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T细胞治疗白血病美国科研人员近期通过对老鼠实施一种白血细胞新疗法,在根除或减缓致命性白血病方面取得新突破。据信.利用相同疗法将有望在治愈白血病及其它癌症方面为人类带来福音。据费城维斯塔学院的丹尼尔·桑托里(DanielaSantoli)介绍,这项...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患者的希望一项新的实验技术有可能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通过骨髓移植疗法而获得新生。对于绝大多数患有白血病的成年人来说,骨髓移植疗法也许是最后一线希望。因为在常规剂量的化疗无法控制癌变白细胞生长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高剂量的化疗或放疗来破坏骨髓这...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急性患者占70%以上,且13岁以下的儿童更是白血病高发人群。各型白血病在50岁以后人群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近年国内恶性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中,白血病死亡率占第6位,儿童则占第1位。目前认为白血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结果。白血病的易患因素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资料表明,它的发病与病毒感染、遗传、物理及化学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病毒感染人类白血病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除ATL外其他类…  相似文献   

4.
JWA参与调控细胞分化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阐明新基因JWA的结构特征、表达调节规律和生物学功能,通过基因重组和测序,确定了大鼠JWA同源基因和人JWA基因621bp的启动子序列;用RT-PCR法,分析了培养细胞株和原代白血病细胞经药物处理后JWA mRNA的表达情况,发现TPA处理后JWAmRNA水平在肿瘤细胞株与非肿瘤细胞株中呈反向变化:用维甲酸治疗前的M3型白血病人骨髓白细胞,其JWA基因对多种诱导分化剂处理不敏感;而用维甲酸治疗10d后再用诱导分化剂处理,则JWA基因的转录水平均被下调,提示M3型白血病细胞在ATRA作用下的分化可能是启动JWA信号转导通路的前提。而JWA基因的表达下调是否为白血病细胞进一步分化及4HPR,As2O3和TPA等诱导细胞凋亡所必需,值得进一步探讨。JWA基因在不同种属中保持较为稳定的序列特征,说明该基因在生物进化中可能较保守并可能具有相近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发病原理研究:“多次打击”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月英  陈赛娟 《自然杂志》2008,30(3):128-137
白血病是一种基因组发生动态变化的造血干/祖细胞疾病,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是常见的遗传学异常。近来,研究提示白血病的发生多遵循“多次打击”模式。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GATA-2突变可能与BCR-ABL共同作用导致“急变”;在M2b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C-KIT突变可能是在AML-ETO基础上的再次遗传学异常;在TEL-AML1相关的儿童急性淋病细胞白血病中,正常TEL基因丢失作为第二次打击而致病。作者以上述三种白血病为例,阐述其发病原理以及靶向治疗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万景华 《科学通报》1989,34(6):463-463
白血病是一种克隆性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目前常规血象检查,只有当体内白血病细胞增殖至10~9—10~(11)时才能检出血中白血病细胞。当白血病经化疗取得临床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存在,成为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因此,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的前炎症状态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克复  马小彤 《科学通报》2003,48(21):2295-2298
前炎症状态(proinflammation)是多种疾病, 尤其是感染或免疫相关疾病早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近年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前炎症因子的概念在近期出版的国外文献中频频出现.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对白血病和白血病细胞进行初步探索, 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前炎症因子白介素-18表达明显升高, 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特异性抑制物的表达, 从而增强白血病细胞的侵袭力, 患者预后不良, 反映了白血病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从前炎症状态角度进行观察, 拓宽了肿瘤和白血病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指血液和骨髓的癌症.白血病发病机理是怎样的,可能被治愈吗? ●白血病的分类 根据受影响的细胞种类,大多数白血病可分为粒细胞性和淋巴细胞性,并且有慢性或急性之分 ●发病年龄 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发病期处于老年,但是儿童患者有独特的发病高峰期,发病比率相比成人较低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T-S-Z白血病系统的研究(1980~198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以来,在天津(T)-上海(S)-遵义(Z)等地相继建立了T638、L6565、L615、L795、L783小鼠白血病和SRS淋巴瘤瘤株,形成一个具有我国特点的实验性白血病系统,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在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的超薄切片中都可观察到A型和C型病毒颗粒,并证明病毒具有致白血病活性。作者对这些白血病株和淋巴瘤的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超微结构和病毒的分离提纯、逆转录酶活性以及前病毒DNA等方面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T-S-Z白血病系统是研究白血病的病因-发病学和实验性治疗的良好模型。《实验性T-S-Z白血病系统的研究(1980~1986)》概述作者的此项研究成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乔伦娜·汉森(右)在童年时期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小儿白血病可医治程度很高,但是许多幸存者遭受了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威胁的长期的药物副作用。科学家正在寻找一种更安全的治疗途径。乔伦娜·汉森(Jolene Hanson)的最早记忆之一,是在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坐在轮椅上吃生日蛋糕,那是在1976年3月13日,她4岁生日那天。仅仅16天后,她被诊断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那个年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夺走了2/3患病儿童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615小鼠白血病细胞自身抑制活性性质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克复 《科学通报》1989,34(13):1016-1016
近年来白血病细胞系产生自身生长刺激因子(Autocrine)的报道屡有所见,但是,对于自身抑制因子的报道仍属少见。仅证实部分白血病细胞系能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并有其相应受体。我们由L 7811小鼠白血病腹水发现了对自身白血病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因子。后来发现另一株615小鼠的可移植性白血病L615的白血病细胞也能产生类似的因子。进一步研究证明其他615小鼠衍生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此因子,正常615小鼠及其亲本昆明种小鼠也有微弱的此类因子的活性,非615小鼠衍生的白血病则无此活性。故  相似文献   

12.
范开 《科学通报》1990,35(2):160-160
白血病人体内也可产生多种肿瘤抑制因子,如最近报道的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也有人认为白血病细胞可产生自身抑制因子(autocrine growth inhibitor),我们在研究白血病人体内产生的自身抑制活性耐,发现了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因子现象。  相似文献   

13.
姚程 《科学通报》1991,36(16):1259-1259
v-abl癌基因存在于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基因组中,在人基因组中存在v-abl同源序列,即c-abl癌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远端(9q34)。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一些其他类型白血病存在费城染色体(ph),即9号染色体长臂与22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刘黎 《科学通报》1988,33(11):878-878
前文我们报道了L_(7811)小鼠白血病腹水的自身细胞增殖抑制因子。该因子对另一小鼠白血病模型L_(615)的白血病(脾)细胞也有抑制作用。经进一步研究,L_(615)小鼠白血病(脾)细胞洗液中也有自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一位美国科学家发明一种新药,它能延长患脑癌和白血病人的生命。该药能制止脑癌肿瘤的迅速生长,它也能治疗患严重白血病的班津。白血病是由人体内白血球的生长失去控制而引起的癌症。对患白血病的儿童和患  相似文献   

16.
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染色法有可能预测白血病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宝章 《科学通报》1986,31(7):551-551
迄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中白血病前期的诊断都是回顾性的,即待病人发生白血病时方才认识到该病人曾存在MDS时期。 应用G显带技术仅发现50%左右的白血病前期病人有类似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候虞华等先后报道了3例MDS病人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其外周血细胞SCE(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率升高,细胞  相似文献   

17.
电磁场的生物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场是通过电器设备及其配线所发射的一种不可见光线。早在70年代后期,科学家就曾着手调查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所能构成的潜在危害。结果发现,儿童白血病与经常接近供电线路或变压器设备有一定关系。如果儿童经常接触1-2mG(毫高斯)强度的电磁场,其白血病发生率就会比其他儿童高两倍;若接触到4-5mG强度的电磁场,则患病率会增大六倍。另外,有证据显示,妇女的乳腺癌发病也与接触高频电磁场有关。近年来,发生电磁辐射的场所越来越多,如工作地点大电流设备的使用在增加,易受忽视的不良接地线,以及花样不断翻新的家电产品等(参见…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癌症都是在身体里发动战争,而白血病——一般称为血癌——相比之下是其中攻击力最低的了。大部分的恶性肿瘤都与许多基因突变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人们不可能知道,到底是哪个突变导致细胞进入错误途径,从而难以确定治疗所要针对的目标基因。白血病看起来就简单多了:其中一种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由单个基因融合引起的。科学家们开发了针对错误基因的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将CML患者5年存活率提高到超过95%。很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患儿也因此受益。尽管如此,但是正如我们在这次的专题中所提到的,新闻中的统计数字掩饰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看了《世界科学》的白血病专题篇,非常喜欢。平素由于职业的原因,虽然接触大量医学专业文章,浏览《NATURE》等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但都是关注有哪个白血病相关的新基因、新途径、新药物被发现,而忽略了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诚然,一些特定类型的白血病主要是由单个融合基因致病,诸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等。使基于这些特征性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与骨髓的癌病,影响着人体的白血球,是血癌中最普遍的一种。据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EGCG成分有助于改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的病情,临床试验已有4名病人的病况得到改善。据BBC报道,梅奥诊所的4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在服用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