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啃老”现在不仅仅是中国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就连那些经过“入职血拼”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多数人在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单薄”工资时,也还面临巨大的生活问题.根据中国媒体发布的统计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为2443元,“仅够买半个苹果手机”,同时,三成以上的职场新人需要“啃老”,近四成是“月光族”.……由于就业压力大、房价居高不下等因素,“啃老”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中愈发普遍.  相似文献   

2.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儿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那是在村小学读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忆起会作文的辉煌。村里有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9):48-48
就业顾问认为。工作1—3年是职业生涯最“青黄不接”的阶段:你既不像毕业生那么“单纯”,又不像有四五年资历的那样能“独当一面”。正处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那么这时候你如果跳槽找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数十年间,大学生选报志愿时对基础学科一直抱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奉献”“冷板凳”“异常艰苦”,在众多年轻人活跃的网络社区,基础学科更是被贴上“又难又穷”的标签. 2020年,我国推出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强基计划”,实施首年的情况并不理想.强基计划“遇冷”,有人建议,要吸引学生选择基础学科专业,在推进强基计划的同时,要出台扶持基础学科的措施,解决基础学科人才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由此看来,这些建议暴露出入们对基础学科,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的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5.
“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条至理名言已经开始在很多高校学生心中松动。记者在哈尔滨市各高校走访时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热衷于经商活动。经商学生:“什么都不行了,才去学习”毕业生离校前夕,在各高校学生的寝室楼前、林荫道上及学校一些主道两边,随处都能看到毕业生在卖自己不要的用品。一位摆摊的学生告诉记者:“这不算什么,最壮观的是每年新生入学时,很多大学生都去系里申请到新生楼前卖各种用品。”他说,因为是贫困生,辅导员每年都让他出摊,他批发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两天能把一个月的生活费赚出来。在各高校的揭示板上,记者见…  相似文献   

6.
对于初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意味着职业生涯的起跑线。如何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开始至关重要。由于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步入社会,所以还不能平静地面对和接受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经过对近年应届毕业生工作表现的分析和总结,大致可将心态“不平衡”者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踌躇满志型。此类型毕业生对新工作怀着尽乎完美的高期望值,在接到用人单位的聘职通知后欣喜若狂,并认为自己能够轻松地胜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即使自己工作非常努力也未能得到上级的充分认可,或是发现公司的人际关系复杂、自己精心策划的方案未被实施等情况时,则立刻失去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韩国首尔,一个女孩纵容自己的爱犬在地铁里排便而不收拾,激起网民公愤并发起了强大的“人肉”搜索,女孩的姓名学校等身份信息很快被公诸天下,导致女孩因为压力过大而精神失常。不久后,知名人士林秀卿因为儿子溺死,遭到网络上各种谣言的诽谤,这些事件使韩国大众开始对网络自由进行反思,不少人呼吁进行严格的网络监管,维护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浩在师徒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声令下,他与其他97名应届毕业生一道,双手捧起热茶,呈给初识的师傅,并深深鞠上一躬.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齐聚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福清核电站.此时正值"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处在攻坚期.他们的加入,为这个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项目注入新生力量. 此情此景,或许会让"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回想起32年前.当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外引进核电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为学不一定“大而全”,而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成为专家,成为带头人。1981年,经过高考的磨砺,我被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录取了。之所以报考这所交通大学,并不是自己当时对交通领域有什么特殊的志向,只是小时候家乡交通很不方便,只有一条公路穿县而过,过长江还必须坐轮渡,去哪儿都麻烦,所以对“交通”二字比较敏感和向往罢了。然而,从家乡江苏靖江到位于四川峨眉的学校之间的这段旅程,却令我终生难忘,给我“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从业者和初次就业者必须取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从来就没有在国家教育体系里担当过主角,即便是在中职(中专、职高、技校)生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半壁江山(尽管当时的高中教育并不发达)的20世纪90年代。因此,尽管职教发展中出现过许多“业内”重大问题,但皆称不上社会敏感问题。这种局面最近却有了变化:2005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文规定: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问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3.
直至近代,西方法学家从罗马法与基督教传统尤其是托马斯主义中获取的“lex naturalis/ius naturale(自然法)”,一方面强调的是一种命令与戒律,另一方面更为强调正当理性对上帝要求与禁止的命令的遵从,本质上是一种“lex morum(道德的法)”。这种对“自然法”内在化的理解是希腊因素与基督教因素混杂的结果,当“自然法则(lex naturae/law of nature)”作为一种外在“施加的法则(imposed law)”被理解时,“自然法则”开始在形而上学层次上被用于理解自然整体的过程与秩序。当物理——数学路径开始量化自然法则的定义与理解之时,经验——实验的路径并未被完全抛弃,两种路径最终在艾萨克·牛顿那里实现了综合。随着对自然掌控的深入,18世纪之后“自然法则”概念不再指涉上帝,而且被专门的法则或规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6,(11):11
高考十几天后,我用一根冰糕买通了小弟,要他为我打电话查分。他才12岁,还不懂得“高考”这个词的含义,更不知道高考分数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小弟笑嘻嘻地接过我手中的冰糕说:“姐,好棒哦———400多分呢!”我听了瘫坐在地上。高二那年,学校分了一个理科实验班,我有幸被“选拔”进来,苦学了一年。高三了,或许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我开始偷着玩。前半年里我还很听话地坐在教室里,知道自己心中有个目标,知道在第二年有个人生的转折点———高考。老师发下了厚厚的辅导书,我皱着眉在封面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后,开始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然后,我就…  相似文献   

15.
这个“被上帝祝福的村庄”的上斯劳特村安静、祥和,是英国最离奇的地方。一排排摇摇欲坠的黄色石屋,被连绵起伏的科茨沃尔德丘陵环绕,上斯劳特村与名称中暗含的暴力大相径庭(注:“斯特劳”的英文含义为“杀戮”)。在秋日朦胧的阳光下,格洛斯特郡的这个角落可能会被渲染得如水彩画一般美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1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是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高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标志工程之一。办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把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国家赋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北航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客观要求。几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按照科技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很多女孩从小就梦想着自己能变成童话故事中的睡美人,让心仪的白马王子把自己从睡梦中吻醒。然而,现实生活中“睡美人症”患者的生活远远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英国18岁少女贝萨尼一罗斯·古迪尔患有罕见的“克莱恩一莱文综合征”,她断断续续沉睡了一年,其中最长的“睡眠”长达6个月。这一奇怪的病症让她错过了自己17岁的生日、圣诞节假期和新年假期,甚至耽误了正常的学校课程。在此期问,她的家人和男友24小时轮流照料她。  相似文献   

18.
邓析的“两可说”历来被视为是诡辩。如果我们用博弈论为工具来分析“两可说”的最为著名的一个事例“赎尸博弈”,可以说明,“两可说”的建议完全符合博弈论理论要求,决非诡辩。  相似文献   

19.
谢鳕 《科学大观园》2009,(11):63-63
初二那年暑假。我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网吧里“战斗”、“升级”。父母以为我上初三以后会收心,谁知我却不知悔改。发展到旷课、逃学。父亲发狠把我关在家里,我却偷走他们的钱。半夜去上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信——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的一种文书。人们要想求得理想的就业或学习机会,同样得填写好自己的“介绍信”。这里的“介绍信”是指学识、业绩、能力及特长等。拿出自己的“介绍信”创造机会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