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下文简称新冠病毒),会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下文简称新冠肺炎)。该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从美国确诊病例中分离出的新冠病毒出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正常细胞表面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2日凌晨宣布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而此前,早在2月中下旬,众多公共卫生专家已表示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不可避免,甚至已经来临。18年前梦魇般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重放着:长安街,平日里喧闹的北京"第五大道",在那时却荒无人烟,鸡犬不闻。学校停课,地铁空无一人,人人都害怕离开自己的住所。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都会播报新的确诊人数和死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火星全球探测器”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加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证实,火星的核心可能是软性核心或者是液态核心,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因为原先的研究表明,火星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1993年8月 5日中午12时15分,美国一个名叫约瑟夫的38岁的死囚犯在得克萨斯州以注射化学毒剂方式被处决,7小时后,他的尸体被运到科罗拉多大学斯皮茨博士的实验室。在那里,斯皮茨对尸体进行处理,然后冰冻起来。数天后,尸体先被锯成四大块,然后再用一个大功率的电锯将其锯成 1871片标本。用水冲洗屑末后,摄像师亚力山大就用最先进的照相机将每片标本摄下来,将图片输入计算机。同时将每一片标本用 化学固化剂固定下来, 得以永久保存。这一 项工作花了9个多月时 间。之后。斯 皮茨与美国 国家医药图 书馆合作, 将死…  相似文献   

4.
机械性人造心脏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除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  相似文献   

5.
晓喻 《科学之友》2005,(5):23-23
目前大多数人接受的天文学理论指出,宇宙中的行星,是“恒星”诞生之后的宇宙尘埃所组成的。不过,小小的“宇宙尘埃”,是怎么集结成一个大行星的却一直都没有定论。最近有科学家主张,行星是宇宙尘埃用“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所凝结而成的。美国能源部辖下一个国家实验室的科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8年多的攻关研究,最近研制出令世人瞩目的"纳米塑料"。1纳米为1米的10亿分之1。"纳米技术"的定义是:一种在纳米的尺度范围内,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单个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的技术。"纳米塑料"中所用  相似文献   

7.
如果有一天你正在餐馆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牛排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块肉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你会有何感想?你会觉得它的味道马上发生变化甚至难以下烟吗?小用紧张,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利用高科技“培养”出的肉会同天然肉一样美味,富有营养。  相似文献   

8.
石磊 《世界科学》2007,(9):23-23
最近,两个科学家团队分别独立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干细胞,并认为这种干细胞能够更好地治疗目前的一些不治之症。来自牛津和剑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实验室小鼠和大鼠身上发现,这种新型干细胞的行为更像人类的干细胞,有助于寻找更好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前,西方一些军事强国正在积极从事应用地表效应制造地效飞机的研究,有些样机已走出实验室。据报道,最近我国已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效飞机,也称气垫飞行器。它是飞机和舰艇的“混合物”,形似飞机,又具有船身,能贴近海面或地平面高速飞行。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面临能源问题和气候变暖问题,美国能源部所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面对国家和世界需求时,全力投入太阳能开发,策划启动Helio(s太阳神)计划。Helios计划目前正考虑通过四种途径实现从阳光中获取燃料,其中两种是基于活性生物系统,另两种则为人造系统,涉及到光合成、纳米技术及光电化学等学科和工程领域的交叉。这些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极为可观和长期的利益。据悉,美国国会已同意对Helios计划拨款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正>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研究出了一种约5毫米大小的白色物体。据称,这个在盛满培养液的器皿中装着的,是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 S细胞)培育的"人工脑",它已被确认与受孕25-38周的婴儿大脑有着相似的脑电波。此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宣布,他们首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7,(10):54-65
2007年5月,经过前期培训后,我们--参加本次深海训练的所有组员--两名宇航员、一名太空随队医生、一名医学博士和两名机械技师,都顺利获得了入驻"水瓶宫"的资格.我们将在总指挥海德的带领下,进驻"水瓶宫"--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太空深海实验室,在那里及其周围海域进行为期12天的特殊训练.  相似文献   

13.
"天才"之路 2007年9月,在景秀小学念书的曹原被选拔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学习,一年完成初中课程,一年完成高中课程.在课堂上经常踊跃发言的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让老师都难以回答. 从小学习能力就出众的曹原,从某种意义上看,可能是很多家长眼中调皮捣蛋的学生.他的中学老师朱源曾回忆说:"什么东西到曹原手上,都会被他拆掉,如收音机、计算机、手表等,他就是想看看里面的构造."动手能力超强的曹原,还很喜欢做实验.学校的实验室难以满足他,于是他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让自己有更多做实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12月12日迈出第一步,到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在历经38天的征程后,终于“登”上了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回顾38天的非凡历程,南极冰盖队都经历了哪些“大事”?2004年12月12日,冰盖队举行出发仪式,正式向冰穹A挺进。2004年12月24日,进入海拔2800m的冰盖。20  相似文献   

15.
“舌头也能‘看’东西?”这不是痴人说梦吧?当然不是。高科技让13岁的法国盲童皮埃尔用舌头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缤纷世界。家住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小皮埃尔非常幸运。他的故乡有个路易斯·巴斯德大学,这个大学的感知系统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开发出了被誉为“盲人第三只眼”的口腔式“触觉、视觉替代系统(TVSS)”。小皮埃尔荣幸地成为了受试者。  相似文献   

16.
晓夫 《科学之友》2003,(6):26-26
如果有一天,当你正在餐馆里津津有味地品尝牛排的时候,有人突然告诉你这块肉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你会有何感想? 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利用高科技“培养”出的肉会同天然肉一样美味、富有营养。目前,一些细胞工程学家正在进行有关人造肉的研究。该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为那些进行长期星际旅行——如火星探索的宇航员们提供食用肉的来源,但专家指出,一旦研究获得成功,它也会让普通消费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5,(9):34-35
1965年,美国<天体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作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个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这篇报告的来源是这样的:为了改进人造卫星通讯技术,需要找出可能会干扰卫星通讯的各种因素,尤其是无线电噪声源,为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建立了一个高灵敏度的定向接收系统,其外部形状就像巨大的喇叭.  相似文献   

18.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曾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世纪.果然,时光轮转到2008年的今天,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亿,网民超过2.5亿,双双高居世界首位.人们已深陷信息海洋之中,其速度之快,流量之巨让人目不暇接,百忙不迭.面对这种信息爆炸的局面,美国微软研究实验室的戈登·贝尔却忙而不乱,而且信誓旦旦地放话.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格雷斯,一个从小生长在美国乔治亚州中部起伏山区的孩子,摆弄蛇是他最大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爱好已经变成了他的专业。现在格雷斯把他的时间都花在了乔治亚州佛罗里达技术研究所的蛇实验室里了,他想从那些令他着魔的爬行动物身上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格雷斯已发现响尾蛇科的毒蛇能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精确地观察世界:它们既可以像人一样,用眼睛建立起周围世界的视觉影像,同时又能使用特别敏感的红外感受器,根据周围物体发出的热量建立一个相似的图像。而且,这两套系统可以来回切换,或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