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为探讨近距离煤层同采时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与参数,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不同布置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根据泉店煤矿东翼11采区的地质赋存条件及矿井生产现状,确定其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采用混合布置方式。依据上煤层开采后采空区边缘与下煤层巷道之间的弹塑性分布区与应力梯度分布状况,以及巷道围岩表面变形量,分别确定下煤层上巷相对上煤层上巷向上平错20m,下煤层下巷相对上煤层下巷向上平错10m。在泉店煤矿东翼11采区首采面进行近距离煤层同采巷道混合布置的应用与实测,现场实测表明巷道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说明其同采巷道布置合理。  相似文献   

2.
上下煤层分层同采时,开采所引起的本煤层以及煤层之间的复杂应力场和位移场将导致巷道失稳、工作面顶板冒矸、支架折损、采场影响相互叠加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并在山西中阳华润联盛苏村煤矿进行了实验。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建立模型后模拟得到了两煤层采场相互扰动影响最小的安全错距为45 m。结合苏村煤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确定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对齐布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数值模型。根据上下区段之间煤柱和巷道支护、开采工艺和顺序,探讨了上下煤层开采扰动覆岩运动规律。分析苏村煤矿实验结果,得到了6~#煤层和10~#煤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以及同采合理错距布面。该方法解决了两层煤同采时影响相互叠加的问题,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厚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理论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GB50218-94工程岩体质量级别及相应质量定性特征描述,综合考虑顶板完整程度和软硬程度,以及巷道位置、巷道与煤层尺寸等因素,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巷道围岩划分成6种组合类型,依据Mohr-Coulomb准则和Kastner方程,确定出了中厚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应用于东保卫煤矿三采区36#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果,该研究对确定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新村井田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及地质构造对煤层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和煤层形态的主要地质构造因素,为指导该井田内的福建省永春煤矿官殊矿井、天湖岩矿井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合理布置采掘巷道和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文龙  徐洁琼 《科技资讯》2007,(24):231-232
采区巷道布置,应从煤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进行高瓦斯煤层群采区上山布置及采区内风向的稳定工作,确定开采顺序,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选择科学的通风方式,预防和治理采区瓦斯突出和积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杜君  张学臣 《甘肃科技》2006,22(6):39-40
采区巷道布置,应从煤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采区生产能力,进行高瓦斯煤层群采区上山布置及采区内风向的稳定工作,确定开采顺序,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选择科学的通风方式,预防和治理采区瓦斯突出和积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以红 《甘肃科技》2006,22(4):159-160
研究矿压显现规律,岩层移动规律及邻近煤层,区段的相互影响,为合理的开采顺序和巷道布置提供依据,掌握矿山冲击地压显现规律,为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根据矿井的钻孔资料和已揭露的井下地质情况,通过对矿井构造特征和煤层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矿井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小构造的预测预报和探采工作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巷道的利用率,降低万吨掘进率,有效合理地开采煤炭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直接影响动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本文针对崔家寨矿5~#煤层E12505工作面地质条件,提出采用锚梁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控制围岩变形,并对支护参数进行系统优化。继而根据三维应力状态下煤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合理煤柱宽度理论值,同时采用FLAC~(30)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宽度煤柱受力状况。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对比,确定了崔家寨矿5~#煤层回采巷道合理支护参数及煤柱尺寸(6~7m)。研究成果为复杂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煤柱宽度的合理留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游海清 《广东科技》2012,21(11):152-152,157
从地质分析与巷道布置,合理生产布局,降低火工品消耗,根据极薄煤层赋存规律合理设置区段,合理选择采煤方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加强技术管理,降低矿井开采成本,从而促进极薄煤层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长沟峪煤矿煤层地质条件,结合7~9 m急倾斜厚煤层Z型通风工作面整体悬移组合支架的工作阻力变化特点,对开采块段顶板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Z型通风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的超前加强支护范围为距离工作面12 m范围;回风巷道应力集中区域为工作面上方6 m范围;合理的区段放煤高度为14 m。现场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为同类煤层顶底板移动规律及开采方法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艳霞 《太原科技》2015,(4):62-63,66
文章介绍了3号煤层的地质特征,对3号煤层巷道布置进行了分析,针对3号采煤层大断面巷道掘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钢带上孔内布置锚杆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淮北芦岭煤矿的地质条件,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了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的规律,并对底板巷道布置和回采工作面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了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和在崔家沟井探测6#煤层可采边界所使用的方法和效果,在开采上部煤层的矿井通过上部煤层巷道布点应用地质雷达探测下部煤层赋存情况及地质构造,为下部煤层合理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华亭煤电股份公司陈家沟煤矿厚煤层倾斜分层工作面沿煤层底板布置的顺槽锚杆锚索支护,结合现场实际,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做了理论上的验证及计算。确定了适合陈家沟煤矿特殊地质条件及巷道布置位置(受上分层采动影响)的一套可行的锚杆支护方案。实践证明,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最优锚杆支护参数,才能达到安全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效果,才能在生产中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张有冠 《甘肃科技》2009,25(15):67-68
通过对青苔泉井田地质条件及主要可采煤层松软顶底板状况的分析,对巷道进行了合理布置,并采用粘结式锚杆支护煤巷2780m取得成功,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结合桃山煤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开采煤层群的高瓦斯矿井采区巷道布置应首先确定合理的煤层分组和煤层开采顺序,采区通风系统力求稳定可靠等观点。分析了高瓦斯矿井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的优越性,并对煤层群高瓦斯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和采用泄排瓦斯巷、尾巷布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多煤层回采煤柱护巷巷道的变形破坏问题,以南阳坡矿两个相邻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确定煤柱宽度和错开距离的基础上,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确定出煤柱的合理留设尺寸和巷道支护方法,并最终确定多煤层煤柱的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巷道变形短期内即趋于平稳,且支护成本低,煤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缓倾斜煤层开采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全面了解缓倾斜煤层开采后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运用相似材料模拟方法.以某矿综采工作面的实际工程地质情况为依据,分析了采场两侧向的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程度、应力峰值距煤壁的距离、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等方面,为该矿采区巷道的合理位置布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产实践,认识了南湖一号井地层为线状紧密褶皱构造形态,褶曲幅度小,在30米以下,在褶皱形成过程中,因压扁作用,产生了煤层压薄带。运用认识的这个规律、服务于生产、研究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研究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留压薄带支撑顶板采煤方法的研究、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