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群 《科技资讯》2006,(17):158-158
本文列举的三种现象应当说都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独有的现象,不论是英雄群体现象、僧道现象、还是续书现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现象的一种折射,显示的是“中国特色”。续书现象与古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有紧密关系,而深植于中国民众中的随大流的现象又与前两种现象大有渊源,这是需要我们深加体会的。  相似文献   

2.
文艺创作中艺术思维的民俗心理机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艺术思维离不开形成人类民俗心理结构的民俗思考原型;它的三个层次(类化思维、自觉思维、艺术思维)都与民俗心理积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俗心理中的野性思维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发艺术思维的民俗心理结构的思考原型在创作中体现为两重作用:一是制导作者构思的整个过程;二是定位作者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之艺术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3.
试论古代中国的衣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的衣料,主要为皮革、麻布和绢帛三种。最早被古人穿用的是动物的毛皮;紧接着,古人又发明了利用植物的内皮纤维纺纱织布;最近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发明了养蚕缫丝织帛。  相似文献   

4.
艺术思维方式,就是体现一定艺术思想内容和与之相符合的思考方法、适用于艺术领域的思维模式。艺术思维方式问题,说穿了其实就是有别于其他非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问题。艺术思维方式说穿了就是与非艺术思维的区别问题。艺术中的情感是通过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化手段得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希伯来抒情诗、中古阿拉伯和波斯的抒情诗、印度抒情诗三者,其题材往往是宗教性的或者与宗教有关。不过,由于所基于的宗教文化和所面临的生存境遇不同,三种抒情诗的题材各自又有很不相同的地方;与西方抒情诗和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有关题材比较,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大气压力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古代获得真空常用的三种方法对研究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8.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画论是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发展的产物,现代的研究应从艺术功用、艺术思维、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关系、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四个主要方面找出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才能从深层次发掘中国式的绘画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能动性和在其发展中的轨迹.阐发在这些艺术领域里创造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梦幻在艺术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针对艺术思维的传统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等同,梦幻在艺术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专业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在教学上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异同和抽象与直观的差异。针对这一特点,笔者从中西医对比教学、注重直观教学、增进互动教学、激励学生思考4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此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教学思路、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所授知识。  相似文献   

12.
蔡仪美学思想对于建构、发展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体系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蔡仪的现实主义艺术学说,从一个重要的纬度为文艺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蔡仪高度重视对艺术问题的研究,为文艺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作了思想认识上的铺垫.他关于美的艺术的内容的论述,关于美的艺术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关于艺术教育是美感教育的观点等,都为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蔡仪独特的美学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中国文艺美学研究也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陶艺的形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陶艺创作的材料、工艺流程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论述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必然联系和根本性的区别,指出现代陶艺应以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导向,在传统陶艺的基础上不断的补充完善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美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佛教禅宗非逻辑思维深刻的影响。禅宗之渐顿思维、禅定思维、明心见性说直接作用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审美,形成了中国艺术美学的灵感思维、形象思维、虚静思维、文即心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和《艺概》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两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呼应关系,这种呼应在引用关系中有明显体现。文章对《艺概》引用《文心雕龙》的情况进行了梳理,有利于了解刘勰与刘熙载对于某些文艺问题的共同关注,也有利于了解刘勰有关文艺思想在刘熙载那里得到的反响与呼应。  相似文献   

16.
弘一大师的佛教艺术,虽广泛涉及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等多种体类,但其美学品格却是统一的,即在华严学圆融思想的指导下,融通西洋与东方、人文与佛道、净土与般若、空性与实相,从而在圆成妙有的艺术形式中寄寓缘起性空的佛家义理.在此,西洋美学观念的融入并未改变弘一大师佛教艺术的中国品格,反而化归于后者,并愈加张显出后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会是融入浪漫主义因子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开启了新诗在思想与组织上自觉与政党保持密切联系的发展道路。清醒的阶级意识、叙写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工农生活是其突出特征。他们最早响亮提出诗歌大众化口号,并从理论探讨走向创作实践。在借鉴和利用民间形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过分强调诗的功利目的性,放逐抒情个性,使其作品总体上说认识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晚明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很好地运用了现代公关艺术。他们在组织内部统一传教思想,推行适应策略;对外改装易服、结交士人、传播学术,最终获得在华传教的成功;同时也成就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段美丽佳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有系统的新兴学科.通过对学科情境的历史梳理和评判,认为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诉求在于寻求研究范围上的全景性、艺术观念上的集群性、多维化和细密化的艺术"他者"之间的全景式平等互动机制、艺术研究格局上的完整性,以及学科本身完全而又彻底的实验性和反思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20.
科学趋同,艺术存异,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取决于实际存在的客观因素,又取决于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时,要充分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