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生态足迹分析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他的博士生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因其基于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新颖的思路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以及较为科学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及方法本身的普适性而日益流行.自提出以来,已经在全球、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和步骤,并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成果、评价与改进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冯健康 《科学之友》2010,(7):104-106
对过去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在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的背景下,人类必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阐述了发展生态经济要树立的十大理念,从而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过去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在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的背景下,人类必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阐述了发展生态经济要树立的十大理念,从而构建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类疾病与人类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人类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而人类产生之后,又组成了一个有别于自然界生物的人类社会,形成独特的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现代人类生态系统是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对立统一的产物,是它们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的繁殖发展、人口数量、居民分布、人群健康、个体特征、寿命长短等都与人类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方面)的结构特点、区域性质和发展演化紧密相关。作为人类生态重要一环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更与其生存的生态系统休戚与共。所谓疾病,是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安全的表征。生态安全是在保持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人类福祉的状态。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出现退化趋势。目前,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研究任务。笔者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安全的内涵,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的关系及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评价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任何价值的形成都免不了成本投入,学术界普遍使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忽略了生态系统在形成这些服务功能时的成本投入(包括直接投入成本、资源占用成本、风险成本等),计算得出的服务价值必然会夸大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以及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相关措施的经济学意义,给土地利用规划造成混乱,影响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探索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土地规划的有效方法,该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方法,并以北京市人工林项目为例,解释了这一方法的应用原理及其意义.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评估,可以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最大净收益,为土地的资源化利用、工农业项目、以及生态环保项目的科学规划和评估提供决策依据,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崔昕平 《科学之友》2008,(5):119-120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观念相继提出,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文章拟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为背景,阐释了生态文学的概念,探讨了生态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学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它在文艺学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生态批评观念相继提出,并迅速发展为一门显学.文章拟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为背景,阐释了生态文学的概念,探讨了生态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态建设是人类应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生态管理等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协调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活动。无疑,生态建设与一般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差异,前以追求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后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但是,两  相似文献   

10.
苏常红  傅伯杰 《自然杂志》2012,34(5):277-283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的特点。笔者对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及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浅析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化主要是在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美化功能,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自然破坏得到缓解,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珠海莱茵半岛小区园林景观工程,对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关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建设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独特而敏感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由于青藏高原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各区生态功能及区域问题也不尽相同,生态建设亟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脆弱程度、变化趋势及面临风险等特征,辨识出阿里西部、那曲中南部、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并流区等4 个生态建设的关键区;并在分析各区环境和生态特征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措施与建议,对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美丽中国体系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伟  宋雪茜 《自然杂志》2018,40(6):445-450
“美丽中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要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高尚而鲜明的可持续发展情怀与时代先进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构成的,并直接受文化和科技力量的推动。只有深刻解读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才能在美丽中国体系建构上充分体现科学性,才能针对性施策 和精准发力,才能做到时空有序且高效地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苏宏新  马克平 《自然杂志》2010,32(6):344-347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增高和氮沉降加剧等使得生物有机体的性状、种间关系、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并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全球变化实验结合环境梯度研究方法,我们已经就我国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作了初步研究。基于已开展的实验研究和数据积累,以协同研究为主要手段,结合我国独特的自然条件,今后将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工作:①开展长期的多因子实验;②构建动态物种分布模拟体系;③构建数据模型融合系统;④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性的集成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牧结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特征,阐述了持续农业的成因及主要特征,论述农牧结合的概念与内涵,揭示了农牧结合与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农牧结合型农业持续发展模式的“五大特征”和“六大结合”。  相似文献   

19.
闫亮  李勇  何杰  赵旭  陈宁生  杨薇  施蕾蕾 《自然杂志》2011,33(2):106-111
在中国许多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内,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致使风景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非常发育,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景区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景区及景区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笔者将以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上游的泥石流灾害为例,在充分认识其上游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和发育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生态修复的理论,将流域内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融入到生态景观规划中,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防护功能,从而实现对天池泥石流灾害的合理控制,有效地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旅游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