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现存作品多以悲愁怨恨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从他生活的不幸、仕途的不顺、动荡的时局及其当时的审美风尚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揭示其感伤情调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饶婷婷 《科技信息》2012,(6):329-329
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波兰的“钢琴诗人”,他的作品体裁多样、感情朴实、手法简练,而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深厚的忧郁情感为其奠定了独特的基调、严肃而又悲哀,其作品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本文站在钢琴演奏的角度,从音乐特色和演奏特点两个方面对肖邦的夜曲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试论郁达夫自叙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开创了我国现代自叙体小说的先河,引领了浪漫抒情、自我表现为独特风格的小说派别,他文中强烈的自我表现、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和感伤情调,以及郁达夫式的坦率和露骨,使他的自叙体小说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沉沦》主人公是郁达夫笔下的第一个“零余者”形象,他善良,热诚而又过于敏感,孤傲清高,如何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与之相伴的大量的性苦闷描写,成为阅读,欣赏这篇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郁达夫着力向人物内心深入开掘,使全篇充溢着感伤情调和忧郁美。《沉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突破了一已的情感宣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真诚美好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感伤色彩和悲观情调。然而这些特征又被另一种乐观的因素所冲淡。因而,哈代抒情诗兼具二重性,即蕴涵欢乐的悲伤,在他的诗歌中具体表现为:孤独中有宁静,忧伤回忆中寓快乐,基督教信仰与不可知论的碰撞,悲观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征战,美与距离的矛盾。哈代抒情诗的感伤与悲观的实质是诗人现实诗风的再现。感伤与悲观并非他作品的精髓,忠于现实、反映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才是他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空间中,人物形象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如果一篇(或一部)小说中没有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情态存在,那么作品也就没有任何魅力.小说人物群体空间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他们是小说的核心,是最具有吸引力和美学价值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文本细读,从现代者返乡模式、人物命运、对未来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了作品的现代性话语内涵,论述了作为“孤独者”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前行道路之艰难,人物的悲剧命运正体现了20世纪初现代性在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一位感伤主观主义者,她把自身的悲惨经历融人她的小说,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浓重的主观性色彩,感伤而哀怨。本文试探讨庐隐小说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在题材上,写自身的自叙传小说;在小说的组织形式上,运用书信、日记体形式;在抒情上,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并分析形成这种浓重的主观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管姗姗 《科技信息》2007,(11):171-171
本文从海明威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入手,分析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塑造与作者心灵世界的关系,提出早期海明威的作品中已经反映出所谓“硬汉精神”。同时,结合海明威的家庭教育背景分析他“悲剧性格”的产生根源以及这种性格是如何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科技信息》2006,(1):24-18
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着引人争议的作品。他的小说是传统的,因为大部分都是以事件和人物为中心的,而他的作品又是非传统的,因为他对问题、人物的赤裸裸的描写上。而他最突出的是他的心理描写,他对人类心灵的捕捉,因而他的小说被称为心理小说。本文旨在对他在心灵刻画、表现方法上面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