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敬凤 《河南科技》2002,(14):10-10
<正>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一时期叫花铃期,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至9月初。此时正是棉株由蕾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逐渐过渡到生殖生长为主,既生茎、枝、叶,又现蕾、开花、结铃,是棉花全生育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间,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麦套春棉花铃期关键技术措施通许县棉办张乃安棉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的重要时期。搞好花铃期管理,是防旺长防早衰,夺高产的关键。一、花铃期的特点1、棉株的生育特点花铃期是棉花需肥需水的高峰期。花铃期棉花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是需肥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从土...  相似文献   

3.
<正> 棉花旺长,会导致蕾铃大量脱落,造成减产。防止棉花旺长,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 1.棉花旺长的时间。 据观察,棉花旺长的时间,多在初花期。初花期通常指棉株开始开花到4、5果枝第一果节开花,平均单株每天开花达到一个以上之前,这段时间大约半月左右。这一时期内是棉株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株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在这15天时间内,无论是主茎的增长量或现蕾数,均达到棉株全生育期生长量的三分之一,初花期是棉株的大生长期。棉株初花期是否旺长,与蕾期管理十分密切,如管理不当,往往棉株旺长 2.棉花旺长的主要长相。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生育到后期,其株高、果枝已经定型,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是增加单株铃数、铃重和提高纤维品质的重要时期。根据豫棉一号长势强、后劲足、增产潜力大的特点,力争实现三桃齐结,早熟丰产。在其后期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六点技术措施。一、补施桃肥。为了防止早衰,多座秋桃,增加铃重,提高纤维品质,要根据棉花长相灵活掌握。对于长势好,蕾花多的棉田要适当多施肥;棉花长势差,蕾花少的棉田要适当少施肥;棉花蕾花不多,  相似文献   

5.
<正> 缩节安是北京农业大学和河北省沙城农药厂试制的新产品。可防治棉花蕾花期棉株徒长和生育失调,是棉花稳产、高产的生长调节剂。经15个省、市、自治区的十万亩棉田试验示范,证明缩节安可使棉株稳长,株型矮健,内围铃比例增加15%左右,铃重增加0.2—0.9克,衣分、绒长、子指、衣指等没有显著变化,一般每亩可以增收霜前花10—20%,增收皮棉10%左右,增加收入约20元。  相似文献   

6.
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疯长的表现亦不同。蕾期疯长的表现是:现蕾速度慢,蕾小,果枝与主茎夹角小,向上窜,生长速度快,株高日增长量超过25厘米,主茎下部节间长度在7—8厘米以上,叶片大而厚,叶柄长,叶面积系数过大,现蕾时已超过0.5,初花期超过2。花铃期棉花疯长的表现是:封垄过早,等行距种植的高产棉田,封垄时  相似文献   

7.
蒜棉套种是棉花生产中又一新的种植方式。据调查,蒜棉套种的经济效益好于麦棉套。一、蒜棉套种增产的机理1、共生期短。棉花营养钵育苗,五月上旬移栽,蒜棉共生期20天左右,比麦棉套缩短10-15天,大蒜收获后有利于棉苗生长。2、营养生殖生长快。由于大蒜密度小株矮,光照校麦棉套足,棉苗长势好。据6月18日调查,蒜棉套平均株高、茎粗、主茎叶、主茎叶面积,比麦棉套分别增加245cm、0.155cm、1.2片、113.89cm2;平均单株果枝和蕾,比麦棉套各增加1个。3、伏前生育好O据7月15LI调查,平均株高、茎粗,比麦棉套分别增加5soul和()185…  相似文献   

8.
<正>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前期。棉苗生育是否正常与棉田温度、水分等条件关系极为密切,但在这段时间内,常因低温,干旱或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影响,使棉苗生长缓慢,苗病严重,易造成缺苗断垄,不能正常生长,影响合理密植、匀植和产量的提高。俗语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深刻说明加强棉花苗期管理的重要性。根据豫棉一号的特点,在管理中应突出一个早字,不违农时,抓好六项技术措施,促进壮苗早发,为早现蕾,早开花,早结桃奠定基础。一、查苗补栽,确保全苗。为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由于人均土地的减少,粮棉争地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变一年一熟制的春播棉花为一年粮棉两熟制,势在必行,因而夏棉发展很快,1991年新乡市区夏棉播种面积90.8万亩,占棉田面积的69.8%。所以掌握夏棉的生育规律及其栽培技术对提高棉花产量、纤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一、夏棉的生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夏棉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晚、短、快。即播种晚,生长发育快,生育期短。新乡市农科所1989-1990年对予棉五号的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棉株发育规律——播种后5天出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春季管理濮阳市农业局董金丰开春后,油菜返青期陆续进入蕾苔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加快,需水肥量猛增。这个时期,是决定分枝数和产量的关键。田间管理应以早发、稳长、增枝、壮苔为中心,搭好丰产架子。一、早施春肥,重施蕾苔肥,补...  相似文献   

11.
所谓棉花全生育期化学调控,是指根据在棉花各个生育时期应达到的长势长相指标,结合当时的苗情、肥水和气候条件,采取宜促则促,宜控则控,宜调则调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成所需要的浓度而灵活运用,以促进棉花壮苗早发、稳长快发,早熟而不早衰,而获得棉花高产优质的一项实用技术.棉花全程化控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苗期、蕾花期及结铃与吐絮期.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13,(11):20-20
一、萝卜需肥特点 萝卜生长初期对氮磷钾吸收较慢,随着生长而加快.到肉质根生长盛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多。萝卜在不同生育期中对氮磷钾吸收最的差别很大,一般幼苗期吸氮量较多,磷钾的吸收量较少,进入肉质根膨大前期,植株对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其次为氮和磷,到了肉质根膨大盛期是养分吸收高峰期,因此,保证这一时期的营养充足是萝卜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②盘棵期。从第一对对生枝出现到地上部现蕾开花为盘棵期,也叫发棵期。此时是地上部营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时间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中旬。在盘棵期,主茎和分枝迅速生长,株高达60~70厘米,叶片增加到70~80片,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花铃期的生育特点是: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为辅;开花结铃时间长;根系生长速度放慢,吸收能力强;抗虫性逐渐降低.此阶段正值高温多雨期,若管理不当,易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成铃少且晚,严重影响产量.生产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抗虫棉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麦棉套种已成为粮、棉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麦棉套种,有效的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提高粮棉产量。但是麦棉套种普遍存在着晚发晚熟,影响棉花产量品级。为了解决麦棉套种棉花迟发晚熟,我们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初步总结出以下棉花壮苗早发的四项主要栽培技术措施。麦棉套种予留棉行要规格化麦棉套种,予留棉行规格化,是棉花壮苗早发的翻天覆地措施。由于予留棉行窄,麦棉间距近,共生期争水争肥争光,使苗小根少吸收能力差的棉苗,生长缓慢,形成弱苗,影响壮苗早发。据1992年6月17日,竖岗乡竖岗村,对麦棉间距30厘米和23厘米调查,不同麦棉间距对棉苗生育影响是,麦棉间距越大,棉苗生长势越好。第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2007,(4):23
一、花生需肥特性 花生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5%左右;花针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吸收量的17%、22%、22%;结果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达到高峰;饱果成熟期以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7.
棉花棉花具有很强的生理补偿作用和再生能力,遭受雹灾后,只要加强管理,仍能获得较好收成,不要轻易翻种.①中耕松土.及早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控制死苗,促进早发;特别是盐碱地棉田,更应及时松土,防止返盐死苗.②追施速效氮肥.一般地块,每亩可追施尿素5~7.5千克或碳铵13~15千克.追肥时,肥料要距离棉株10~13厘米,以防烧根.③及时治虫.棉株受灾后萌发的枝叶较为幼嫩,前期蚜虫多,后期易受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等危害,要早治、狠治,做到每叶必保,每蕾(铃)必争.必要时,可在棉株萌芽初期喷药防治蚜虫.④科学整枝.  相似文献   

18.
张用安  郭翠英 《河南科技》1996,(12):12-12,10
麦套春棉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通许县棉办张乃安,郭翠英麦棉套种,已成为粮棉生产的主要制度,但因麦棉共生,三争和地积温的减少,苗期生长缓慢、导致了晚发、形成了独有的生育特点。掌握特点,加强管理,是麦套春棉高产的关键。一、麦套春棉主要生育现状1、果枝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 迟发棉田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比例失调,其典型表现为“花棵大,而结桃少”。这是迟发棉田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迟发棉田主要是播种偏迟。一般要求春花4月齐苗,但实际情况要晚,有的直到5月上、中旬才齐苗。棉苗出土后.雨水充沛,温光适宜,地上部分迅速伸长发棵,根系伸长相对受到抑制。有些棉农以为棉花迟发了,总想让棉花快些长,棉花长得够快了还嫌慢,而又去追肥。还有一些需要间苗补苗的田块,棉农舍不得多间苗,留苗密度过大,逼着长。由于多种原因,迫使棉花徒长,地上发棵,长得枝繁叶茂。迟发棉田另一个明显特点是,脱落严重。尤其是七、八月份蕾铃期干旱后,一遇到雨水或灌溉,蕾铃即大  相似文献   

20.
《河南科技》2007,(2):23-23
花生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约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5%左右;花针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吸收量的17%、22%、22%;结果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达到高峰;饱果成熟期以后,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显减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