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目前常用气固流化床床高测量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开发应用性能优越、抗干扰能力强的雷达测距仪来进行选煤流化床床高的测量 ,提出采用逆系统控制方法解决气固流化床床高的控制问题 .床高采用闭环控制系统 ,雷达仪所测量的信号通过其内部的 Echofox软件分析处理后 ,经与设定值比较 ,根据偏差大小 ,控制循环介质给料机的转速 ,从而达到控制床高的目的 .图 5 ,表 1,参 4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床温控制、细颗粒的停留时间及气固横向混合)及其工程对策的缺陷,用试验方法探索利用改变出口结构来增加颗粒的内循环;研究了多种循环流化床的出口几何结构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机理。试验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床内轴向密度的影响很大,选择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条件范围内增强床顶部甚至全床的床密度,增强颗粒的内循环,从而增加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主要问题(床温控制、细颗粒的停留时间及气固横向混合)及其工程对策的缺陷,用试验方法探索利用改变出口结构来增加颗粒的内循环;研究了多种循环流化床的出口几何结构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机理。试验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床内轴向密度的影响很大,选择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条件范围内增强床顶部甚至全床的床密度,增强颗粒的内循环,从而增加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床体为圆筒的磁流化床筒化数学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此类磁流化床床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多种运行条件下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磁流化床内气固两相在偏离或接近临界稳定区域的流化特性。通过用相对应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该简化的双相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磁流化床床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具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双流体模型,对二维流化床反应器内活性焦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发现,低气速高进料量条件下的管内压降最大,反应器内压降随管内固相容积份额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焦在反应器内的轴向固含率呈现出下浓上稀分布,证明了流化床内固相分布的不均匀特性。颗粒轴向平均速度受表观气速影响较大,流化床底部的颗粒速度较低,在气体夹带作用下沿床高方向逐渐增大。因此,设置合理的操作参数(表观气速和固体循环量),对提高流化床内的气固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流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冷态试验,对利用流化床煅烧水泥新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平稳地运行在鼓泡床阶段,但较易发生节涌现象,适合浅床操作,且操作流化数较低;对流化床压降脉动的分析可知,采用具有较宽粒度分布的大颗粒物料,有利于改善流化床的流化质量。  相似文献   

7.
用摄像法研究了二维气固流化床的气泡行为,特别是气泡密度的分布规律.开发了针对摄像法研究气泡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了布风板、颗粒直径、流化速度、床层高度对气泡分布密度的影响,并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气泡分布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泡分布密度沿床高是不均匀的,存在气泡聚集现象;同一种颗粒在固定床高位置,气泡分布密度随流化速度的变化很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横截面为200 mm×200 mm、高1 200 mm的方形截面冷态流化床反应器中,对4种异型模拟固体废弃物颗粒在不同床料辅助流化下的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床料密度对床层内颗粒混合的影响较大,床料密度的增大使固废颗粒的浮升趋势显著增强,单种固废颗粒在床层内的分布特性取决于床料密度与此种颗粒密度的比值ρb/ρp,且对4种固废颗粒考察后发现,当ρb/ρp≈2.4时,床层混合最为理想.床料粒径的增大同样增强了固废颗粒的浮升趋势,但提升幅度相对较小.床料体积分数增大有利于床层内颗粒的稳态混合,为保证固废流化床内良好的流化混合质量,床料体积分数应大于80%.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气固两相流化床中具有不同物性 (密度、粒度 )煤炭的分层规律 ,揭示了不同粒度和密度的煤炭在流化床中的分层机理 ,定量确定了能与流化床中的固有加重质混杂在一起的煤炭粒级 ,提出了气固流化床中煤炭的三级分布理论 图 3,表 4,参 7  相似文献   

10.
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流化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冷态试验,对利用流化床煅烧水泥新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大颗粒气固流化床的相关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颗粒气固流化床平稳地运行在鼓泡床阶段,但较易发生节涌现象,适合浅床操作,且操作流化数较低;对流化床压降脉动的分析可知,采用具有较宽粒度分布的大颗粒物料,有利于改善流化床的流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分布参数、非线性、时变、大滞后、多变量紧密耦合的被控对象 ,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与工艺特点 ,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数学模型 ,提出采用模糊控制和广义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新控制思路。控制系统中各控制回路均采用模糊控制方案。还针对床温和主汽压的强耦合 ,设计了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指导系统 ,实现了床温和主汽压的解耦协调控制。该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中的难点问题 ,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并已被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在三区流化床粉煤气化的基础上,对双区流化床粉煤气化区间气、固掺混进行了冷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三区流化床改为双区方案是可行的,在原三区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流化指数可满足燃烧区和气化区热交换的要求,且能减少煤气和烟气的掺混;分区流化床粉煤气化以薄料层操作,有助于提高煤气的发热值;此外,还考察了床内纵向构件和固体粒度分布对区间气体掺混的影响,床内纵向构件可减少两区的气体掺混,进一步提高煤气的发热值。  相似文献   

13.
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颗粒气固流化床中,颗粒的随机运动、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对颗粒传热影响较大.对脉动流化床内换热面与床层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观察到的脉动床最大传热速率比普通流化床的传热速率提高15%左右,对于较大直径的颗粒,脉动流化床的传热效果更突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床层静止高度和气流脉动频率对提高传热系数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循环流化床常见故障风帽的实际模型,在搭建的冷态鼓泡流化床的试验台上对流化床正常风帽工况和故障风帽工况下流化床炉膛内复杂多相流动的工况进行模拟。并对正常风帽和故障风帽工况下循环流化床风室内的压力波动信号进行了采集,应用welch功率谱估计法处理采集的压力波动信号,最终得出两种工况下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的分布情况。对比正常风帽与故障风帽工况下流化床风室内压力波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布情况,提取故障时的特征值,来实现循环流化床风帽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对流化床风帽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提出应用welch功率谱估计法对流化床风帽故障检测的方法,为流化床风帽故障的在线检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汽包水位控制、蒸汽温度控制、炉膛负压控制、燃料控制和炉床温度控制。该控制方案已应用于实际工程,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用于控制和输送颗粒物料的气动阀-溢流阀,它是由溢流流化床和插其间的下料管组成的装置。本文就溢流床对颗粒物料的调节特性,以及下料管内料高、颗粒粒径和下料管出口与布风板之间的距离对调节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该阀可用于流化床的进、出料和循环流化床的回料器和冷却床的进出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磁粒子粒径 ,床层高度 ,气流速度 ,磁场强度等因素对磁流化床稳定运行的影响 ,得到了磁稳流化床的操作范围 ,为设计磁稳流化床空气过滤试验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碱土金属氧化物MgO和稀土金属氧化物CeO2修饰工业微球硅胶,并以此作载体负载镍活性组分.分别在流化床和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该催化剂对甲烷临氧CO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MgO、CeO2修饰SiO2后有助于镍的分散,载体表面的酸性降低有助于减少积炭.两种反应器的反应结果对比表明,流化床内的催化剂颗粒始终处于氧化-还原循环之中,有助于消除催化剂床层热点和消除积炭,是适合甲烷临氧直接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19.
锅炉燃烧的特点是反馈慢、迟滞性大,而循环流化床锅炉则要求控制迅速、反应灵敏,因此对自控要求很高。文章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控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