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子政务建设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01年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政府信息化先行”的方针,明确了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方向。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电子公文应用实现模式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将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近期的工作重点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电子政务建设新高潮,大力促进了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而电子公文应用作为我国各级政府政务工作的基本业务,成为最早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政府政务工作效率的应用之一,也是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决定优先推行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教育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周济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教育部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教育部先后制订了《教育电子政务十五规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电子政务有自己的特征、作用和意义,认清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障碍,采取相关措施,必将提高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的运行效率,促进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概况、电子政务的概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及必要性,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政府形象,搞好政府内网、专网、外网和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增长、更为理性竞争的时期,深层面改善发展环境的要求,已将电子政务推到政府工作的前沿。在急速推进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要政府的行政和管理工作方式与之相适应的紧迫要求。信息及信息网络,是现代政府工作体系的支撑,没有这个系统,政府的运行和管理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实现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政府必须破解的课题。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到临界点 近年来,不少国内的专家都在反思我国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特别关注投入与见效的比例,投入与信息化要素形成的关系。此事也引起了多方面,包括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不再仅以开启轰轰烈烈的项目为荣,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走向理性的新标志。 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到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表面上、形式上能够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刊从本期开始,将采用系列报道的方式,重点对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系统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对电子政务有个全面了解,从而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不断高涨,世界各国电子政府建设呈风起云涌之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国家正式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把电子政务建没作为推进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到了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日程;二是电子政务建设日益深入人心,通过政府机关的强力推动和IT企业及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使电子政务在国内经历了由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的过程,实行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新一轮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题;三是基础理论研究气氛活跃,科技、  相似文献   

10.
常德市电子政务建设发韧于2000年"政府上网工程",对全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行归口管理始于2004年。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文件,按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常德市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互联网政府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建设政府网站,要掌握四条原则: 第一,要深刻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意义。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建立基于"网站群"理念的政府门户网站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所遵循的基本思想,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基于——“网站群”的理念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兴起.政府在推动信息化方面有非常高的热情,有强烈的发展冲动,IT企业在参与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热情也特别高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最新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2年发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后,近三年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网上服务内容日益充实,服务形式与机制的创新不断涌现,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管理体制与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直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及社会服务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对当前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从初步分析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此同时.我国的信息化也开始向纵深发展.一些基层单位正在逐渐地开展信息化的应用,有的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像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系统、北京顺义区晏雄寺村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示范村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平台现状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状需求 目前,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进。电  相似文献   

17.
汪峰  刘洋 《安庆科技》2003,(3):20-22
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就保障信息安全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等国家信息化建设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在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电子政务的大规模建设与应用,对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为此,安庆市保密部门以今年《保密法》颁布15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活动,深入理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政策和中央保密委关于电子政务中保密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探讨电子政务中安全保密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以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政务的体制障碍及2005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兴起。政府在推动信息化方面有非常高的热情.有强烈的发展冲动,IT企业在参与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热情也特别商涨。但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是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则困难重重。遇到一系列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香 《科技信息》2010,(25):I0070-I0070
电子政务是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这些经验,才能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