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10个主控因素基础上,进行模糊数学分析并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采用可视化的编程语言Visual FoxPro6.0编程,根据具体边坡的实际情况将主控因素的隶属度输入到主界面上,得到该边坡的稳定性评判结果.研究表明,两种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并且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优于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合理地确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因素的权重,在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构造上,论文主要用三标度法对传统的九标度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各因素的权重,用隶属度构造了单因素模糊判别矩阵,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了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多种模型,并且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中。对神仙坡等煤矿的多个工作面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等级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二级模糊综合评判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等级是合理可行的,可以较准确地进行等级预测。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陶瓷的磨削加工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进行评价.选择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性能参数和加工过程/输出参数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建立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Snnty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分别通过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每种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作为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氧化锆和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分别被划分为易加工、较易加工、较难加工和难加工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考虑影响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性的多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客观确定各种因素对磨削加工性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能够细致划分陶瓷材料的磨削加工性等级.  相似文献   

4.
深井充填管道失效概率准则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井管道自流输送工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层次分析并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确定系统失效的可接受概率. 将深井充填工艺可能发生的输送失效划分为6个因素和5个等级. 在此基础上, 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权重, 以等比值递增法或递减法确定5个因素等级隶属度, 应用经验和参照类似工艺系统将系统允许概率范围确定为[10-4 ,10-2], 并将其离散为9个区间. 最后, 采用三角函数和插值模糊推理及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得到了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和可接受的失效概率. 以管道设计水平较高、材料和施工质量一般、维护管理水平一般、运行环境较差、事故后果严重为例对系统进行评判, 得到其事故的可接受概率为7.743×10-4~12.915×10-4, 即介于适度发生概率到不易发生概率之间, 与现有系统实际发生的事故概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地质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丘陵山区复杂的地质情况,构建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并引入弱模糊一致矩阵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解决了传统AHP很难满足一致性检验的问题;依据矿山特殊地质条件,将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构建模糊综合评判表,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度;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该模型在实际矿山中的应用,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显示的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吻合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纯苎麻织物服用方面的生物整理效果.选择刺痒感、柔软性和光洁度作为影响其整理效果的3个因素,因各因素具有不同层次,故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计算结果与主观评估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岩溶区高铁线路优选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岩溶区高速铁路线路优选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对影响岩溶区铁路线路方案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关系,构造阶层结构,采用模糊理论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权重向量;通过专家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等方式确定各因素得分,采用逻辑运算确定相对优属度矩阵,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判备选线路方案的优劣.利用该模型对贵广高速铁路雄村—贺州段3条备选线路方案进行比选,得出备选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分别为0.131,0.889和0.581,从而确定第二方案最优,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电厂锅炉系统能效,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从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性角度出发,以锅炉系统能效为一级目标层,选取了关于燃料水平、设备水平和运行状况作为二级准则层,并将具体影响因素归类整理为三级指标层.分析各因素值变化对系统能效的指向性影响,确定隶属度函数,通过专家组评议求得权重向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锅炉系统能效模糊综合评判体系.该体系可对锅炉系统能效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某层面的能效利用现状,为后续优化指明方向,也可用于机组间的竞赛对比.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场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时,由于评价因素较多,因此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集采用三级评价标准,即把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小、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大三类.确定了三个参评要素: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动力和历史状况,十一个评价因子,采用半梯形分布隶属函数曲线确定其隶属度.选用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上有所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作为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因子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判计算单元所属危险性级别.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23个有效单元.文中以第15单元为例具体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整个研究区运用该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所属地质灾害危险性类别,从而判断了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及切削加工工艺知识分析切削用量的模糊特性,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包括建立备择集、因素集、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优化选择切削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成  范柱国  范立伟  王冬冬  丁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9):4742-4745,4756
从地形条件、地质构造与滑体结构、降雨和水文地质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作用五个方面分析了王子树乡政府驻地滑坡的成因,同时总结出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和主要诱导因素。运用剩余下滑力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强降雨和地震同时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极差,因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单体滑坡的风险评价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详细描述了二道桥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变形特征;采用了钻探手段和高密度电法物探手段查明了滑坡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使用Geoslope软件定量计算了二道桥滑坡在天然、饱和、地震三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和失稳概率,确定了危险性级别;结合1∶2 000地形测量成果和实地调查,统计出了受二道桥威胁的承灾体类型及数量,确定了危害程度级别;最后根据危险性和危害性构建风险评估的矩阵,对二道桥滑坡进行风险评价,得出滑坡在天然条件下,风险评估级别为M级,表明处于中等风险。在饱和条件和强震条件下,滑坡的风险评估级别为H级,表明处于高风险。评价结果对于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滑坡是中国频发的地质灾害,滑坡的易发性评价涉及多种影响因素,如何利用多影响因素进行精确、有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减灾防灾工作的重点和前提。为探讨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不同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川西蒲江县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与编录,筛选地质、地貌、环境等12类影响因子,分析各影响因子与滑坡的相关性,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大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因子权重法和栅格赋值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图编制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筛选的12类滑坡影响因子不存在线性相关,坡度、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和距道路距离对区内滑坡发育影响明显,利用滑坡影响因子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对滑坡易发性进行有效的定量评价。综合现场调查与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栅格赋值法和因子权重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86和0.798,栅格赋值法评价精度优于因子权重...  相似文献   

14.
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对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多模型耦合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运用广泛,但将(Weight of evidence,WOE)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耦合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较少。以滇东北山区威信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等12个滑坡评价因子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证据权计算得到证据权对比度、滑坡栅格占比和分级栅格占比,对指标因子进行分级,构建WOE-SVM模型计算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dex,LSI),利用GIS平台得到研究区易发性分级图。结果表明:滑坡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河流流域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区域,SVM和WOE-SVM模型评价结果与滑坡空间位置分布基本一致,但耦合模型精度高于单一SVM模型,其评价结果也更加合理有效,可为当地滑坡灾害的治理与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理论,结合安全监测数据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构建完善的滑坡安全性评价体系,应用云模型生成各评价指标隶属度,采用引入权重系数的改进D-S证据理论进行数据融合分析,建立一种基于云模型和改进D-S证据理论的滑坡安全性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以实现对滑坡安全性的综合评判。以雅砻江卡拉水电站周家滑坡安全评价分析为实例进行研究,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判定周家滑坡的安全状态,分析表明其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B1区处于不稳定状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确定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经应用表明,该模型精度很高.将该模型用于预测巴河流域的相关滑坡稳定性,其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7.
以乌东德库岸滑坡为例,充分考虑其发育的地质环境,选取滑坡发育特征、岸坡结构与岩性特征、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特征、灾害诱发因素共4类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单因素分级标准,将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重度易发、中度易发、轻度易发与不易发.应用区间数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联系期望概念的库岸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新模型,可系统分析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的区间形式及演化态势.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可靠,且能简化区间数之间关系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区域滑坡易发性制图对滑坡灾害的防治非常有意义。以江西省上犹县滑坡为例,首先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 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平台获取11个滑坡评价因子;进一步利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 FR)联接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耦合出FR-SVM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并对结果进行易发性分级;同时建立以原始评价因子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的单独SVM模型,再次对上犹县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制图;最后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曲线开展FR-SVM和单独SVM建模工况下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FR-SVM模型对于区域滑坡易发性制图具有比单独SVM模型更好的预测性能。FR-SVM和单独SV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93和0.798,进一步表明FR-SVM模型在描述滑坡易发性指数分布及评价因子对滑坡发育影响特征方面要优于单独SVM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模拟滑坡的灾变过程,提出了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实现了对滑坡折减系数的合理分布,通过对李家湾滑坡灾变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各个位移分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位移突变以破积土前缘最为突出,依据应变累积速率的不同,可以将整个灾变过程划分为稳定状态、欠稳定状态和失稳状态。通过失稳判别和双折减系数的处理,对李家湾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评价滑坡稳定性偏于安全,经过处理得到的滑坡综合安全储备都要小于整体强度折减法的结果,但两者的结果相近,说明动态双折减系数折减在用于滑坡的灾变过程模拟和稳定性评价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水库区水位的调节及降雨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以三峡库区紫阳城滑坡为例,采用地下水浸润线简化求解公式,对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目前的常规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库水位上升时,常规分析方法评价结果是稳定性偏高;而库水位下降时,评价结果反而偏低。因此,采用动态评价方法比较符合实际;并据此对该滑坡防治工程进行了优化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