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动作,是近几年来在向后大回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难杠下动作。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所完成的向后大回环转体180°和360°两组动作做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向后大回环转体动作的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跳转”技术,即两手同时放手,身体在有较明显的腾空中转体;另一种是“撑转”技术,即身体没有明显的腾空,两手依次换握转体。前者动作高飘、优美,可高质量完成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手倒立,但绕身体纵轴转体的动力小;后者绕身体纵轴转体的动力大,可以发展180°以上的高难转体动作,但长时间维持身体的动态平衡较难。两种技术各有特点,只要不断改进、提高,都可以高质量完成向后大回环转体类动作。  相似文献   

2.
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与运动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体操动作技术的难度主要体现在空翻的周数和转体的度数,空翻围绕额状轴旋转,转体围绕垂直轴旋转。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与其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X光射线测量,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对髋骨、骶骨和股骨的结构进行分析,对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针对高难度动作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弧形上转体180°成支撑的技术原理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其基本动作要领和主要运动学参数如下:一、身体开始后倒时肩角约为60°旋转半径约为0.4m.0.17秒以后肩角逐渐增大。至第一阶段结束时约为100°。旋转半径为0.6m,重心角速度为6.91弧度/秒,为完成动作储备了足够的机械能。二、伴随肩角逐渐增大的同时,髋关节角度由180°迅速减小,踝关节通过握点向后运动。至第一阶段结束时髋角为24°。身体尽量折紧,为完成动作储备肌肉能量。三、身体重心摆过垂直面后。迅速向前上方伸髋,送腿(踝关节与杠前水平面约成70°角),髋角由小猛然增大,踝关节角速度上升到12.56弧度/秒。带动整个身体快速上升。此时两臂用力压杠。肩角保持100°不变。为迅速伸髋建立牢固的支点。四、在髖关节接近伸直时,两腿予先向左侧转动。接着右手松杠,左臂向后压杠,髋关节完全伸直加速转体90°两手在0.17秒依次换握成屈臂支撑。身体重心比开始升高0.34m。然后继续转体伸直两臂成文撑姿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人在失重状志下的转体运动,分解成空翻、侧滚和自旋三个独立的转动。由动量矩定理得到转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这组方程可以分析转体运动的过程,也可以根据对转体运动的要求,设计肢体的运动;就[1,2]建立的力学模型,证明了猫自由下落时必然绕空间不变方向转动。用实例讨论了单杠、跳水、体操等项运动中的所谓“晚旋”。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采用试验的方法,对一组高速摄影图片中的"起跳转体90°,分腿团身空翻一周"动作进行仿真研究,将运动员人体结构简化为一悬空树形结构系统的模型,它由11个环节组成的.通过仿真研究,已经揭示了实现该动作所需要的初始运动条件及运动全过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并对侧空翻转体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论证,为教练、运动员实现这一新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中,侧手翻是技巧项目的基本教材之一。侧手翻俗称“车轮”。在戏曲界,侧手翻是毯子功中“虎跳”(体操动作中的侧手翻向外转体90°,依次落地跳起。简称“侧翻外转”)、“踺子”(体操动作中的侧手翻向内转体90°。简称  相似文献   

7.
§1 引言三维欧氏空间中,旋转可用Euler角(α,β,γ)表示,旋转记作D(αβγ),它包含下述三个相继的旋转;(i)绕z轴旋转γ角,接着(ii)绕y轴旋转β角。接着,(iii)绕z轴旋转α角([1]中P.8)  相似文献   

8.
运用运动学原理,对我国著名优秀跳马运动员楼云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180°和540°的跳马动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技术上,指出了它们的主要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轴对称凝固锭中通道偏析的形成与防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 Pb-5%Sn合金在垂直轴对称凝固的 φ70 mm×120mm圆柱锭上模  拟了大型钢锭中A偏析的形成,研究了A偏析形成的临界导热条件。采用倾  角低速旋转法对轴对称凝固条件下通道偏析的防止作了初步尝试。结果表  明:通道偏析的形成条件是径向温度梯度大于7.5×10-2°C/mm;凝固速度  小于临界凝固速度,临界凝固速度随着温度梯度的降低而降低。倾角低速旋  转可以有效地防止通道偏析的形成。当铸锭沿轴线倾斜22°时,相对于绕垂直  轴旋转,防止偏析所需的转速可降低80%.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与温降特性,对不同喷嘴角度和不同转速(工况)下的预旋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相同进气条件下,研究了有无预旋结构和不同喷嘴角度下的盘腔流动与温降特性,分析了旋转雷诺数对系统流动情况和温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旋结构在盖板腔内产生的漩涡增强了盘腔的流动,相比于无预旋结构,其盖板腔压力和系统出口总温明显降低;随着喷嘴角度的增大,盘腔总温和静压均增大,温降效果变差;随着旋转雷系诺数的增大,无量纲质量流量增大,无量纲温降和总压损失系数均减小;预旋角由50°减少到30°时,系统无量纲温降增加了23.7%。  相似文献   

11.
1898年,有个叫弗兰科伊斯·波萨尔古斯的法国人在广西发现了一种猴子,给起了个名儿叫“黑叶猴”。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属猴科疣猴亚科叶猴属。它通体毛色乌黑而有光泽,躯体纤瘦,四肢细长,有一个比身体还要长的尾巴,头顶有一束直立的冠毛,两颊从嘴角至耳根处有一道白毛,当地群众又称为“乌猿”。它在我国仅分布于广西约北纬17°~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势,认为旋转推铅球技术是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都可采用的技术,尤其适用于身体灵活但身材不高大的亚洲运动员.提出建议:(1)运用亚洲运动员协调性好的优势,弥补身材矮小的不足;(2)加强对旋转推铅球技术的研究,建立适合亚洲运动员的技术模型;(3)从小进行旋转推铅球的技术训练,培养世界级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人体空翻转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作腾空转体运动的生物体,当空气阻力和重力梯度不计时遵循动量矩守恒定理。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的物理本质C.Frohlieh[6]作过解释。本文通过建立作Euler-Poinsot 运动的刚体的模型得到上述问题的解析结果,并且导出此运动与各物理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教学的便利,对于单糖构型式变换中成环-OH基的旋转角度可以规定为120°,但其旋转方向的确定,笔者认为则必须以首先规定(基团的)立体(排布)观察法为前提,而且认为最好应该是采用“从四面体底部透视顶点”立体观察法,并以此总结出了D-型糖和L-型糖中成环-OH基旋转120°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刘冠楠  刘野 《科技信息》2007,(12):124-124
武术空中旋转动作是武术比赛中的难度动作,本文运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通过对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腾空摆莲”360°技术的主要因素,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明确动作理论的内涵,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对进一步提高武术套路竞技的整体水平,促进武术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以及指导现代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掷铁饼的旋转动作是角运动(运动员绕纵轴或接近纵向的轴旋转)与水平运动(重心在投掷圈内向前移动)的结合。本文主要阐述:怎样利用人体旋转时转轴的变化,形成合理的旋转投掷半径,取得最大限度的旋转角度,从而使整个投掷过程获得理想的角动量。  相似文献   

17.
双杠“支撑后摆经倒立前翻一臂支撑转体360°成支撑”,是由美国运动员希利夸尔创造的。在男子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中简称为“希利夸尔”被定为D组难度。具有勇敢性和独特性加分因素,己为国内外体操名将所采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我国运动员不仅选用该动作的人数很少,完成动作的难度被贬值,而且连接动作简单,质量不高。本文以我国体操名将童非做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完成的动作进行定点拍摄,对该动作的技术做生物力学分析。同时观察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访问有经验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阐明该动作的技术原理,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梁静 《科技资讯》2008,(32):213-213
随着体育科学的日益发展,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体操运动中,经常看到空翻转体这类动作出现在体操的每一项目之中,在做空翻转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使动作的技术难度及动作的要领越来越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多年的运动训练总结,用物理力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以及心理学的原理重新审视该动作及分解动作里的力学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特纳提出的方解石双晶纹动力学分析原理及方法,利用宝兴龙门山北东向断裂带小关冲断层岩中的方解石光轴及{01■2}双晶,建立了主压应力轴σ_1(C轴)、主张应力轴σ_3(T轴)方位,得出的平均方位是,σ_1 127°∠39°,σ_3 309°∠47°,和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几名优秀跳高男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跳高起跳动作进行研究,运用影片解析仪获得数据并经计算机处理,发现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人体重心和速度均有明显下降,助跑最后一步的步频不是提高(国外运动员最后一步步频增0.6步/秒)而是下降0.91步/秒,起跳速度5.282米/秒不亚于国外运动员,但起跳角(83~93°)大于国外运动员(74~83°),这恐怕是我国跳高运动员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