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常易发生骨痛甚至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骨胳疾病[1]。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一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二是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约在1/3~1/4更年期后妇女中发生。  骨质疏松症常可见到如下表现:一是骨折。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50%,它有一个长的临床前期。老年人多发生于髋部(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其在致病程度、死亡率上都是最严重的;更年期后妇女容易发生脊椎压…  相似文献   

2.
股骨颈颈干角、骨密度与股骨颈骨折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长迅速,这提高了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虽然大量的骨质疏松症可以根据骨密度的变化来诊断,但是目前对骨密度与骨折有关的研究还存在疑问,骨质疏松的评估应包括骨密度与骨结构的综合分析。因此,从骨结构的角度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可以为预防骨折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的情况.采用美国Hologic Sahara跟骨超声骨密度仪,对2010年10月~2012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62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骨超声骨密度定量检查.结果表明男、女Ⅱ型糖尿病患者跟骨骨超声速率在30~40岁年龄组均达到峰值,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女性患者50岁以后下降速度较明显.62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共66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率为10.5%,糖尿病合并骨密度减低共291人,骨密度减低(Low bone mass LBM)的发生率为46.3%,女性相比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早期进行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检测对于预防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P)常见于老年群体,易引发脆性骨折。高骨转换型OP的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均表现为活跃,治疗困难,缺乏有效改善骨密度(BMD)的治疗方式。以高骨转换型O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前的康复评定和随访研究,旨在寻找其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指标包括:BMD、血清铁蛋白水平、下肢肌力的站起-坐下测试(CRT)时间、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等。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5.3%,CRT每延长1 s,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4.12倍,患者的铁蛋白水平越高,CRT越长,则预后的BMD越低,而BBS每增加1分,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减少15.8%。说明铁储存水平、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是影响高骨转换型OP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脊柱X线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脊柱常规前后位及侧位X线摄影,经X线检查200例50岁以上老年人,椎体普遍性骨质疏松122例,占61%,其中,男性53例,女性69例.结果:本组病例,骨质疏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椎体形态改变43例,占骨质疏松的35.2%,合并椎体压缩性16例,占骨质疏松的13%,骨质增生188人,占全部病例的94%.结论:常规X射线检查能够对骨密度、形状、骨小梁的数量、形态、分布以及骨皮质的厚度进行清晰显示,对骨质疏松进行病因分析,判断是否合并骨折、骨质增生、变形及其他骨病相鉴别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避免外伤是预防老年性脊柱骨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回顾并分析了纯中药制剂骨疏康(GSK)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结果显示:(1)GSK在药理学方面具有特殊性,含有了多种西药的联合效价.(2)在1085例临床报告中(病例选择偏重于绝经期后1型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GSK对绝经期后妇女和1型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疗效可靠性高于其他类型(包括男性、合并压缩骨折,高龄等);通过骨密度测定,GSK可以明显增加骨密度(BMD),即提高骨量,但对于改善骨的体积密度(BVD),即改善骨质的效应尚不能明确肯定;GSK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稳定可靠,所有文献均有较满意的正向结论,可大致归结为:3个月疗程,75%的显效率.  相似文献   

7.
活性维生素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延敏 《科技信息》2011,(27):I0399-I0399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加钙剂或单纯钙剂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方法:98名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骨化三醇加钙剂或单纯钙剂治疗,比较骨痛缓解情况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骨化三醇加钙剂组骨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但骨密度变化不大。结论:骨化三醇加钙剂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来观察大众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跟骨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进行运动疗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R侧位片及HRCT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40例鼻骨骨折的患者分别行DR侧位及横轴位、冠状位HRCT检查,分析其相应的表现和诊断.结果:40例患者中,DR检查发现鼻骨骨折25例(62.5%),HRCT检查全部为阳性,并且对鼻骨邻近骨及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进行明确诊断.结论:对于单纯鼻骨骨折DR仍为常规检查方法;但由于HR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满意显示鼻区的骨结构细节,对包括鼻骨骨折在内的鼻区骨折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李志明 《科技信息》2014,(3):270+29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结合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老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挑选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患者髋部、L1~L4椎体骨密度值。经过1年治疗及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疼痛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及髋部BMD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阿司匹林结合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老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在本研究中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老年有氧健身操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老年有氧健身操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4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对照和有氧健身操组.经6个月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组的骨密度显著增加,骨代谢活跃,与对照组相比,其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有氧健身操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及骨代谢具有良好的影响。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保持和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效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联性,为早期诊断和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按入选标准对5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记录临床体征、血液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值,x线摄片记录胸主动脉和髂动脉的血管钙化情况,并对各因素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腰椎骨量分析可见:骨质疏松6例(10.2%),骨量减少27例(45.8%);股骨颈骨量分析可见:骨质疏松7例(11.8%),骨量减少28例(49%).髂动脉钙化与腰椎(L1—L4)骨质疏松(P=0.04)和股骨颈骨质疏松(P=0.036)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髂动脉钙化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发现动脉钙化可能提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41(9):1074-1074
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邓红文教授关于肥胖症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Metabolism上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肥胖症与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两大健康问题.传统的观念认为:肥胖所导致的体重增加有利于骨骼健康,因为体重的增加可以机械地诱发骨密度增加以适应体重的变化,有利于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依旧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经济挑战,其特征是骨量和微结构的全身性损害,最终增加脆性骨折的发病率。成骨细胞起源于多种类型的骨骼干细胞,包括骨骼、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成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和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新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已经发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被称为外泌体的小膜包围的囊泡颗粒进行的,外泌体能够在循环通路中与周围的细胞膜融合,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笔者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所在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邬祎丹  林梅 《科技资讯》2013,(6):225-225
骨质疏松症是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发病之一,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数病人在严重的骨痛或者发生骨折后才会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因此早期的预防保健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如何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加以保健进行指导,旨在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后骨折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帕米磷酸二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凯思立D、罗盖全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静滴帕米磷酸二钠和口服凯思立D、罗盖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VAS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6个月进行腰椎L1-4骨密度(BMD)检测。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两组腰椎L1-4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可有效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并且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正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损伤,占骨折总数的2%~3.6%~([1]),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逐渐成为共识.跟骨为最大的跗骨,承担全足1/2的重量,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术后常遗有疼痛、扁平足等后遗症而影响患肢功能.跟骨骨折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需要长时间休息、影响日常活动.文献报道其预后不好,原因与对跟骨骨折的认识和影像学技术、手术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2]).我院自2013年~2016年共采用开放  相似文献   

18.
观察低氧条件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吸收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在低氧条件下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选用纯种SD雌性大白鼠72只,随机分为A组(低氧去卵巢组)、B组(常氧去卵巢组)、C组(低氧对照组)和D组(常氧对照组)。术后分别在低氧模拟环境下和正常环境下饲养。并于术后4周、12周和24周测量大鼠的腰椎骨密度和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尿脱氧吡啶酚。12周时,去卵巢大鼠骨密度下降较为显著(P0.05),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常氧去卵巢组(P0.05),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24周,除常氧对照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其它三组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且低氧去卵巢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检测发现,12周时,所有组尿羟脯氨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4周时,低氧去卵巢组血尿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12周时,去势大鼠的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和尿脱氧吡啶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养于低氧环境后,这种差异更加显著(P0.01)。低氧环境可引起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增加,应用骨吸收生化指标检测有助于高空、高原低氧环境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和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病,可增加骨脆性,从而增加骨折风险~([1-3])。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病之一,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4])。本文主要对近年来OP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外周血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alst growth factor-23,FGF23)、Ⅰ互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rosslaps)与25-(OH)D代谢水平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骨质疏松女性患者32名,年龄48~90岁(OP组),与21名健康人年龄31~50岁(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FGF23,Crosslaps及25-(OH)D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血清无机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水平,并对OP患者25-(OH)D与FGF23、Crosslaps、血钙、血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53名受试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及医学影像学检测.采集OP患者及健康人股骨骨样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并观察,采用病理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P组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水平显著升高(P0.05);OP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与FGF23相关系数为-0.012 2,与Crosslaps相关系数为-0.231 7;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OP患者骨小梁平均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OP组骨小梁间距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OP患者左侧股骨颈(Femeralneck,FN),Ward's三角(Ward's)骨密度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通过影像学检测发现OP组X光片透光度有所增加,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FGF23,Crosslaps因子水平与25-(OH)D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在骨代谢所引起的血清水平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