有界面相,为晶粒间直接接触耦合。对甩带后的样品采用750℃保温10min的晶化退火得到的颗粒比较细小且均匀。氮化磁粉磁滞回线的第二象限没有出现明显的台阶,表现为单相永磁材料的特点,说明硬磁相Sm3(Fe,Ti)29Nx与软磁相a-Fe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已形成。  相似文献   

6.
天然沉积土大多处于复杂三维应力状态.建立岩土材料三维本构模型的方法(三维化方法)应满足热力学定律这一基本物理规律.本文通过引入与塑性剪应变相应的迁移应力,使基于耗散能增量函数建立的岩土材料本构模型能合理地描述偏平面的三维屈服特性.同时,给出了耗散应力空间应力张量与真实应力张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使本构模型能在三维耗散应力空间中采用相关联的流动法则计算不同应力方向的塑性应变.其次,在热力学框架下对比分析了常见三维化方法的热力学本质,如直接引入强度准则的方法、g(θ)方法和变换应力方法等.说明了三维耗散应力空间与变换应力空间的等价性,验证了变换应力方法在热力学框架下的合理性,同时指出直接引入强度准则的方法和g(θ)方法的不合理之处.最后,通过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比较,验证了建立的三维耗散应力空间及其等价的变换应力空间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用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以半导体材料Si为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研究了不同厚度的Si过渡层对三明治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发现三明治膜巨磁电阻在过渡层厚度达到0.9nm时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而过渡层工小于0.9nm时基本上呈各向同性,巨磁电阻的各向异性可由三明治膜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解释,在Si过渡层和金属Co层的界面处相互扩散形成具有(301)择优取向的Co2Si诱导了三明治膜的这  相似文献   

8.
用Hall MH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Hall等离子体中不同初始粒子载流情形下磁场拓扑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场向电流与Alfven波的产生.在考虑了初始离子载流子的影响后,模拟结果中磁场的拓扑形态结构更加复杂.模拟结果中除了传统的By四极结构以外,还出现了一个与传统By四极结构相反的反四极结构,这种结构的出现使Hall MHD理论能解释完全电子载流情形下不能解释的观测现象,作为事例给出了Cluster卫星观测事例.同时还得出以下几个非常有意义的结果:1)受Hall效应影响的区域(空间变化尺度小于或相当离子回旋半径的区域)电子与离子分离.在非Hall效应影响的大部分区域,受初始离子+y方向运动的影响整个磁结构向+y方向偏移;而在受Hall影响的较小区域,受电子运动影响磁力线向-y方向弯曲.随之,By产生;2)由于By的出现,场向电流(FACs)产生.与完全电子载流的情形相比,结果中场向电流分布的中心随离子载流比例的增加向+y方向偏移,场向电流主要分布在y〉0的区域;3)模拟结果中Ae≈0.76,Ai≈1.36,Ae×Ai≈1.03,完全符合Hall等离子体中的瓦伦关系,证实了Alfven波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系统中不含铁磁性物质的特点,提出了不含空气单元的电磁分析方法,得出了边校正场线圈(SCC)上磁场及电磁力的分布,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考虑到SCC总体结构的复杂性,进行了简化的整体模型分析.针对应力最大部位,采用子模型技术进行局部结构分析.得到了线圈盒、铠甲以及绝缘层的应力分布,为SCC设计改进及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最大m值法是获得高超塑延伸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最大m值法对Ti-23Al-17Nb(at.%)合金在温度为940~1000℃、不同方向的超塑拉伸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轧制方向、1000℃条件下进行超塑拉伸,获得的最高延伸率为2507.4%,是至今该类Ti3Al基合金所报道的文献中的最高值.随着变形温度和变形量的增加,原始长条α_2晶粒重复经历拉长、断裂和球化的过程,这是获得高延伸率的原因之一,也是各向异性始终存在的原因.在一定变形条件下,α_2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较大时更有利于Ti3Al基合金的超塑性.1000℃变形时大应变会诱发O相析出,增加了合金抵抗颈缩的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偶极子场理论,经过4个基本函数重构所有的矢量势和标量势谱域Green函数,并利用二级离散复镜像方法和高阶Sommerfeld恒等式,提出一种平面多层介质中的空域Green函数的高效算法.算法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利用传输线理论时需重写谱域Green函数各个分量,从而在不改变当前积分路径的前提下,直接提取表面波的影响,得到近区场和远区场都适用的空域Green函数,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电磁场混合势积分方程中电流(磁流)产生磁场(电场)的旋度因子,十分方便分析平面分层介质中三维结构的电磁散射和辐射特征,通过平面微带周期光子带隙(PBG)结构的S参数、大型微带天线阵列的雷达散射截面和平面分层介质中具有三维结构的目标的辐射场、散射场特性的数值分析,证明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K4[Fe(CN)6]与K3[Fe(CN)6]在NaOH溶液中180℃水热反应12h得到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并通过控制乙二醇的加入量可控合成了单一形貌的Fe3O4八面体微晶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在室温下测试了它们的磁学性能,结果表明,Fe3O4核桃形球状颗粒和八面体微晶结构为单晶立方相结构,其尺寸分别约为2.2~8.6μm和1.6~12.5μm,矫顽力(Hc)分别为150.57Oe和75.28Oe,饱和磁化强度(Ms)分别为97.634emu/g和101.90emu/g,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2.05emu/g和6.69emu/g。通过改变溶液中碱的浓度可实现不同尺寸核桃形球状颗粒的可控合成.研究了乙二醇在Fe3O4八面体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其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3.
纳米Ta基阻挡层薄膜及其扩散体系电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100)Si衬底上制备了3类Ta基纳米阻挡层薄膜及其对应的Cu/barrier/Si复合膜,并对薄膜样品进行了卤钨灯快速热退火(RTA).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AFM,SEM-EDS,Alpha—step IQ台阶仪和XRD等分析测试方法对样品快速热退火前后的电阻特性和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凝聚、氧化和稳态效应同时出现,方块电阻的增大和下降趋势并存;而高温退火后Cu和Si发生互扩散形成的高阻相Cu3Si与更粗糙的表面形貌引起更强烈的电子散射导致了复合膜系方块电阻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火星快车飞船(MarsExpress,MEX)搭载的低能电子谱仪可以测量火星附近小于20keV的电子通量数据.利用得到的96段连续测量结果,通过判断能谱拟合参数的方法确定了飞船穿越火星磁堆积层的位置,对这些穿越点进行圆锥曲线拟合后给出了火星磁堆积层(MagneticPileupBoundary,MPB)的大致形状及位置,所得结果与先前火星全球勘探者(MarsGlobalSurveyor,MGS)及Phobos-2飞船给出的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对获得的穿越点按照火星当地壳磁场强度分类,周围磁场强度较强(〉50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明显高于全部穿越点及周围磁场较弱(〈10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很好地反映了火星壳磁场对火星大气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行星际空间中的磁重联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975 ̄1981年间Helios飞船的0.18h平均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测量予以了分析,发现行星际空间存在磁重联现象,通过重建方位角φ平面磁场位形的物理图象看到,时间尺度为天(d)的磁重联事件-由一个介体(等离体团)和位于两侧的磁中性线(分隔区)构成,是行星际磁重联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可能源于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或磁云,原理性的数值模拟再现了磁重联事件的基本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电沉积镍箔为例,在离心力场条件下,研究了超重力对水溶液金属电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电沉积金属镍,晶粒细化、韧性和抗拉强度显著提高;杂质元素H含量减少,但电效降低;超重力场促进析氢反应,析氢过电位降低;超重力场促进溶液中离子传质,降低过电位,提高极限电流密度;对于离心力场超重力条件下的电沉积、电极反应及材料组织性能还与惯性力和电流方向有关,惯性力与电流方向同向有利于获得组织结构致密性能更好的电沉积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单(双)卫星探测不同,利用ClusterⅡ四颗卫星的磁场数据,可以直接计算连续变化的场向电流(FAC)密度,这为研究场向电流与地磁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对2001年8月和10月2次磁暴期间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时的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这2个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变化及其与极光电集流指数AE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在这两次磁暴期间,场向电流有明显的增强;(2)从磁暴的急始到主相初期,场向电流密度的大小与AE指数近似负相关;(3)在主相后期和恢复相初期,场向电流密度大小与AE指数近似正相关;(4)在磁暴恢复相后期,场向电流与AE指数无明显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
Ni2MnGa铁磁形状记忆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磁形状记忆合金 (FSMA)是在一定温度范围马氏体相稳定同时又具铁磁性的一类特殊的形状记忆合金。Ni2MnGa铁磁形状记忆合金近年来成为呈现磁场驱动大应变的新型驱动材料 ,这些应变来自磁场诱发马氏体孪晶的重排 ,而不是磁场对奥氏体至马氏体相变的作用。孪晶变体的重排在宏观上呈现为正或切应变 ,一非化学计量比Ni2 MnGa单晶于室温加 0 .4T磁场能产生6 %的应变 ,Ni Mn Ga单晶在高至 15 0Hz的交变磁场仍可得到 2 .5 %的应变。本文阐述了与这种磁控形状记忆效应相关的孪晶界迁动的磁学和晶体学理论。马氏体相的大磁晶各向异性能使磁化沿c轴方向有利 ,穿过孪晶界c轴刚好转动 90度 ,同时 ,这个孪晶界也构成了约 90度的畴界。在各向异性的情况下 ,孪晶界的迁动仅有相邻孪晶变体的Zeeman能差驱动 ,μ0 ΔMis·Hi。磁场和外应力对应变的影响通过对一简单的自由能表达式取极小值来表示 ,自由能表达式包括Zeeman能、磁晶各向异性能和外应力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需考虑的内部弹性能 ,模型的所有参数可通过应力 应变曲线和磁化曲线测量得到。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磁场诱发应变可类比传统热弹性形状记忆效应 ,与更为人们所熟知的磁致伸缩现象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规则Kelvin模型沿某一方向伸长,而保持与其垂直方向的原有尺寸不变,得到了结构各向异性的胞体模型;然后,利用其在整个空间具有的周期性和对称性得到了简化后的周期性结构单元,并类似于已有文献中的做法,采用半支柱求解单元和弹性挠曲理论来分析其力学行为,获得了沿胞体伸长以及垂直于胞体伸长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应力、应变的理论表达式和相应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且,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上述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应变不太大时,理论预测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非常接近,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各向异性比对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各向异性比的增加,在相同应变下,压缩应力在胞体伸长方向得到提高,而在垂直于胞体伸长方向则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模型,以Ni75Al6.0V19.0合金为对象,研究了其相变过程的扩散通道取向效应及其通道形成过程中相间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弹性错配应力场作用下,V原子会沿着[1001方向形成扩散通道,形成沿其短轴方向生长的D022相,从而促使Al原子在相邻处也沿着相同的方向形成扩散通道,产生L12相的定向生长;应力的升高,取向效应先增强再减弱;在较大应力下,V原子的平均占位较晚达到稳定、Al原子则较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