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拉斯对先验哲学的发扬建基于他对康德直观概念的扬弃。而麦克道尔则认为,前者对这一概念的批判性改造是不完备的,有陷入所与论的危险。通过重构塞拉斯的理论,麦克道尔认为他所给出的直观概念既能够保留康德思想的精粹,又可以避免塞拉斯哲学的困难。然而我们认为,他为直观概念所给出的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他对塞拉斯理论的诊断和重构未能使自己彻底摆脱后者思想中的对立性因素,这使得他无法有效地回应一些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并让自己的经验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
作为知识论形态出现的所与论与融贯论陷入了经验内容是否是概念性的,以及经验与信念之间是否具有理性关系的争论中,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种观点。为了走出这种摆荡,麦克道尔在《心灵与世界》中对"经验"概念做了重新阐释,指出经验本身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属于自发性的能力已经在经验中发挥作用,并由此解决了经验知识的证成问题。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当前心灵哲学以及知识论中的焦点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麦克道尔的核心成果之一是他在《心灵与世界》一书中所阐发的经验论,该理论明确反对埃文斯的"非概念内容理论"。作为埃文斯理论的后继者,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麦克道尔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塞拉斯和戴维森对"所与论"的抨击。因而,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种可以避免这种困境的理论,他的经验论就是不必要的。通过分析麦克道尔的反驳方案及其有效性,我们将会看到,在他对感觉经验的自然化构想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验内容的"不可分析性"预示着他的经验论思想并不是完备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对NC的批判不可能具有彻底性。  相似文献   

4.
杜威认为经验方法是克服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惟一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是适用的,而且对人文科学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他以艺术和道德领域为例来分析经验方法在人文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给出了对道德领域进行经验探究的三条途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科学与人文价值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另外,杜威的经验概念不仅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概念不同。与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也存在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与康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在一生中多次阅读康德,他接受康德对概念和感觉经验的明确划分,并同样强调整理纷乱的感觉经验需要概念工具。但爱因斯坦不赞同康德的先验论,反对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并否认几何学是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爱因斯坦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新康德主义者也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康德的时间出发,认为康德的同时主要方面不是主观的牛顿式的绝对时空,而是“流变”时空。并由此认为康德的图型法是从“流变”出发去寻找不变的结构;这一思想与现代拓扑学从“流变”中去寻找拓扑不变量的思想完全一致。并指出了这种一致性对于哲学发展的重大意义,重建形而上学,为理性主义而后非理性主义、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麦克道威尔试图恢复概念和世界之间的平衡,一定程度上恢复经验的证成作用。在《心灵与世界》一书中,麦氏不满于戴维森只在概念和世界之间保留因果联系,否定经验的证成作用;他还怀疑戴维森在概念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二元论。相比之下,戴维森更看到自己与麦克道威尔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戴维森哲学实际上保留了对世界的谈论,戴维森所谓的信念就相当于麦克道威尔的经验概念,语言性的信念是直接关于世界的,戴维森因此并未建立任何形态的二元论。麦氏和戴维森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远甚于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9.
斯特劳森主要把康德的先验演绎当作是先验论证的典范,并且尝试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方法去改造先验演绎,摒弃康德的综合概念和先验心理学主体,转而从单纯的一般经验概念的分析出发证明"经验可能性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客观性和统一性"。先验论证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工具,值得我们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塞拉斯借助黑格尔感性确定性不可能性论证,批判所予是神话,但由于他依据了康德的直观与概念二元思维方式,仍陷所予困境中。为了摆脱困境,麦克道威尔的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无边界性,使世界被动处在概念能力范围内。这虽摆脱了所予,但却陷于经验论困境,即被判断实在性先验地示例的实在性东西并不是具有概念化感觉内容的知觉经验,而只是当前印象,它不能确证普遍性知识。因此当代分析哲学需要推进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的设定性,主动运用逻辑的纯粹理念展示关于当前印象的思维规定的感觉内容。只有如此,当代分析哲学才能摆脱所予神话和经验论困境,使知觉经验确证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世界"问题是哲学追问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类的一切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立足于其在世界中的存在.康德改变了提问方式,追问世界是如何对我们显现的,追问对于我们而言"世界是如何可能的".康德认为感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先天纯直观形式与物自体刺激相结合,知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范畴对于感性知识的加工.前者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所在,而后者是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12.
知觉在哲学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心灵与世界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或者说知觉经验是否有命题内容?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戴维森主张知觉经验不是命题态度,不具有命题内容,因此知觉经验不能为信念提供理由。而麦克道尔等人认为知觉有确定的命题内容,能够为信念提供理由。在分析二者理论的基础上,似乎我们还有第三条道路可选,即从功能上来解决知觉经验与信念之间的争议,那这第三条道路是否行得通呢?  相似文献   

13.
第三种知识论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  相似文献   

14.
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是一位研究康德的重要学者,他或许是其导师赫尔曼·柯亨开创的导源于马堡的新康德传统中最重要的哲学家。卡西尔还创作了他自己的原创哲学,符号形式的哲学,该哲学远远超越了新康德主义现存的一切版本,也正是这种哲学随后在更广泛的人文科学中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卡西尔对我们理解与数学和物理学有关的精密科学以及那些被我们如今归于人文科学的学科(思想史、艺术史、文化史、宗教研究与哲学本身),都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在康德之后,没有其他哲学家能像卡西尔一样如此深刻地置身于精密科学与人文科学之中,并借此取得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卡西尔在其1942年的论著《人文科学的逻辑》中最为明确地论述了这种关系。我将勾勒一条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马堡学派与卡西尔的那段哲学史中某些最重要的问题的路径,从而在该语境下理解卡西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知识内在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塞拉斯"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成为匹兹堡学派探讨的重要问题。麦克道尔提出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布兰顿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以实质推论为核心的概念内容说明展示出语义的经验维度。二者分别以经验与推理作为起点对内在论的疑问做出解答,为知识的确证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内在论的重访走向了一种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6.
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是一位研究康德的重要学者,他或许是其导师赫尔曼·柯亨开创的导源于马堡的新康德传统中最重要的哲学家.卡西尔还创作了他自己的原创哲学,符号形式的哲学,该哲学远远超越了新康德主义现存的一切版本,也正是这种哲学随后在更广泛的人文科学中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卡西尔对我们理解与数学和物理学有关的精密科学以及那些被我们如今归于人文科学的学科(思想史、艺术史、文化史、宗教研究与哲学本身),都做出了同等重要的贡献.在康德之后,没有其他哲学家能像卡西尔一样如此深刻地置身于精密科学与人文科学之中,并借此取得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来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卡西尔在其1942年的论著《人文科学的逻辑》中最为明确地论述了这种关系.我将勾勒一条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马堡学派与卡西尔的那段哲学史中某些最重要的问题的路径,从而在该语境下理解卡西尔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空间学说是整个理论哲学批判的奠基石。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综合先天命题学说的确立、知识构成的二分、现象和物自体的划界等,确切地表明了空间学说在康德理论哲学中的奠基作用。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和理论奠基人莫里茨.石里克分别在"空间的观念性、嵌入和心理-物理问题"(1916)、"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1917)两篇论文以及《自然哲学》、《普通认识论》、《论哲学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等著作中,对康德的空间学说展开猛烈的批评,批评性的文字散布在从1910至1936年间的论文和著作中。石里克的这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证,不仅瓦解了康德对空间-欧式几何、知识-直观的旧有教条,也提供了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见解,是二十世纪知识理论研究和心灵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第一次将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自然与自由是康德因果性问题的两种模式,是理解康德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关键。通过休谟因果性问题的解决,康德直接论证了自然因果性的普遍必然性。通过纯粹理性的第三个二律背反的解决,康德间接论证了自由因果性的可能性。其中,自然因果性为科学奠定基础,自由因果性为哲学提供根据。康德因果性问题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和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休谟首先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给以否定性的结论。在康德看来,休谟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哲学自身的缺陷所致,即让人的理智符合经验。康德则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让经验符合理智,是理智把因果必然性加到前后相继的两类经验事件之中。这样的因果性属于康德的先验范畴。康德自认为他的先验哲学已经对休谟问题给以完满的解决,然而,许多学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进而把"随机性"和"统计性"作为先验范畴,同因果性构成一组。同时提出两条范导原则即"普遍因果性原则"和"普遍随机性原则",并为之进行辩护,以此作为关于休谟问题的康德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康德以其先验哲学的视角指出以“作用因”为其先验根据的牛顿力学原理在解释生命之独特性时是不充分的。在对传统目的论思想进行批判性改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把目的论与机械论结合起来的生命科学方法论,由康德倡导的方法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