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运用资料研究法,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健康教育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适应健康新观念,在"求知创新"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目的由过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转向为"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等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开放式"教学改革进行实践研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树立"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牢固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为本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当前高校体育在课程设置、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理念进行评述,同时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进行相关讨论,旨在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研究结论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从"个人体育能力"到"有组织的体育能力"的转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重视体育运动对个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以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述"快乐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体育课更名为体育健康课,依据体育健康课的要求体育课教材教法的安排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一些教材的实施,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快乐,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研究、实验表明"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通过实验对照法、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十分必要。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适应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所需求的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归因分析和分层调查等综合方法,对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中的薄弱环节、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的定义及其界定标准,以及学生体质健康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策略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促进"和"阳光体育"的推动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但有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与健康促进的认识与理解相对滞后,有关学生科学健身和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相对脱节.通过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等多种锻炼内容和干预手段,促进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以主动适应体育教学诊断与改革之需求.  相似文献   

8.
中专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后投身社会,参加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校期间年龄都处在青春发育期,是体育能力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中专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学生通过运动实践,逐步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强身意识和锻炼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造就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传统体育养生方法的健身价值及其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把养生思想和锻炼手段相结合,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运动形式,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传统体育养生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还能促使学生注意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身心并炼,真正达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三峡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选择篮球课的学习态度和教师教学方式以及篮球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对策,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中以学习篮球基本技术为主,重点在于传授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把篮球运动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建立以提高学生综合体育素质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传播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健康传播学理论,试图构建"知—信—行"模式,探索学校体育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通过有效的传播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健康传播的作用。"知—信—行"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从知识传播到形成正确的观念再到促进行为的改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知"是首要环节,"信"是行为改变的前提,"行"是最终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此模式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培养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从而把握健康真谛,走上健康之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攀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注入新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需求,为此,探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健康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薛献康 《科技信息》2007,(18):37-37,22
爱心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人类社会存在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爱心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完美的人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教育不仅仅为了满足身体的健康的需要。小学教育应该整合教育资源,从观念和实际行动上重视和发挥体育潜在的优势,在体育教育中多给学生爱心,转变体育教师的"严厉"形象,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把体育课变成真正的快乐体育,让体育课成为小学生"减压"的"氧仓"。  相似文献   

14.
胡泯  冷际伟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3):114-116,98
本文在查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发现,传统的体育教育缺乏人文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偏离了"健康第一"的重要主题,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目标单一,内容简单、教条,教学组织方式、方法贫瘠,评价方式机械化.要构建体育教育人文化模式就应该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走出传统体育教育的误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关键点都要深入的贯彻人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处处渗透人文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新的组织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水平,也把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充分地体现到了体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周岩举  李超  朱伟平 《科技资讯》2007,(24):118-11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从而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当中,有一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一知半解,造成在思想上及上课中出现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和相对作用,对"快乐体育"和"休闲"、"娱乐"课的认识,技术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否给学生必要思考、讨论时间,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的教育等问题.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不能满足学生健身的需要、健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终身教育的需要、个性化和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遵循体育教育规律,对体育课堂教学、课间操、大课间、综合性体育竞赛、单项竞赛、特色活动、业余训练等学校体育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增强体质、提升素质"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优势,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现状、体育项目爱好,体育教师对学生德育的引导,体育课上引入德育教育来解决"初二现象"实施与效果等,总结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应对"初二现象"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初二学生健康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体育教学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红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86-87
高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让人才有一个健康、健美、健全的身体,直接关系到这些人才的社会发展。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没有让这些功能和修改发挥出来,学生的兴趣、娱乐、个性、创新等几乎被湮灭。高校体育应以突出娱乐因素作为发展手段,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来提供快乐,以"娱乐体育"为主,科学、系统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课余时间指导,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形成锻炼意识。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